李怡萱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外胆管解剖变异和先天发育异常MRCP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归纳肝外胆管解剖变异和先天发育异常的MRCP(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到2015年6月间PACS存储的6817例图像资料,首先判定图像质量,然后记录肝门区胆管分支汇入方式、胆囊管插入位置、胆管先天发育异常及其表现。结果:1590例存在肝外胆管解剖变异和先天发育异常。其中胆囊管汇入位置异常发生率14.72%(787/5347),肝门区胆管分支汇入状态异常发生率17.97%(961/5347)。包括肝门区胆管分支汇入状态正常,胆囊管汇入位置异常575例,发生率10.75%(575/5347)。胆囊管汇入位置正常,肝门区胆管分支汇入状态异常749例,发生率14.01%(749/5347)。胆囊管汇入位置和肝门区胆管分支汇入状态异常并存212例,发生率3.96%(212/5347)。先天性发育异常即先天胆管扩张症54例,发生率1.01%(54/5347)。结论:肝外胆管解剖变异和先天发育异常复杂多样,MRCP能够准确显示大部分解剖变异种类及其毗邻关系,但是受图像质量及所罹患病种制约。
- 秦海燕张冬云徐艳闫淑坤王立国纪艳超曹绍东吕洪丽孟欢李怡萱
- 关键词:肝外胆管先天异常MRCP
- 能谱CT动态增强后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在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诊断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能谱CT动态增强后肾上腺肿瘤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差异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处理腺瘤(45个)与非腺瘤(20个)CT动态增强资料,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资料证实。分别测量腺瘤与非腺瘤在28 s、60 s、180 s时间点的11个单能量点(40~140ke V)CT值、记录能谱曲线形态并计算其低能量段(40~100 ke V)的斜率。结果:在各个时间点,腺瘤与非腺瘤各单能量点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曲线形态为速降形、缓降形、近似直线形、勺形及弓形五种(p〈0.05)。在60 s,二者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8 s与180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动态增强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能谱曲线形态及在60 s时低能量段能谱曲线斜率存在差异,可能有助于二者鉴别。
- 张迪刘艳斌楚晓权苏贝尔李怡萱秦海燕
- 关键词:能谱CT肾上腺
-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CTA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到2014年4月间PACS存储的12326例心脏CTA图像资料,记录解剖变异冠状动脉的名称、开口起源位置、数目、行程状态及终止部位表现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结果:共有700例心脏有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以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最多见,共622例(622/12326,5.05%),其中左和右冠状动脉开口高位350例(350/12326,2.84%),左和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对侧窦166例(166/12326,1.35%),冠状动脉双开口70例(70/12326,0.57%),左和右冠状动脉开口于窦间36例(36/12326,0.29%);其次为数目异常29例(29/12326,0.24%),包括左、右单支冠状动脉19例(19/12326,0.15%)和冠状动脉分支(LCx)缺如10例(10/12326,0.08%);冠状动脉终止异常(冠脉动脉-动脉圆锥和/或肺动脉瘘)29例(29/12326,0.24%)。VR是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变异最重要的后处理方法。结论:冠状动脉解剖变异CTA表现复杂多样,心脏CTA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种类及其毗邻关系。
- 吕洪丽李怡萱韩东苏贝尔张迪秦海燕
- 关键词:冠状动脉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 肾脏原发性肿瘤CT成像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肾脏原发性肿瘤种类繁多,多为恶性,且各病理亚型的影像表现均有不同。部分良性肿瘤如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嗜酸细胞瘤难以与其区分,因此术前明确其组织学类型有助于治疗方案制定以及预后评估。CT是检查肾脏肿瘤的重要影像方法之一,除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检查外,CT灌注成像、能量CT及PET-CT等亦提供了诸多信息。本文就其CT成像现状综述如下。
- 李怡萱孟欢连玲芳吕洪丽秦海燕
- 关键词:肾脏CT肿瘤双能量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