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明旭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建筑
  • 3篇高层建筑
  • 3篇超高层
  • 3篇超高层建筑
  • 2篇散射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水平杆
  • 2篇图像
  • 2篇偏振
  • 2篇偏振图像
  • 2篇前向散射
  • 2篇准直仪
  • 2篇文物
  • 2篇后向散射
  • 2篇激光
  • 2篇激光测距
  • 2篇检校
  • 2篇工程测量技术
  • 2篇光心

机构

  • 8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北京市勘察设...
  • 1篇北京城建三城...
  • 1篇北京市地质工...

作者

  • 8篇段明旭
  • 7篇邱冬炜
  • 3篇丁克良
  • 2篇罗德安
  • 2篇黄鹤
  • 2篇牛磊
  • 1篇徐伟
  • 1篇李婉
  • 1篇王东波

传媒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北京测绘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功能竖向测量联系测量一体化三维坐标传递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竖向测量联系测量一体化三维坐标传递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上部装置和底部装置;上部装置包括:可调节水平的基座、垂直杆和水平杆,垂直杆垂直设置在上部装置的基座上,水平杆设置在垂直...
邱冬炜丁克良黄鹤万珊珊罗德安王来阳段明旭王彤刘亚杰
文献传递
超高层建筑神经网络变形预测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超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结构特点以及外界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施工期间,容易受到风荷载、室内外温差、日照、动力荷载以及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水平扭转与位移、振动、压缩变形、倾斜、挠曲等变形现象。超高层建筑变形具有发生频率高...
段明旭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多功能竖向测量联系测量一体化三维坐标传递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竖向测量联系测量一体化三维坐标传递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上部装置和底部装置;上部装置包括:可调节水平的基座、垂直杆和水平杆,垂直杆垂直设置在上部装置的基座上,水平杆设置在垂直...
邱冬炜丁克良黄鹤万珊珊罗德安王来阳段明旭王彤刘亚杰
文献传递
多功能水下文物辅助搜寻和高清影像获取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水下文物辅助搜寻和高清影像获取设备及方法,可以采用偏振图像来过滤后向散射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传感器增强拍摄影像的细节和质量以减少前向散射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水下文物的成像质量。
邱冬炜梁浩荣万珊珊蒙翠青王霁牛磊段明旭李婉
基于智慧云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测控管理平台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控管理平台依托于云管理、云计算和智能分析,实现了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变形的自动化提取和表达、空间结构形态的精细化检测以及变形趋势的智慧预测。论文详细介绍了系统逻辑结构层次划分、系统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核心技术。并结合在建的北京市第一高楼"中国尊"(528m)施工测控项目,完成了平台的应用研究与验证。该平台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变形数据处理分析、主体结构检测和桁架卸载三维分析等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能力。
邱冬炜段明旭丁克良王彤王来阳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系统设计
多功能水下文物辅助搜寻和高清影像获取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水下文物辅助搜寻和高清影像获取设备及方法,可以采用偏振图像来过滤后向散射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传感器增强拍摄影像的细节和质量以减少前向散射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水下文物的成像质量。
邱冬炜梁浩荣万珊珊蒙翠青王霁牛磊段明旭李婉
文献传递
改进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超高层建筑变形预测被引量:9
2017年
针对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初始化权值和阈值的随机性导致易产生误差积累和过拟合的缺陷,该文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训练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和阈值,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人工神经网络超高层建筑物变形预测模型。结合长沙北辰新河A1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实例,用该文所提模型与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变形数据的处理分析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预测趋势也更加逼近实际测量结果。
段明旭邱冬炜李婉徐伟王东波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遗传算法数据预测
利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进行地质灾害深部位移动态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为了掌握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的变形规律,使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SAA)对地质灾害不稳定体进行深部位移动态监测,并同时安装了测斜仪以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建立地质本构模型和进行"降雨—变形"模型分析,优化设计了监测线和监测点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质灾害监测中,使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进行滑坡体深部位移的监测,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到滑坡体深部位移的变形情况,还能判断出滑移面具体位置。相比于测斜仪监测,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测量准确度更高,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中有更好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邱冬炜祝思君王来阳段明旭
关键词:滑坡监测测斜仪本构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