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飙 作品数:7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凝血-纤溶标志物诊断在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测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创伤骨科手术患者429例(其中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组248例,术后非血栓形成组179例)。所有样本术前和术后第2~3天检测D... 陈楚 赵和平 武翊伦 于燕 王飙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创伤性骨折 围手术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例与健康对照组7例的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DNA,16S rRNA基因扩增,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肠道菌群在纲、目、科、属、种、分类操作单位水平的菌群种类要多于对照组,且两组人群在纲、目、科、属、种、分类操作单位水平的肠道菌群种类有一定的重叠性;Alpha多样性指标中的赵氏指数及艾森指数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农指数及辛普森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中的层级聚类能够将两组样本进行鉴别区分;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样本在门、科、种分类水平的部分肠道菌群含量存在差异(P<0.05),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科、丛毛单胞菌科、厌氧绳菌科、毛螺菌、优杆菌等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所占比例要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6S rRNA测序有助于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骨质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王飙 赵和平 高文杰 李鑫 梅洋 乔蓉 骞雨 王冀邯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肠道菌群 RRNA 测序 中青年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青年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将筛选出的153例中青年(18-60岁)创伤骨折患者,根据超声诊断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年龄,性别,伤后时间,... 赵和平 陈楚 张红 王飙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创伤骨折 D-二聚体 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 (IL-6)在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65例丙型肝炎(其中25例慢性丙肝,21例丙肝肝硬化,19例丙肝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IL-2,IL-6水平的检测.结果 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和正常人群IL-2,IL-6水平(pg/ml)分别为:51.64±2.34,40.43±2.47,30.64±2.43,87.38±1.93;33.78±4.17,40.54±2.66,45.49±1.81,27.75±1.99.与正常人群比较,丙型肝炎(40.90±2.41 pg/ml)患者血清IL-2水平是降低的(t=13.23,P〈0.05);IL-6的水平(36.60±2.88 pg/ml)是升高的(t=9.27,P〈0.05).其中血清IL-2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降低(慢性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t=3.98,P〉0.05);而IL-6含量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升高(t=2.38,P〈0.01).结论 IL-2和IL-6水平变化与丙肝致肝硬化和癌变有关. 王飙 赵和平 于燕 陈伯伦 王林川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凝血-纤溶标志物对诊断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纤溶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427例,无血栓患者179例作为对照;术前和术后检测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 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超声探查血栓形成。结果:超声共检测出血栓事件248例,术前血栓组TAT、TM、t PAIC、PIC分别为(5.65±2.96)ng·ml-1、(5.65±4.45)IU·ml-1、(18.45±9.33)ng·ml-1、(0.83±0.85)μg·ml-1,高于非血栓组的(3.86±0.31)ng·ml-1(P>0.05)、(2.47±0.31)IU·ml-1(P<0.001)、(14.42±7.93)ng·ml-1(P>0.05)、(0.41±0.31)μg·ml-1(P<0.05);术后,血栓组D-D为(8.19±6.59)mg·ml-1,高于非血栓组的(4.70±4.07)mg·ml-1(P<0.001),凝血-纤溶四项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对比,血栓组D-D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非血栓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凝血-纤溶四项在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后D-D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对于患者DVT的预判,PIC和TM可能对创伤性骨折术前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价值。 王飙 赵和平 武翊伦 葛凡 陈楚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创伤性骨折 中青年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筛选出的153例中青年(18~50岁)创伤骨折患者,根据超声诊断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年龄,性别,伤后时间,DVT发生时间,手术前后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等因素对DVT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和基础疾病的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术前确诊时间,血栓组(6.58±5.38)d,非血栓组(3.85±2.63)d,P<0.001;D-D在血栓组和对照组术前检测时间(2.58±1.94 vs 2.74±1.76,P=0.42)d,术后检测时间(2.88±1.80 vs 2.58±1.94,P=0.40)d,D-D值在术前(6.65±3.35 vs 7.11±9.45,P=0.67)mg·L^(-1),术后(6.58±5.38 vs 5.38±3.97,P=0.19)mg·L^(-1),同一组手术前后D-D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基础疾病依旧是中青年患者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在伤后时间超过4天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应在术前进行DVT影像学排查和处理,减少手术应激导致血栓脱落的可能,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方法对创伤性骨折DVT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和预测。 张红 赵和平 王飙 张莎莎 陈楚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创伤骨折 D-二聚体 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上对骨科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相关理论根据。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282例术后骨科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接种培养,按要求分离纯菌,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82份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186株(65.96%),其中革兰氏阴性球菌94株(50.54%),革兰氏阳性球菌83株(44.62%),真菌9株占4.83%。分离率排在前三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9.35%),金黄色葡萄球菌(17.20%),表皮葡萄球菌(15.59%)。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其中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达100%。但未发现主要革兰氏阴性球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未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术后骨科患者伤口优势菌种是阴沟肠杆菌,而且耐药性高;临床医生应根据病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对不同种类的病原菌使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赵和平 于燕 王飙 蒋文艳 张蓓关键词:伤口分泌物 病原菌 骨科 药敏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