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超

作品数:8 被引量:18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砂姜
  • 3篇砂姜黑土
  • 3篇施肥
  • 3篇施肥措施
  • 3篇土壤
  • 3篇还田
  • 3篇黑土
  • 2篇养分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入侵
  • 2篇小麦
  • 2篇小麦产量
  • 2篇秸秆
  • 2篇腐秆剂
  • 1篇氮肥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安徽省新马桥...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马超
  • 6篇周静
  • 6篇郑学博
  • 4篇李辉信
  • 4篇崔键
  • 3篇刘满强
  • 2篇郜红建
  • 2篇房春兴
  • 2篇马超
  • 1篇郝建设
  • 1篇李大明
  • 1篇梁家妮
  • 1篇屠人凤
  • 1篇崔红标
  • 1篇朱林
  • 1篇张祥志
  • 1篇陈小云
  • 1篇李道林
  • 1篇詹其厚
  • 1篇柴如山

传媒

  • 3篇土壤
  • 2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5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75
2013年
通过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FS)、化肥+秸秆+腐秆剂(FSD)、磷钾肥减施20%(按P2O5和K2O计,与F比较)+秸秆+腐秆剂(F4/5SD),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土壤耕层养分、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计算土壤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探讨秸秆促腐还田对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3.0%、4.6%和10.7%,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增加12.0%和11.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30.6%;(2)秸秆促腐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4%、40.5%和12.4%,土壤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分别增加12.0%、9.5%和51.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102.3%;(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碳素有效率等的相关性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见,秸秆促腐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利于提高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即使减施磷、钾肥20%,该措施的增肥和培土效果也不会明显下降。
马超周静刘满强郑学博崔键李辉信康炳龙
关键词:腐秆剂土壤养分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砂姜黑土
不同施肥措施对沿淮区麦-玉周年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沿淮砂姜黑土区,设置5种施肥措施(常规施肥、推荐施肥、推荐施肥+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推荐施肥+控失肥,推荐施肥+粉煤灰),探讨其对麦-玉轮作周年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玉轮作周年产量以推荐施肥+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处理最高(12921kg/hm2),推荐施肥+粉煤灰处理次之(12365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2.5%、7.7%。冬小麦季:籽粒产量、氮素累积量(NAA)、氮肥利用率(NUE)、氮素吸收效率(NUPE)均以推荐施肥+粉煤灰处理较高,分别为6134 kg/hm2、180.0 kg/hm2、42.1%、0.80 kg/kg;夏玉米季:籽粒产量、NAA、NUE、NUPE则以推荐施肥+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处理较高,分别为6971 kg/hm2、176.5 kg/hm2、38.3%、0.65 kg/kg。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施肥+粉煤灰处理对提高沿淮砂姜黑土区麦-玉轮作周年产量、麦-玉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吸收效率较好,而长期而言,推荐施肥+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处理更适。
郑学博周静崔键马超房春兴
关键词:施肥措施氮素利用
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2年
利用布置在沿淮地区的两处田间试验,通过设计单施化肥(F)、单施化肥基础上加施秸秆(SF)、单施化肥基础上加施秸秆和腐秆剂(SFD)、单施化肥基础上减施20%磷钾肥(按P2O5和K2O计)后加施秸秆和腐秆剂(SF4/5D)和不施肥对照(CK)5个处理,研究秸秆促腐还田对沿淮中低产田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小麦产量规律在水稻土上为SFD>SF>F>SF4/5D>CK,其中SFD较F有显著差异(P<0.05),在砂姜黑土上为SF>F>SFD>SF4/5D>CK,其中SF与F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水稻土上以SFD处理最高,在砂姜黑土上以SF处理最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在水稻土上以SFD最高,与F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砂姜黑土上以SF最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两种土壤上处理SF4/5D与处理F相比,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在腐秆剂品种选择恰当的条件下,秸秆与化肥配施并添加腐秆剂的秸秆促腐还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当季产量,即使在单施化肥基础上减施20%磷钾肥(按P2O5和K2O计),也不会影响该处理的培肥和增产效果。
马超周静郑学博刘满强李辉信姜中山王维国
关键词:秸秆还田腐秆剂土壤养分小麦产量
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被引量:58
2012年
研究了石灰、磷灰石、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冶炼厂周边Cu、Cd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作为田间修复植物,采用植物重金属吸收性、土壤重金属化学提取性及土壤溶液重金属浓度变化等作指标来评价修复效果,并研究了黑麦草对Cu、Cd的吸收与土壤、土壤溶液中Cu、Cd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灰高添加剂量(石灰占污染土壤耕作层质量的0.4%)处理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最好,显著降低了重金属毒性,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石灰和磷灰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降低了污染土壤交换态Cu含量;石灰、磷灰石和蒙脱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溶液pH并显著降低了其Cu、Cd浓度。黑麦草地上部、根中Cu浓度与土壤交换态Cu及土壤溶液Cu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杜志敏郝建设周静李辉信高倩圆崔红标郑学博马超梁家妮
关键词:改良剂黑麦草
历史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外来细菌入侵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影响其可入侵性一直是入侵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然而关于群落可入侵性和群落特征间关系的认知却很不统一。采用交叉互换的试验方法,首先将野外采集的两种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肥和化肥)进行灭菌并回接已方和对方的土壤悬液,研究土壤环境(历史非生物因素)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历史生物因素)对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对贡献。随后将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青枯菌作为外来种接入重建的土壤中,探究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外来细菌存活数量(前期入侵潜力)和存活时间(后期入侵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生物因素对重建土壤的原生动物数量、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比等群落特征和外来细菌的存活数量有影响;历史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外来细菌入侵土壤后总的存活时间有影响;外来细菌入侵前期状况仅与原生动物数量、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比相关,而入侵后期的状况则仅与微生物活性、细菌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相关。总之,外来细菌在土壤中各时期的入侵潜力和土著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二者是否由同种历史影响因素控制。本研究对于阐明生物群落结构与群落可入侵性之间关系,及指导土壤外来病原菌的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马超马超郜红建郜红建李大明李大明陈小云李辉信
关键词:微生物入侵施肥措施
繁殖体数量对外来Ralstonia solanacearum在红壤中入侵潜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外来种的繁殖体压力因可调控其他入侵影响因素(如外来种特性)而备受入侵生态学家的关注。前人研究指出剂量-响应曲线能够定量分析繁殖体数量对入侵潜力的影响,但关于该曲线形状的认识尚未统一。利用土壤微宇宙,比较了初始接种量为10^3(PP3)、10^5(PP5)、10^7(PP7)和10^9 CFU·g^-1(PP9)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进入土壤3和42 d后的存活量,并对初始接种量和存活量之间关系进行拟合,试图探清地下部微生物入侵的剂量-响应曲线状况。研究发现,不同接种量处理外来R.solanacearum接入土壤3 d后的存活量差异显著(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PP9、PP7、PP5和PP3,初始接种量和存活量之间拟合的剂量-响应曲线为指数型;而外来Ralstonia solanacearum接入土壤42 d后,除了初始接种量为109 CFU·g^-1处理的存活量稍高外,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时的剂量-响应曲线呈直线型(斜率约为0)。结果表明,外来病原菌入侵土壤时的剂量-响应关系会随其进入土壤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前期为指数型,后期转为直线型,这说明外来R.solanacearum在红壤中的入侵潜力在入侵前期随繁殖体数量增加而呈指数增长,在入侵后期不受繁殖体数量的影响。
马超马超王时聪许邶柴如山柴如山屠人凤朱林李道林
关键词:微生物入侵青枯菌红壤
施肥措施对砂姜黑土小麦生长性状、营养元素累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通过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常规施肥、推荐施肥、施控失肥和施缓释肥5个处理,研究其对砂姜黑土小麦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植株干物质和N、P、K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小麦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表现最好,较不施肥、常规施肥、推荐施肥和控失肥处理,单株次生根数分别增加24.7%、19.7%、7.2%、22.1%,极显著高于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控失肥处理,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单株分蘖数分别增加25.0%、11.1%、11.1%、20.0%,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39.1%、23.1%、10.3%、8.5%。缓释肥处理促进了小麦生长中后期植株干物质与N、P、K的累积与转移,氮、磷(P2O5)肥利用率分别为43.35%、19.92%,极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3.66%和8.15%;其钾(K2O)肥利用率为37.63%,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推荐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2.01%和9.47%。产量方面,缓释肥处理小麦单产(烘干重)6 424 kg.hm 2,极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常规施肥、推荐施肥和控失肥处理分别增产71.8%、6.4%、4.5%、5.3%。
郑学博崔键马超周静房春兴詹其厚
关键词:施肥措施控失肥缓释肥砂姜黑土小麦产量叶面积指数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配施化肥对沿淮砂姜黑土培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2010年玉米季田间试验,初步探讨了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化肥对沿淮砂姜黑土培肥效果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7500kg/hm^2)还田配施化肥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相对不施肥CK显著提高(P〈0.05),且干H对单施化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产量上,单施化肥相对CK增产玉米50.7%;秸秆全量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玉米单产为6644.4—7562.9kg/hm^2,较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1.51%~26.92%。值得一提的是,玉米单产以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化肥(N-P2O5-K2O为135-60.90kg/hm^2)最高,且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P〈0.05)。
郑学博张祥志崔键周静马超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化学氮肥培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