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 作品数:6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徽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尿沉渣miRNA甲基化状态诊断膀胱癌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检测尿沉渣中尿路上皮细胞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评估用于诊断膀胱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96例术前膀胱癌和6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中段晨尿50~100 m L并提取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中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对比膀胱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尿成渣miRNA甲基化状态差异。结果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8.54%、80.21%、60.42%、36.46%、42.7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8%、14.52%、29.03%、22.58%、27.42%;miR-193a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4%、90.32%,联合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92%、74.19%。结论联合检测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的甲基化状态能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能成为膀胱癌无创诊断的潜在方法。 潘大庆 徐从云 牛三强 林垚 沈洲 许言 刘治 肖峻关键词:膀胱癌 微小RNA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膀胱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已证明膀胱癌与多种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各种抑癌基因的抑癌机制和异常表达方式存在不同,近年来关于膀胱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及特异性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抑癌基因的主要的作用机制不同对膀胱癌相关抑癌基因做一综述。 刘治 吴奎关键词:膀胱癌 抑癌基因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性神经保留对术后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性神经保留对术后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自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与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30例,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性神经保留。观察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随访1年单侧和双侧神经性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周拔尿管后评价残余尿、平均尿流率及尿失禁情况。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5. 49±15. 46) min,平均出血量(378. 94±29. 87) m L;保留双侧神经性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保留单侧神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周拔尿管后平均残余尿(4. 87±1. 24) m L,平均尿流率(17. 23±1. 56) m L/s,且未见尿失禁发生。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性神经保留对术后性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尤其保留双侧神经恢复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田超 曹正国 张朝胜 黎建欣 蒋茂林 刘治 吴畏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术 术后性功能 膀胱癌中eya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系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YA转录共激活磷酸酶4(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ya4基因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1株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和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ya4基因启动子区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中,有4株出现甲基化,其甲基化率为80%;在人正常膀胱细胞系中甲基化阴性。eya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70.7%(53/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60,P<0.01)。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临床病理特征中如单发膀胱肿瘤与多发膀胱肿瘤相比,直径≤3 cm的膀胱肿瘤与>3 cm的膀胱肿瘤相比,低级别膀胱肿瘤与高级别膀胱肿瘤相比,浅表性膀胱肿瘤与浸润性膀胱肿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基因eya4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牛三强 徐从云 潘大庆 林垚 沈洲 许言 刘治 肖峻关键词:膀胱癌 启动子甲基化 膀胱癌组织中DMBT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DMB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DMB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DMB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DMBT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 DMBT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和低表达,提示DMBT1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 刘治 吴奎 孙涛 吴海波 陈新 张珺关键词: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PCR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开放肾造瘘管必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开放肾造瘘管的必要性,为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因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肾造瘘管夹闭组(30例)与肾造瘘管开放组(30例),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_2)、血清乳酸(Lac)、每小时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开放组患者治疗24 h后HR、MAP、SpO_2、Lac、每小时尿量与夹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开放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PCT、CRP均低于夹闭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均为100.00%,开放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夹闭组,总住院费用少于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常规留置双J管的基础上开放肾造瘘管是有必要的。 刘治 肖峻 潘大庆 吴奎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造瘘管 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