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激光
  • 4篇ND:YAG
  • 4篇ND:YAG...
  • 3篇牙周
  • 3篇牙周致病菌
  • 3篇致病
  • 3篇致病菌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实验
  • 3篇肿瘤
  • 3篇唾液
  • 3篇唾液腺
  • 3篇腺肿瘤
  • 2篇单胞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化
  • 2篇牙龈
  • 2篇牙龈卟啉单胞...
  • 2篇生物膜
  • 2篇皮瓣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吴一凡
  • 8篇杨雯君
  • 7篇刘胜文
  • 5篇朱云
  • 3篇张陈平
  • 3篇束蓉
  • 2篇宋忠臣

传媒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d:YAG激光对牙周致病菌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牙周炎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菌斑生物膜为其始动因子,控制菌斑是治疗牙周炎的必要措施。研究发现激光治疗具有抗菌作用,其中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容易被含色素组织吸收,因此能产生多种反应发挥杀菌作用。本文就Nd:YAG激光对牙周致病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吴一凡束蓉
关键词:ND:YAG激光牙周致病菌体外实验
低剂量电子线照射抑制腮腺肿瘤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研究目的:探究瘢痕体质患者进行腮腺肿瘤术后腮腺术区接受低剂量电子线照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纳入10例既往瘢痕体质患者,时间为2016.01-2018.06,这10例患者均罹患腮腺肿瘤,在进行腮腺肿瘤术后腮腺术区接受低剂...
吴一凡徐万林朱云刘胜文卢浩张陈平杨雯君
关键词:腮腺肿瘤术后瘢痕电子线瘢痕体质
文献传递
MUC1通过调控EGFR/ERK信号通路促进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慢病毒(shMUC1)转染对ACC细胞系中MUC1基因进行敲减,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效果;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MUC1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Wesern blot验证分析。结果:转染MUC1慢病毒后,ACC细胞中MUC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UC1敲减后A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UC1主要通过调控EGFR/ERK磷酸化水平影响ACC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论:MUC1可通过调控EGFR/ERK磷酸化水平促进ACC细胞的增殖、平板克隆、迁移和侵袭,提示MUC1在ACC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卢浩徐万林吴一凡朱云刘胜文杨雯君
关键词:黏蛋白1腺样囊性癌
Nd:YAG激光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杀菌作用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的杀菌效果。方法:培养P.gingivalis并置备其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后观察功率为6 W的Nd:YAG激光不同照射时间对浮游状态下P.gingivalis成膜能力的影响;荧光染色后分别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Nd:YAG激光不同照射时间对P.gingivalis单菌种生物膜活力和结构的影响。结果:Nd:YAG激光照射35 s时,对浮游状态下P.gingivalis的成膜能力有抑制作用;照射45 s时,对生物膜状态下P.gingivalis活力产生抑制。生物膜的结构及生物膜中细菌的结构,随着光照时间延长受到破坏的程度不断增加,主要破坏形式为菌体的汽化消失。结论:Nd:YAG激光能够抑制浮游状态下P.gingivalis的成膜能力,对单一菌种生物膜中的细菌活力和细菌结构产生影响,表明Nd:YAG激光可用于牙周炎辅助治疗。
吴一凡宋忠臣束蓉
关键词:牙周致病菌ND:YAG激光体外实验
Nd:YAG激光对具核梭杆菌的杀灭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的杀灭效果。方法·使用结晶紫染色,观察Nd:YAG激光对浮游状态F.nucleatum成膜能力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分析,观察激光对单菌种生物膜中F.nucleatum活力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激光对单菌种生物膜中F.nucleatum结构的破坏。结果·激光照射15s对浮游状态下F.nucleatum成膜能力有抑制作用,激光照射35s对生物膜状态下F.nucleatum活力产生抑制。激光能破坏生物膜及生物膜中细菌的结构,且随光照时间延长,破坏程度增加。结论·Nd:YAG激光能够抑制浮游状态F.nucleatum的成膜能力,对单一菌种生物膜中细菌活力和细菌结构产生破坏,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吴一凡宋忠臣束蓉
关键词:牙周致病菌生物膜ND:YAG激光体外实验
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动力性修复下唇大型缺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唇大型复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同一课题组应用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下唇大型复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股前外侧皮瓣用于恢复缺损的组织,重建下唇外形,阔筋膜与余留的口轮匝肌形成"闭环"结构进行动力性重建。术后每2~3个月随访1次,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唇部外形、张闭口及饮水等情况。结果共纳入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63岁,2例为下颌骨鳞状细胞癌侵犯下唇,1例为下唇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1例为下唇鳞状细胞癌。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下唇的修复重建,移植皮瓣面积18 cm×7 cm~26 cm×8 cm,两端携带(5~8)cm×1 cm的阔筋膜,皮瓣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6~80个月,患者下唇外形良好,张口度2~3横指,闭口时能完全密封,饮水达到基本不漏水。结论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可对下唇大型复杂缺损进行外形修复及动力性重建,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徐万林卢浩吴一凡朱云刘胜文张陈平杨雯君
关键词:外科皮瓣股前外侧皮瓣阔筋膜
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动力性修复全下唇缺损一例
目的:探讨应用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唇大型复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课题组一例应用携血管化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下唇大型复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股前外侧皮瓣用于恢复缺损的组织,重建下唇外形;将阔筋...
徐万林卢浩吴一凡朱云刘胜文张陈平杨雯君
唾液腺成涎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附7例报告)被引量:1
2022年
成涎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恶性肿瘤,因其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相对困难。目前关于这一唾液腺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相对较少,缺乏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例成涎细胞瘤,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其预后进行分析。
吴一凡卢浩朱云徐万林刘胜文杨雯君
关键词:唾液腺肿瘤病理特征
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差异表达microRNA的初步筛选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高通量RNA测序(RNA-seq)技术,筛选面神经挤压性损伤修复过程(3 d、14 d)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并对其中部分microRNA的表达进行验证。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挤压性损伤模型,通过面容观测、组织学观察评价神经修复过程;收集挤压后3 d、14 d的标本各3例,进行microRNA测序分析,筛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microRNA,并通过qPCR验证上、下调最为显著的4个microRNA在不同时期的神经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挤压大鼠面神经后成功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术后即出现面瘫表现,面容观测及组织学结果均提示术后14 d面神经损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RNA测序结果提示共有96个microRNA的表达显著上调,115个microRNA的表达显著下调。挑选上、下调最明显的4个microRNA进行qPCR验证,结果提示其表达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相较于术后3 d,术后14 d标本中miR-200a-3p表达显著上调(P<0.01),miR-300-5p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在面神经损伤后的不同阶段,microRNA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异常表达的microRNA(如miR-200a-3p、miR-300-5p等)可能为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徐万林吴一凡杨雯君
关键词:面神经神经修复神经再生微RNA
颌骨Gorham-Stout病1例及文献复习
2023年
Gorham-Stout病(GSD)又名大块骨溶解症或消失性骨病(VBD),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及血管增生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发性、进行性的骨吸收疾病。该病没有年龄、性别及种族差异,可累及全身单个或多个骨骼,罕发于颌面部。目前,GSD的发病原因尚存争议,其治疗方案及疗效的评价仍未达成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报道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骨溶解症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GSD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对发生于颌骨的GSD的认识。
吴一凡卢浩刘胜文徐万林杨雯君
关键词:颌面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