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蒙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昭觉县成年HIV/AIDS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
- 孙晓蒙马方华赵建伟卓玛拉措贺亚萍达争此吉袁新皓栾荣生
- 成都市成华区2012-2015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成都市成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资料,掌握辖区内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成华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10对死因进行编码、汇总,并采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构成比及潜在减寿年数等数据。[结果]2012-2015年,成华区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是恶性肿瘤(36.11%)、呼吸系统疾病(24.42%)、心脏病(13.12%)、脑血管病(12.13%)、内分泌等病(4.15%)。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死因顺位不同,其中儿童死因第一位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青壮年人群、中年人群及老年人群死因第一顺位均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损伤中毒的PYLL最大。与2012年比,2015年成华区男、女全死因PYLL%均下降,但对于女性而言,消化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PYLL%上升。[结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是成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各个年龄段人群死因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死因顺位与其PYLL排序不同;应根据不同年龄的死亡疾病谱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治工作。
- 苏露孙晓蒙唐雪蕾李梦婕蓝海波
-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
- 2007-2013年四川省355例艾滋病儿童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儿童抗病毒治疗现状,为扩大开展儿童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 2013和SPSS19.0软件统计对四川省2007-2013年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0~15岁)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13-12,治疗人数逐年增加,累计治疗儿童355例,其中失访23例,停药22例,死亡18例,转出1例,转入成人治疗1例。治疗患者男女之比为1.34∶1(203/152)。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338例),占95.2%。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平均升高(359.54±461.32)个/μl,第1~5年的累计生存率为0.98、0.95、0.83、0.76和0.76。结论四川省感染艾滋病病毒儿童病例逐渐增多,母婴传播仍为主要途径,儿童抗病毒治疗后CD4计数有所提高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其生存质量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 杨薇杨薇栾荣生赖文红喻航龚毅龚毅
- 关键词: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
- 昭觉县成年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凉山州昭觉县成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昭觉县2005年1月1日~2017年3月20日入组参加抗病毒治疗的成年HIV/AIDS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生存死亡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截止观察日止,2216例研究对象中仍在治疗者1528人(68.95%),因艾滋病死亡者222人(10.02%),平均生存时间为17.64月,中位生存时间13月,治疗时间少于12月者99人(44.59%)。第1~5年的累计生存率为0.93、0.90、0.88、0.86、0.8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基线CD4+T细胞计数、初始治疗方案、入组治疗时是否存在艾滋病相关疾病或症状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均有P<0.05)。结论昭觉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对患者生存状况,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时纳入治疗能有效提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成效。
- 孙晓蒙马方华赵建伟卓玛拉措贺亚萍达争此吉袁新皓栾荣生
-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 成都市锦江区成年人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居民4类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锦江区16个街道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共计13 678名18岁以上成年人纳入样本,计算4类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率:现在吸烟率、经常饮酒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型肥胖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4类危险因素流行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锦江区居民现在吸烟率、经常饮酒率、超重肥胖率、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14.8%、4.3%、38.6%、27.2%,经性别、年龄标化后分别为19.5%、4.3%、33.4%、22.4%。多因素分析显示,45~59岁、初中文化是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45~59岁、≥60岁、已婚、离婚是经常饮酒的危险因素;45~59岁、≥60岁、已婚、离婚、丧偶、非本市户籍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45~59岁、≥60岁、已婚、丧偶是中心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锦江区成年人4类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广泛,45~59岁人群是危险因素干预的重点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综合干预。
- 章文强曾德勇孙晓蒙宋辉马新雅周宗磊李斯怡栾荣生
- 关键词:成年人慢性病LOGISTIC模型
- 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危险因素meta分析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儿童青少年时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2003年1月—2016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应用Rev M an 4.4.2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男性、居住在城镇、出生体重较大、父母超重、静息时间较长和睡眠时间不充足是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最终纳入23篇中英文文献(中文文献13篇,英文文献10篇),累计病例组儿童青少年22 909例,对照组儿童青少年103 65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92,95%CI=1.69~2.18)、居住在城镇(OR=1.68,95%CI=1.28~2.21)、出生体重≥4 kg(OR=1.98,95%CI=1.31~2.99)、父亲体质指数≥25 kg/m^2(OR=1.84,95%CI=1.61~2.10)、母亲体质指数≥25 kg/m^2(OR=2.28,95%CI=1.82~2.84)、静息时间2 h/d(OR=1.55,95%CI=1.30~1.85)和睡眠时间不充足(OR=1.47,95%CI=1.27~1.69)是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均显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果较为可靠。
- 周婷王婉宜孙晓蒙刘元元
- 关键词: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