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性
  • 4篇脑性瘫
  • 4篇脑性瘫痪
  • 2篇脑性瘫痪儿童
  • 2篇儿童
  • 1篇动功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上肢
  • 1篇上肢功能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支
  • 1篇神经支配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特点
  • 1篇失神
  • 1篇失神经

机构

  • 3篇佳木斯大学
  • 2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4篇杜佳音
  • 2篇庞伟
  • 1篇汤敬华
  • 1篇李雪梅
  • 1篇王亚男
  • 1篇姜志梅
  • 1篇范艳萍
  • 1篇李鑫
  • 1篇李雪梅
  • 1篇孙艳秋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康复训练对痉挛型瘫痪大鼠快慢肌中BDNF及甲基化影响
痉挛型脑性瘫痪主要是因为锥体系受到损伤,它是脑性瘫痪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整体发病率的百分之七十五。尽管最初损害在大脑,但是症状和治疗却通常发生在肌肉水平(中枢神经-肌肉,肌肉-肌肉)[1,2]。骨骼肌畸形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
杜佳音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骼肌失神经支配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儿童前膝疼痛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继发肌肉萎缩、挛缩和骨、关节变形及疼痛等问题。痉挛改变了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挛缩造成了膝关节屈曲畸形,增加了髌骨关节面的接触力量,最终这种异常的模式会引起脑瘫儿童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前膝疼痛。
杜佳音庞伟
关键词:膝关节屈曲畸形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生物力学特点发育障碍
自制脑性瘫痪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下肢康复器训练,共3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6.124,P<0.001);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29,P<0.05)。结论下肢康复器训练可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杜佳音范艳萍李鑫孙艳秋庞伟
关键词: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
动作观察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效果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AOT)对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效果,及AOT的最佳治疗强度和治疗周期。方法 2017年3月至11月,将45例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OT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并观看风景视频,分为A组和B组,A组(n=11)每次20 min,B组(n=13)每次30 min;AOT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AOT,分为C组和D组,C组(n=10)每次20 min,D组(n=11)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12周后对四组进行握力评定、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 FIM)。结果治疗后,D组握力和UEFT评分优于B组和C组(P<0.05),C组优于A组(P<0.05);且12周的评定结果优于8周(P<0.05)。治疗8周、12周后,各组间Wee FIM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OT可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时间长,训练效果更佳。
魏亚敏姜志梅汤敬华杜佳音李雪梅李雪梅李梦青
关键词:脑性瘫痪偏瘫手功能镜像神经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