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粳稻
  • 2篇多基因
  • 2篇株高
  • 2篇主基因
  • 2篇基因
  • 1篇性状
  • 1篇穗部
  • 1篇穗部性状
  • 1篇主基因+多基...
  • 1篇粳稻品种
  • 1篇家系
  • 1篇家系分析
  • 1篇矮生
  • 1篇矮生性
  • 1篇F2
  • 1篇产量性状
  • 1篇F

机构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吕文彦
  • 3篇程海涛
  • 3篇曹萍
  • 3篇高燕
  • 3篇王玉
  • 3篇王建强
  • 2篇杨宏楠
  • 2篇冯章丽
  • 2篇呼楠
  • 2篇常海龙
  • 1篇孙雪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F_2世代株高分离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揭示粳稻株高及其组成因素的遗传规律,利用来源相同但株高有明显差异的高、中、矮3类材料组配了中秆×矮秆、中秆×高秆2个杂交组合,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F2单世代分离分析方法对株高及其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并估算了有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两组合的株高以及中秆×矮秆的倒3节间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且中秆×矮秆的株高和倒3节间的两主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两组合的倒1节间、倒2节间、倒4节间以及中秆×高秆的倒3节间均表现为无主基因数量性状。中秆×矮秆节间个数的遗传基本符合13∶3的分离,表明其可能受2对表现抑制作用主基因控制。
王建强吕文彦程海涛曹萍高燕王玉孙雪
关键词:粳稻株高主基因多基因
北方粳稻品种一次枝梗密度变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探讨北方粳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品种以及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预试的品系共44份材料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密穗型、中间型、稀穗型3类,3类群一次枝梗密度差异显著。中间型品种和密穗型品种理论产量显著高于稀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产量与一次枝梗长、千粒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轴长呈显著负相关;中间型品种的产量与枝梗密度、一次枝梗长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高燕吕文彦王建强王玉呼楠常海龙冯章丽杨宏楠程海涛曹萍
关键词:粳稻穗部性状
利用F_(2:3)家系分析粳稻矮生性遗传被引量:2
2010年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其中倒1、倒2和倒4节间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倒3节间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降低株高的效应以主基因显×显上位性效应最大,主基因加性效应和多基因效应使倒1、倒2节间长度缩短,所有的主基因效应都使倒4节间缩短。倒3节间仅有显著的多基因效应,其效应值较小。株高及各节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90%,表明水稻株高的遗传以主基因为主。根据系统来源,分析其中的一对主基因是sd-1,另一对则是未知的。
程海涛杨宏楠王建强吕文彦曹萍高燕王玉呼楠常海龙冯章丽
关键词:株高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