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芬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膳食
  • 2篇肥胖
  • 1篇电泳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饮食
  • 1篇饮食习惯
  • 1篇知识
  • 1篇沙门菌
  • 1篇膳食行为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致病菌
  • 1篇市售
  • 1篇年级
  • 1篇中学生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状况
  • 1篇相关知识
  • 1篇小学生
  • 1篇脉冲场

机构

  • 5篇马鞍山市疾病...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芜湖市疾病预...
  • 1篇蚌埠市疾病预...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 1篇淮北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鲁芬
  • 4篇翟光富
  • 1篇李卫东
  • 1篇陈谨
  • 1篇王小虎
  • 1篇高峰
  • 1篇管恒燕
  • 1篇孟灿
  • 1篇林超
  • 1篇方大春
  • 1篇陈道利
  • 1篇洪颖
  • 1篇邱光文
  • 1篇马芹
  • 1篇陈志飞
  • 1篇周燕

传媒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膳食行为与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关联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膳食行为与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中学生膳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0—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马鞍山市6个县(区)的70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体力活动、睡眠时长和过去1年膳食行为资料;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性别、年龄BMI界值判定超重肥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行为与超重肥胖的统计学关联。结果发放问卷7063份,回收有效问卷7045份,问卷有效率为99.75%。调查男生3925人,占55.71%;女生3120人,占44.29%。检出超重肥胖2326人,检出率为33.02%。性别、独生子女、含糖饮料摄入频次和豆及豆制品摄入频次不同的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性别、学段、独生子女、住校、体力活动和睡眠时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零食摄入频次(1~2次/周,OR=0.803,95%CI:0.669~0.963;3~6次/周,OR=0.759,95%CI:0.623~0.926;每天,OR=0.758,95%CI:0.595~0.964)、含糖饮料摄入频次(1~2次/周,OR=1.166,95%CI:1.012~1.343;每天,OR=1.891,95%CI:1.302~2.746)和豆及豆制品摄入频次(1~2次/周,OR=0.787,95%CI:0.628~0.987)是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学生超重肥胖与零食、含糖饮料和豆及豆制品摄入频次有关,应加强针对性干预,降低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
蒋安然朱煜典鲁芬方大春翟光富
关键词:中学生膳食行为超重肥胖
马鞍山市2010~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为了解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控制食品生物性污染。方法按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要求,无菌采集超市(商店)、农贸市场、餐饮店制售的10类食品496份,监测10种致病菌。结果肉类、餐饮食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动物水产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四种致病菌2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占致病菌构成比的62.50%,金黄色葡萄球菌29.17%;肉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高达11.21%。结论肉类及其制品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是食源性疾病的高风险致病菌。
翟光富鲁芬邱光文高峰马芹周燕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膳食炎症指数与一年级小学生肥胖风险的关联
2025年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一年级小学生肥胖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儿童肥胖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4年4—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马鞍山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队列中基线调查的405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儿童饮食信息,计算每位学生的DII评分,按DII四分位数分为Q1、Q2、Q3和Q4组。采用统一的身高体重计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判断儿童是否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II评分与学生肥胖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性别分层分析。结果检出肥胖学生895名,检出率为2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与DII中Q1组的学生相比,Q3和Q4组的学生肥胖风险增加(Q3:OR=1.43,95%CI=1.12~1.82;Q4:OR=4.14,95%CI=3.32~5.16,P值均<0.05);按照性别分层分析,调整协变量后,DII中Q4组,男生(OR=4.83,95%CI=3.61~6.46)的肥胖风险高于女生(OR=3.46,95%CI=2.45~4.90)(P值均<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DII评分与学生肥胖风险之间呈现“J型”剂量反应关系(P<0.01)。结论DII评分较高可能与儿童肥胖风险的增加有关,在儿童中提倡抗炎饮食可预防和减少肥胖的发生。
孙倩张刘荣翟光富朱煜典鲁芬屈光波
关键词:肥胖症
安徽省中小学生饮食相关知识行为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8年中小学生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省淮北、蚌埠、马鞍山、合肥、芜湖5个地区随机抽取三年级及以上学生204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相关信息。结果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38.3%,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的知晓率最高(91.6%)。健康食物喜好总报告率为51.5%,奶及奶制品的喜好率最高(66.4%)。良好饮食行为总报告率为85.8%,大部分时候三餐按时按量的报告率最高(87.7%)。食育体验活动总报告率为25.0%,会收拾餐桌的报告率最高(73.0%)。>12岁学生更多地掌握营养知识(χ^(2)=28.8),≤12岁学生较好地具有健康食物喜好和良好饮食行为(χ^(2)值分别为31.3,77.6),女生更经常地参与摆放餐具和收拾餐桌(χ^(2)=12.2)(P值均<0.05)。结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差,虽有明确的食物喜好,但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开展校园营养健康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合作,增加学生的食育体验活动机会,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陈志飞孟灿管恒燕彭爱玲鲁芬林超王小虎吴静李卫东
关键词:饮食习惯知识
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售臭干子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与分子流行特征研究
2022年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售臭干子及其生产原料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流行特征,探讨不同的血清型、分子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0年6-9月采集马鞍山市市售臭干子及其生产加工的辅料等,并对其中的沙门菌进行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PFGE图谱、药敏结果及MLST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及环境均有沙门菌检出;29株沙门菌可分为6种血清型和1种未分型沙门菌;菌株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3%、34.5%和31.0%;菌株可分为9个PFGE型别和6个ST型别;用血清学、PFGE和MLST三种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分型,所得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11、0.762和0.753。结论 马鞍山市售臭干子沙门菌的污染率较高且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沙门菌污染的情况,不同地区的分离株之间有一定的同源关系。
洪颖陈谨杨晨翟光富鲁芬蒋安然陈道利
关键词:沙门菌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