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芊 作品数:8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及管理一体化应用平台 被引量:1 2019年 本项目基于智能传感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天空地一体化的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发了“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及管理一体化应用平台”,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信息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六个层面及信息安全与管理体系,以实现保护区生态监测数据、森林资源数据及多源时空大数据的融合、智能识别、统计分析与数据查询,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谭成江 姚正明 高力辉 唐志刚 姚芊关键词:GIS 浅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生态科教名片利弊——以茂兰保护区为例 2015年 分析了保护区发展现状,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宣传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意义,从而倡导鼓励大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生态科教名片,达到宣传保护生态的目的。 姚芊关键词:保护区 中国西南岩溶科考与影像创作纪实 2023年 2019年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及其所属《人与生物圈》杂志编辑部携手合作,组织了岩溶、生态、新闻、摄影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深入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开展科普创作活动,当时正处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特殊时期,创作团队多次调整方案,克服种种困难,开启了不一样的岩溶与生态的大片创作之旅,是一场科学与美学的碰撞,是一场岩溶与人文的探索,是一场创新与守正的结合,跨越5个年头,分别是2020年、2021年、2023年3次考察,走过广西桂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又走过广西乐业、云南石林和泸西、贵州织金,考察了地上、地中、地下代表性的岩溶生态景观.科考成果集中反映在这册专门创作编辑的"岩溶与生态专辑"中. 郝耀华 郝耀华 姚芊 郭晓涛(图)关键词:人与生物圈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普创作 影像创作 社区发展促进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反哺社区发展——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途径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社区发展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动力,只有社区得到发展,群众得到实惠,才能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破坏,实现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茂兰保护区开展社区工作的回顾和对社区发展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梳理,探讨新常态下社区发展的途径。 姚芊 谭成江 覃龙江茂兰喀斯特森林洞穴蜘蛛初步调查 被引量:1 2018年 2014年至2017年对茂兰喀斯特森林的5个洞穴进行了蜘蛛标本的采集和调查;共采集到1000余号标本,隶属15科34属45种,常见科为园蛛科、漏斗蛛科和球蛛科,优势种有温室希蛛Achaeranea tepidariorum、阴暗隙蛛Coelotasluctrosus、狩猎巨蟹蛛Heteropodavenatoria、中华镂网蛛Psechrussinensis、山地艾蛛Cyclosa monticola、黑斑盖蛛Neriene nigripectoris等。洞穴蜘蛛群落组成分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群落。 姚正明 蒙惠理 王万海 姚雾清 姚芊 兰洪波关键词:洞穴蜘蛛 喀斯特森林 茂兰保护区华南五针松群落乔木层主要物种的种间亲和性 2024年 基于茂兰保护区华南五针松群落调查数据,采用重要值、物种联结指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等指标,探明了15个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相互关系及生态位。结果表明:(1)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竞争不强烈,形成的种间搭配关系对资源的利用较好;(2)主要物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排前5的分别为:华南五针松、化香、乌冈栎、荔波鹅耳枥和青冈栎,在群落中个体数量较多,具有相似的生态习性和资源需求,既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和重要种,也是群落演替的主导树种,优势种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存在着激烈的竞争;(3)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显示的105种对中,显示正相关的有66对,负相关有39对,比值为1.692,种间相关性较为松散,各种群趋向于独立分布,有较大的随机性。 柳华富 智扬坤 姚芊 陈正仁 王登鸿关键词:生态位 群落 茂兰洞庭华南五针松群落特征 2023年 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是贵州喀斯特石山山顶、山脊的主要先锋种和建群种,生境恶劣,群落天然更新缓慢,数量极少,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2022年9~11月,在贵州茂兰保护区甲良五针松保护点开展样地调查,研究该区域内华南五针松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区系以及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在3600 m2的样方中,共有植物102种,隶属于47科66属,群落数量优势科为兰科,有4属13种,群落建群种为华南五针松,亚优势种为化香,伴生种为乌冈栎、荔波鹅耳枥、青冈栎、角叶槭。群落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植被特征,科属的分布以热带为主,温带次之,热带成分21科、40属,各占44.68%和60.61%,温带成分11科、9属,占23.4%和13.6%,乔木层以温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科的植物有926株,占乔木总株数的86.62%,重要值为79.25%。群落稳定性较差,乔木层5个频度级的关系为A C > D < E,群落不稳定;群落的Simpson指数(0.8886)和Shannon-Wiener指数(2.7795)均小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雨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物种数较少;群落物种丰富度及稳定性高于湖南莽山低于广东,符合纬度梯度分布格局;华南五针松年龄结构呈衰退趋势,随时间推移,有被化香、荔波鹅耳枥等增长型树种取代的可能。 王登鸿 姚芊 陈正仁 潘鑫章 蒙惠理 陆光琴关键词: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 茂兰保护区单座苣苔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种群统计学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植物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茂兰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分布较广,主要生长于石面和石缝上,海拔高度在429~1135m;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有4432株;针对茂兰保护区单座苣苔资源现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覃池萍 兰洪波 姚芊 杨婷婷 莫家伟 费仕鹏 姚雾清关键词: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