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刚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复合生物砖护岸结构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随着人们对传统治水的反思及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开展,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治理技术逐渐得到发展。结合深圳市葵涌河生态修复工程,基于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及现场中试试验,就一种典型的复合生物砖护岸结构的抗冲刷能力及生态景观效果进行了总结。利用有压管道产生高速水流,建立了护岸结构冲刷物理模型试验,对复合生物砖护岸结构单元的原体冲刷表明,浸泡12 h冲刷12 h后,生物砖结构不会被完全破坏,形成不超过5.5 cm冲刷坑,抗冲性能良好。复合生物砖护岸结构在深圳市葵涌河现场试验表明营养土可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及根系密度。狗牙根草在生长3个月后可以覆盖复合生物砖护岸结构的水泥砖部分并形成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 陈卓英倪培桐钟伟强李晓刚
- 关键词:景观效果
- 基于自然循环方式的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模拟土壤和水田对污水的自然净化原理,利用天然微生物对污水进行非介入净化处理。由于传统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存在技术局限性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该技术在更大范围及更广阔领域内的推广。在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中,通过研究及优化改进工艺、核心填料及装置结构等问题,首次提出以陶土复合木炭作为核心填料,并重新确定了填料的配比,有效发挥了各种填料的组合作用,获得了更好的处理效果。由于该技术所采用的滤材均为天然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低碳环保,且运行管理方便,成功探索并形成了一种适应我国城市河流特点及水质状况的崭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扩展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 李晓刚张明覃建华郑磊李朝方
-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然循环
- 一种典型的生物砖护岸结构抗冲性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针对护坡工程及中小河流护岸建设中植被护坡抗冲性能问题,建立了深圳市葵涌河生物砖护岸结构的抗冲性能物理模型,基于有压管流最大可产生流速达6m/s,对生物砖结构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对浸泡12h的生物砖,经3.2~5.8m/s流速冲刷12h后其抗冲性能表现良好,最大冲深为2~6cm;抗冲性能取决于水泥砖、营养土、植被之间的复合结构,其中水泥砖12cm×12cm内孔及4cm厚壁有效控制了向下螺旋流的发展,阻止了土壤冲坑的无限扩大;营养土可提高狗牙根草的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密度;狗牙根草形成的植被覆盖层有助于减小水流对土壤的直接侵蚀。
- 陈卓英倪培桐钟伟强李晓刚赵帅印
- 关键词:抗冲性能物理模型冲刷深度摩阻流速
- 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河岸生态治理实践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河道治理工程不仅要满足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还要具有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深圳市在大沙河上游段河岸综合治理中的生态治河理念是:摒弃以往的浆砌石或混凝土固岸、裁弯取直、疏挖河道等措施,采用了生态石笼护岸,这种护岸形式不仅贴近自然、结构稳定,而且工艺简单、造价较低;在两岸景观设计中兼顾河流的形态、空间和沿线人文历史等因素,分区、分段设计景观,选用绿化植物,布设景观小品。
- 李晓刚覃建华何强郑磊
- 关键词:生态治理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