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压
  • 2篇东海黑潮
  • 2篇黑潮
  • 2篇春季
  • 1篇矢量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学
  • 1篇华西秋雨
  • 1篇环流
  • 1篇环流特征
  • 1篇极端降水
  • 1篇降水
  • 1篇海表
  • 1篇风速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4篇李智
  • 3篇刘宣飞
  • 2篇李传浩
  • 1篇崔维军
  • 1篇周琰

传媒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气对春季东海黑潮锋响应的气压调整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和Quick SCAT(Quick Scatterometer)、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高分辨率卫星资料,研究了大气对春季东海黑潮锋响应的气压调整机制及其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春季东海黑潮锋位于黑潮暖舌的西北侧,呈西南—东北走向,与大尺度气压背景场的等压线走向一致,锋区东南侧暖水与西北侧冷水之间产生的局地气压梯度与大尺度气压梯度形成同向叠加,使得锋区附近西北指向东南的气压梯度达到最大,造成该处的海表面10 m矢量风速也最大,在摩擦作用下形成东北偏北风(NNE)。锋区与其东南侧的NNE风之间沿锋区走向(跨锋区走向)的分量差,会在暖舌附近产生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合),由此产生上升运动和强降水;而在锋区西北侧的冷水区情况正好相反,有反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散),并伴有下沉运动和弱降水,从而形成跨锋区的次级环流圈。东海黑潮锋区偏强(弱)年,锋区东南侧暖水与西北侧冷水之间的局地气压梯度也偏强(弱),与大尺度气压梯度同向叠加后形成偏强(弱)的NNE风,造成锋区东南侧暖舌附近的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合、上升运动和降水均偏强(弱),而锋区西北侧冷水区的反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散和下沉运动均偏强(弱),跨锋区次级环流圈偏强(弱),这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气压调整机制仍起作用。
李智刘宣飞李传浩
关键词:春季年际变化
大气对春季东海黑潮锋的响应特征及其机制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CFSR再分析资料和QuickSCAT、AVHRR、 TRMM高分辨率卫星资料,研究了大气对春季东海黑潮锋的响应特征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春季东海黑潮锋位于黑潮暖舌的西北侧,呈西南一东北走向,与大...
李智
关键词:春季
文献传递
华西秋雨区域性极端降水的环流特征被引量:20
2015年
利用1961—2010年中国743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百分位方法挑选出了发生在华西秋雨期(8月9日—10月12日)的161次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将其分为两类分别讨论了同期和前期的异常环流特征,并与一般性降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第一(二)类极端降水,华西地区气旋性距平环流(气旋性风切变)形成低层风场辐合,同时高层为辐散,由此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输送偏强(偏弱),在华西秋雨区形成水汽辐合,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使得华西地区西南暖湿气流偏强,巴尔喀什湖以北地区为正(负)高度异常,形成一槽一脊(二槽一脊)环流型,西北气流由此加强,冷暖空气交汇于华西地区从而形成极端降水。两类极端降水均与一般性降水具有相似的异常环流特征,只是造成极端降水的异常环流强度均比一般性降水更强。两类极端降水的上述异常环流型在极端降水发生前一天就已经存在,可以作为华西秋雨极端降水短期预测的强信号。
李传浩刘宣飞李智崔维军
关键词:气候学华西秋雨环流特征
海洋锋海表风速最小值及其成因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2000—2008年AVHRR、QuickSCAT等高分辨率卫星观测资料和CFS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墨西哥湾流区、东海黑潮锋区、巴西-马尔维纳斯合流区和厄加勒斯回流区等全球主要海洋锋区的大气响应特征,发现在上述海洋锋区普遍存在海表矢量风速的最小值分布,并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研究指出:夏季(6—8月)墨西哥湾流区、6月东海黑潮锋区附近有明显的矢量风速最小值分布,而巴西-马尔维纳斯合流区及厄加勒斯回流区海洋锋附近则终年存在矢量风速最小值。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是大尺度气压背景场梯度方向与海洋锋附近海表温度梯度方向接近一致,其物理过程为:海洋锋暖(冷)水区一侧上空对应有低(高)气压,由此产生的局地气压梯度与大尺度背景气压梯度方向接近相反,导致锋区附近叠加后的气压梯度最小,海表风速因此也最小。同时,摩擦作用使海表风偏向低压一侧,于是沿锋区走向(跨锋区走向)的风速分量差在暖水区一侧产生气旋性切变涡度(风速辐合),进而造成上升运动和强降水,而该分量差在冷水区一侧则产生相反的大气响应特征。
周琰刘宣飞李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