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

作品数:29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炎
  • 8篇细胞
  • 8篇病毒
  • 7篇毒性
  • 7篇病毒性
  • 7篇病毒性脑炎
  • 6篇基因
  • 5篇蛋白
  • 5篇膜炎
  • 5篇脑膜
  • 5篇脑膜炎
  • 4篇癫痫
  • 4篇细菌性
  • 4篇细菌性脑膜炎
  • 4篇患儿
  • 3篇星形
  • 3篇星形胶质
  • 3篇星形胶质细胞
  • 3篇小儿
  • 2篇电图

机构

  • 29篇郑州大学第三...
  • 6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河南省红十字...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南阳市第二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哈密市中心医...

作者

  • 29篇李林
  • 18篇贾天明
  • 17篇杜开先
  • 13篇董燕
  • 10篇张晓莉
  • 6篇曹杏
  • 4篇张伟东
  • 3篇龚欢
  • 2篇李小丽
  • 2篇宋春兰
  • 2篇张燕
  • 2篇王军
  • 2篇王丽君
  • 2篇万鸽
  • 2篇甘玲
  • 2篇李孟
  • 2篇陈振辉
  • 2篇李肖
  • 1篇赵鑫
  • 1篇牛国辉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癫痫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为免疫性脑炎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诊断32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E多见于女性患儿,抗NMDAR脑炎尤其显著。平均起病年龄8岁,最小1.8岁,且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前驱症状常见有发热22例(68.8%)、胃肠道症状15例(51.7%)及头痛9例(30%)等。首发神经系统症状常见有精神行为异常13例(40.6%)和抽搐12例(37.5%)。AE神经系统症状有精神行为异常32例(100%)、语言障碍28例(90.3%)、记忆力下降25例(92.6%)、抽搐发作17例(53.1%)、肢体运动障碍9例(28.1%)、睡眠障碍17例(58.6%)、不自主运动16例(66.7%),多数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检查及检验结果:头颅MRI异常22例(68.8%);脑电图背景慢化30例(93.8%)。异常放电(尖波或局限性慢波)共14例,均为局灶性放电。AE感染相关病原体:支原体、副流感病毒、甲流病毒、EB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抗NMDAR脑炎组运动障碍比例高于抗体阴性A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认知改变、癫痫发作、运动异常和睡眠障碍等症状需高度考虑免疫性脑炎。有肢体运动障碍时抗NMDAR脑炎可能性大。
关静杜开先董燕李林宋盼盼张晓莉贾天明
关键词:儿童
SCN2A基因相关癫痫及共济失调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SCN2A基因变异所致癫痫及共济失调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例SCN2A基因变异所致癫痫伴或不伴发作性共济失调患儿的发作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遗传学特点。结果5例患儿中女4例、男1例,癫痫起病年龄4日龄至8月龄,癫痫发作类型有新生儿或婴儿良性癫痫2例,癫痫性脑病3例(1例存在发育落后,1例为大田原综合征之后转化为婴儿痉挛症,1例为婴儿痉挛症之后转化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其中新生儿良性癫痫中有1例早期为新生儿惊厥,6岁6月龄时出现发作性共济失调。初诊时发作间期脑电图2例正常,1例局灶性癫痫样放电,2例大量多灶异常放电且有高度失律。头颅磁共振成像3例正常,1例表现为脑萎缩伴脑白质减少,1例结果不详。随访1年5个月至7年5个月,4例患儿癫痫均控制稳定,1例2岁时死亡。2例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正常,2例智力中、重度落后、运动临界状态,1例智力及运动均为中、重度落后。5例患儿均有SCN2A基因变异,其中错义变异4例和移码变异1例,3例患儿变异位点未见报道,分别为c.4906A>G、c.3643G>T、c.638delT。结论SCN2A基因变异可致新生儿或婴儿良性癫痫、癫痫性脑病等临床特点。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出现发作性共济失调。SCN2A基因变异以错义变异为主。
关静杜开先董燕李林宋盼盼龚欢张晓莉贾天明
关键词:癫痫共济失调婴儿新生儿基因
miR-301a-3p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miR-301a-3p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方法获取并培养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将miR-301a-3p agomir以及antagomir分别转染至细胞。分Blank组、miR-NC对照组、miR-301a组、antagomir组,每组设3个复孔,每孔2×105个细胞,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及Caspase-3活性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Blank组(48 h:0.83±0.09;72 h:1.20±0.21;96 h:1.65±0.17)和miR-NC组(48 h:0.79±0.10;72 h:1.12±0.25;96 h:1.60±0.15)相比,miR-301a组(48 h:1.16±0.07;72 h:1.56±0.11;96 h:2.13±0.14)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5),miR-301a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下降(Blank组:10.44±1.33,miR-NC组:9.84±1.40,miR-301a组:4.32±0.51,P<0.05);而antagomir组(48 h:0.52±0.12;72 h:0.72±0.09;96 h:1.01±0.15)细胞转染后增殖能力较Blank组和miR-NC组显著降低(P<0.05),antagomir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Blank组:10.44±1.33,miR-NC组:9.84±1.40,antagomir组:21.41±2.57,P<0.05)。结论miRNA-301a-3p过表达促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通路,降低细胞的凋亡,从而调控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董燕杜开先王军贾天明郭文涛张燕李林关静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凋亡
病毒性脑炎及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降钙素原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及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42例(病毒性脑炎组)、BM患儿36例(BM组),并将同期经检查证实无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脑脊液、血清中的VE-cadherin、PCT水平。结果急性期病毒性脑炎组、BM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VE-cadherin水平分别为(5.60±1.17)mg/L、(7.08±1.01)mg/L、(2.52±0.68)mg/L,而脑脊液VE-cadherin水平分别为(6.00±1.09)mg/L、(6.97±1.11)mg/L、(1.93±0.88)mg/L。病毒性脑炎组、BM组及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0.26±0.11)μg/L、(0.82±0.17)μg/L、(0.27±0.13)μg/L,脑脊液PCT水平分别为(0.25±0.11)μg/L、(0.72±0.14)μg/L、(0.28±0.17)μg/L。急性期BM组血清、脑脊液中VE-cadherin、PCT水平较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4.94、163.21、151.62、127.37,均P<0.01)。病毒性脑炎组VE-cadherin水平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其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病毒性脑炎组、BM组血清VE-cadherin水平分别为(2.34±0.81)mg/L、(2.67±1.29)mg/L,脑脊液VE-cadherin水平分别为(2.55±0.92)mg/L、(2.39±0.74)mg/L,而血清PCT水平分别为(0.25±0.11)μg/L、(0.30±0.17)μg/L,脑脊液PCT水平分别为(0.22±0.10)μg/L、(0.27±0.12)μg/L。经有效治疗后,BM组及病毒性脑炎组血清、脑脊液VE-cadherin、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3、0.76、2.72、3.89,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脑脊液VE-cadherin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12,PC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0.668。结论VE-cadherin可能参与颅内感染早期发生过程,其与PCT在鉴别病毒及细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参
杜开先张华玲李曼曼贾天明董燕关静李林刘梦颖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降钙素原
柚皮素降低细菌性脑膜炎引起的神经炎症和神经元损伤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柚皮素对细菌性脑膜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45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小鼠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和感染+柚皮素组3组,每组15只小鼠。非感染组小鼠不采用肺炎链球菌干预,感染组小鼠采用肺炎链球菌进行细菌性脑膜炎建模,感染+柚皮素组小鼠在细菌性脑膜炎建模后,腹腔注射100mg/kg柚皮素,持续7 d。取脑组织,进行GFAP和Iba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TUNEL和Fluoro-Jade C染色法检测皮层神经元受损情况;RT-qPCR检测脑组织中炎性因子(IL-6和TNF-α)和趋化因子(CCL-2和CCL-3)的mRNA水平。结果肺炎链球菌感染致细菌性脑膜炎小鼠生存率显著降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增加,皮质中神经元受损,脑组织中IL-6、TNF-α、CCL-2和CCL-3的mRNA水平升高,柚皮素处理对细菌性脑膜炎小鼠上述变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柚皮素是细菌性脑膜炎的有效抑制剂。
万鸽曹杏李孟沈雷张伟东李林
关键词:柚皮素细菌性脑膜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
丙种球蛋白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BDNF及神经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患儿神经相关蛋白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SE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均连续治疗5天,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相关蛋白表达[髓鞘碱性蛋白(MBP)、β-内啡肽(β-E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BDN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相关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P=0.672)。结论丙种球蛋白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神经相关蛋白各项指标,提高患儿BDNF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蒙蒙陈攀李林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丙种球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病毒性脑炎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1-磷酸鞘氨醇水平的变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CSF)1-磷酸鞘氨醇(S1P)的变化。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以及非颅内感染患儿(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CSF中S1P水平。结果化脑组CSF中S1P水平高于病脑组及对照组[(0.217±0.017)nmol/L vs(0.191±0.010)nmol/L、(0.172±0.015)nmol/L,P<0.05];病脑组CSF中S1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0.191±0.010)nmol/L vs(0.172±0.015)nmol/L,P<0.05]。结论 S1P参与儿童颅内感染发病过程,在不同病原导致的颅内感染中作用程度可能不同。
杜开先高丽佳贾天明李林霍爱香李曼曼张华玲
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脑脊液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
ARSE基因突变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点状软骨发育不良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X-连锁隐性遗传点状软骨发育不良(CDPX1)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骼和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致病基因为ARSE基因。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且均为新生儿,尚无儿童患者表型报道。目的分析ARSE基因突变致CDPX1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6月确诊的1例ARSE基因突变致CDPX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以“点状软骨发育不良”“芳香基硫酸酯酶E”和“chondrodysplasia punctate”“ARSE”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以及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检索建库至2020年2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RSE基因突变致CDPX1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结果本例患儿,男性,胎儿超声发现鼻梁低平,出生后呼吸困难,混合性耳聋,鼻发育不良,四肢短,手指短,认知及运动发育落后,房间隔缺损,X线检查示有典型的点状钙化。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ARSE基因c.1219G>A(p.E407k)半合子变异,患儿父亲与姐姐该位点为野生型,患儿母亲为杂合突变,该变异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经数据库检索到ARSE基因突变致CDPX1且有详细临床表型的病例23例,其中男22例,女1例,胎儿期确诊4例,其中2例活产,1例26周流产,1例不详;1例因出现新生儿期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临床表现:面中部发育不良,远端指骨短,脊柱及四肢长骨等点状骨骺,呼吸功能不全,听力异常,脊柱弯曲或椎体形态异常,鼻孔狭窄或闭锁,矮小,先天性心脏病,认知障碍,颈部短,气管及支气管钙化,气道狭窄,喉软骨钙化,肌张力低下,并趾畸形,体质量增长缓慢,喂养困难,宫内生长受限,小于胎龄儿,白内障,胸廓小,椎管狭窄,关节挛缩。其中胎儿期表现:面部扁平,不同程度的鼻发育不良,鼻梁凹陷,脊柱弯曲异常,椎体异常,椎管狭窄,上肢短,骨骺及脊柱弥漫性点状钙化,长骨发育不�
李林杜开先张晓莉董燕关静甘玲贾天明
小儿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EEG影像学及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PEE)的脑电图(EEG)及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临床高危因素。方法以明确诊断的34例PEE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就诊的同年龄段病毒性脑炎未继发癫痫(no-PEE)患儿10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病毒性脑炎(VE)急性期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2组病脑急性期痫性发作≥2次、癫痫持续状态(SE)、昏迷,EEG癫痫样放电、广泛或弥漫性慢波,影像学单纯皮层受损、皮层及皮层下受损、丘脑基底节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痫性发作≥2次、SE、昏迷、EEG癫痫样放电、影像学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PEE危险因素。2组患儿随访期间智力发育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影像学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损、痫性发作≥2次、SE、昏迷为PEE危险因素。PEE患儿远期多有智力发育落后,应密切随访,及时干预治疗。
杜开先刘梦颖胡会会贾天明董燕关静李林宋盼盼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智力发育
氟哌啶醇联合菖麻熄风片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疗效及其对神经递质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片联合菖麻熄风片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疗效及其对神经递质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4例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组顺序数字化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奇数设为试验组,偶数设为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片及盐酸苯海索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菖麻熄风片联合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运动障碍、失眠、头痛、口干、心律失常)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抽动症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82.69%、96.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6)。试验组YGTSS、CBCL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5-HT、DA、GABA水平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2.08%(1/48),低于对照组的17.50%(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啶醇联合菖麻熄风片治疗儿童抽动症疗效尚可,还有利于血清神经递质和免疫能力的改善,降低复发率,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曹杏沈雷陈振辉李林宋红娜陈云秋代卫锋
关键词:抽动症氟哌啶醇片T淋巴细胞亚群神经递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