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化两面针碱的体内抑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S180荷瘤小鼠的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荷瘤小鼠实体瘤瘤重为实验指标评价氯化两面针碱对S180移植性肉瘤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p53、Bcl-2和Bax蛋白。结果氯化两面针碱2.5,5和10 mg.kg-1剂量对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95%,27.3%和42.9%,p53、bcl-2蛋白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ax蛋白表达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对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癌基因的表达有关。
- 刘丽敏刘华钢罗丹
- 关键词:两面针氯化两面针碱抗肿瘤中药
- 氯化两面针碱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28
- 2009年
-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NC)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NC体外对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移植性S180肉瘤模型小鼠,ip给予NC,每天1次,共10d,测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在电镜下观察移植瘤细胞的超微结构。腹水型H22肝癌模型小鼠,sc给予NC,每天1次,共10d,观察小鼠的存活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体外给予NC0.625,1.25,2.5,5.0和10.0mg·L-1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人鼻咽癌细胞CNE1、人肺癌细胞SPC-A-1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等9种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作用48h平均IC50为(3.33±0.28)mg·L-1。体内给予NC2.5,5.0和10.0mg·kg-1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分别为1.95%,27.3%和42.9%,对腹水型H22肝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5.7%,71.4%和85.7%。电镜下可见NC10.0mg·kg-1组S180移植瘤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核碎裂,胞浆空泡化明显。结论NC体内外应用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 刘丽敏刘华钢罗丹
- 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抗肿瘤药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试验
-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6年
- 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无需特殊装置,易于开展,且排除了血液、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生长环境易于人工严格控制。利用原代肝细胞进行体外实验,与其他体外及体内实验方法相比,有自身显著的优点。原代肝细胞模型是药效筛选、毒性筛选、药物代谢与生物转化、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致癌性检测的理想模型,为新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提高了新药研发的效率。随着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不断成熟,原代肝细胞在药物研发中将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 罗丹刘华钢
- 关键词:肝细胞原代培养体外筛选药物代谢
- 氯化两面针碱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机制.
方法:以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为模型,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在体肿瘤生长的影响;以质粒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DNA拓扑异构酶I...
- 刘丽敏刘华钢罗丹李康生
- 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抗肿瘤活性DNA拓扑异构酶
- 文献传递
- 氯化两面针碱对小鼠腹水型H22肝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刘丽敏刘华钢杨斌罗丹
- 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凋亡细胞周期
- 氯化两面针碱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剂量的氯化两面针碱10d,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同时检测血清TNF-α、IL-2的含量。结果2.5、5.0、10mg·kg-1氯化两面针碱对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95%、27.3%、42.9%,氯化两面针碱组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IL-2的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两面针碱具有抗肿瘤的作用,TNF-α、IL-2的释放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 刘华钢刘丽敏罗丹杨斌
- 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抗肿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