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玺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广东省珠海市近海诸岛水獭现状与保护建议被引量:8
- 2017年
- 水獭作为我国珍稀濒危的兽类之一,长期以来未得到研究者与保护生物学者的足够重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我们通过半结构性访谈、样线、红外相机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珠海近海10座岛屿的水獭现状进行了快速调查,以期为今后该地区的水獭保护工作提供本底数据和科学支持。调查结果显示,面积较大的近海岛屿曾经都有水獭分布,但种群数量已严重下降,在一些岛屿上可能已经消失。我们在横琴岛仍发现欧亚水獭(Lutra lutra)残存的种群,为华南地区的水獭保护带来了希望;但横琴岛的经济开发正对其栖息地产生威胁。笔者建议尽快将横琴岛的水獭活动区域划为保护地,避免其受到开发建设的影响,同时尽快开展我国其他地区的水獭现状调查,以制定我国水獭的保护策略。
- 李飞郑玺张华荣杨剑焕陈辈乐
- 关键词:物种保护珠江口
- 观鸟在香港不奢侈
- 2021年
- 丰富的鸟类多样性,得益于香港优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辽阔的中国大地,香港所占的面积并不起眼,却有着564种鸟类,超过中国鸟类种数的1/3。如此丰富的鸟类多样性,得益于香港优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香港地处华南沿岸,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崎岖的地形以及蜿蜒的海岸线为香港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生境,从沿海的岩岸、泥滩、红树林,再到内陆的森林、灌丛、农田,不同类型的鸟类都能在此找到适宜的生境。
- 郑玺欧梓键(摄影)林钊(摄影)
-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红树林地理环境
- 香港猛禽 无处不在的空中猎手
- 2021年
- 猛禽作为鸟类中的顶级捕猎者,非常依赖健康的生态系统。而香港作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竟有近40种猛禽分布,比如维多利亚港的黑鸢、西贡海岸的白腹海雕、郊野公园的凤头鹰、后海湾越冬的白肩雕等,各类猛禽很好地适应了香港多样但高度都市化的生境。如此多样的猛禽种类,也从侧面反映出香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 艾加里郑玺郭子祈(摄影)关朗曦(摄影)李敬华(摄影)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猛禽郊野公园生态系统人口密度
- 云南腾冲发现苍头燕雀
- 2017年
- 2016年11月13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的工作人员进行野外监测时拍摄到1只苍头燕雀(Fringilla coelebs)(图1)。发现地点位于腾冲分局的曲石片区(25°16′14.762″N,98°44′15.951″E,海拔3 287 m),为高山箭竹(Sinarundinaria sp.)、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sp.)林生境。
- 郑玺李绍明黄湘元李飞
- 关键词:燕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杜鹃
- 广西西大明山冠斑犀鸟的繁殖生物学被引量:1
- 2020年
- 作者于2014和2015年在广西西南部的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以直接观察法或红外相机共观察5巢犀鸟,2014年2巢,2015年3巢。研究显示,西大明山的冠斑犀鸟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开始营巢繁殖,雌鸟进入巢洞并在雄鸟协助下自封在其内,期间与幼鸟完全依靠雄鸟喂食。雄鸟带回巢的食物中,数量上有超过80%是果实。雌鸟在封巢期间完成换羽,并和幼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破巢而出,封巢时间为89 d和93 d(n=2),繁殖成功率为100%(n=4),平均出巢幼鸟为(2.3±0.5)只(2或3只,n=4)。营巢树与人工林/林下作物的平均距离为87 m(0~210 m,n=3),其中,两棵生长在当地人经常使用的山路旁。营巢树种分别为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及金叶树(Chrysophyllum lanceolatum),营巢树平均胸径为73.7 cm(72.0~75.0 cm,n=3),巢洞高度为7.8 m和9.0 m(n=2)。其中两棵营巢树在2014年和2015年的繁殖季均被重复利用。研究结果显示,西大明山的冠斑犀鸟在繁殖期间能承受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从封巢时间来看,雏鸟成长所需的时间与南宁动物园笼养环境下差别不大,显示当地食物资源不缺,但天然林破碎化严重,高大乔木较少,营巢树洞资源的缺乏似乎是制约西大明山冠斑犀鸟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保护区加强护林力量,积极探索种植速生大胸径本土树种的可行性,并同时开展人工巢箱应用的研究。
- 罗益奎陈辈乐李飞郑玺农立初
- 关键词:次级洞巢鸟鸟类保护食性
- 基于红外相机数据评估华南地区豹猫的种群密度和活动节律被引量:9
- 2022年
- 可靠的种群密度数据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十分重要。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中国分布最广且常见的猫科动物,但野生种群密度估算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香港新界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开展红外相机调查,利用空间标记-重捕法估算当地豹猫的种群密度并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其活动节律。本次调查以网格方式布置红外相机,在约1.5 km^(2)的研究范围之内设置了19个相机位点,每个位点安装2台相机以获取豹猫身体两侧花纹来进行个体识别。连续12个月调查共捕获113次有效的豹猫拍摄事件,当中仅61次事件的照片足够清晰以进行个体识别。基于种群封闭的要求,我们以2个月为单位将12个月的数据分为6个采样期去分析豹猫种群密度,结果显示仅两个采样期的估算值最为准确,分别为0.64±0.31(0.26–1.55)只/km^(2)和0.87±0.48(0.31–2.40)只/km^(2),是已知全球豹猫密度最高的地点之一。结果还发现,雨季研究地点的豹猫并无明显的日活动节律,在旱季则偏夜行-晨昏行性多一些,但也有一定的日间活动;雨季和旱季的日活动节律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是首次以个体识别配以空间标记-重捕模型对中国大陆地区豹猫种群密度调查的研究;我们也提出一些关于红外相机架设方法的建议,以提高照片个体识别的准确度并增加重捕次数,最后提高密度估算的准确度。本研究也进一步证明豹猫适应性极强,在活动节律上表现出极高的可塑性,在严格保护下可以恢复健康的种群。
- 杨剑焕李敬华杨浩炫欧梓键郑玺Anthony J.Giordano陈辈乐
- 关键词:种群密度活动节律食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