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超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地震
  • 6篇地震动
  • 5篇反应谱
  • 2篇地震动参数
  • 2篇地震反应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危险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中小地震
  • 2篇小地震
  • 2篇加速度反应
  • 2篇加速度反应谱
  • 2篇建筑
  • 2篇峰值加速度
  • 2篇高层建筑
  • 2篇长周期
  • 2篇超高层
  • 1篇等效线性
  • 1篇等效线性化
  • 1篇地表破裂

机构

  • 10篇辽宁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2篇靳超宇
  • 3篇肖遥
  • 2篇齐鑫
  • 2篇万波
  • 2篇俞言祥
  • 2篇廖旭
  • 1篇赵晓辉
  • 1篇黄河
  • 1篇王超
  • 1篇王辉
  • 1篇李伟
  • 1篇索锐
  • 1篇陈方颖
  • 1篇臧石磊

传媒

  • 7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Ⅱ类场地放大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际钻孔和土工试验资料,在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三种地震动输入情形下,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了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Ⅱ类场地土层的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场地效应放大因子为1.37,若使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认定的系数(1.25)将低估研究区域内的场地放大效应。50年超越概率2%情形即"工程结构抗倒塌水准"的平均场地放大效应因子为1.35。这些结果有益于为研究区域提供更为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同时发现,实际工程中使用单一变量或有限的几个变量去控制场地放大效应会有很大的离散,因此重大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不可被替代的。
王超王辉靳超宇肖遥
关键词:重点监视防御区
超高层建筑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以沈阳市世纪华丰文化广场工程场地为例,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超高层建筑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进行研究,为抗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赵晓辉齐鑫靳超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反应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
基于美国NGA项目的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基于美国NGA项目的地震动衰减关系,运用胡聿贤院士提出的转换方法得到了我国东部地区基岩峰值加速度以及5%阻尼比、周期0.01秒到10秒的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靳超宇廖旭黄河俞言祥
关键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地区性差异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地震活动强度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衰减规律有明显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活动强度地区的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衰减规律是否同样存在差异。美国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都很高,属强地震活动区。而欧洲相对于美国西部,地震活动稍弱,属中、强地震活动区。根据加速度时程的完整程度,从NGA强震数据库中筛选出1429条美国西部强震记录和131条欧洲强震记录。在考虑场地条件时,将地表30m内等效剪切波速引入衰减模型来表征场地条件。应用最小二乘法,分别确定了美国西部和欧洲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衰减关系,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地震活动强度的地区,其包络函数确实存在差异。最后,分析了除地区性差异外,影响结果的其它因素。
靳超宇李伟陈方颖
关键词:地震动
不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程序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前在中、美两国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软件为ESE和SHAKE,两者均采用频域等效线性化方法处理非线性的土层动本构关系。本文采用上述软件分别对三种典型场地进行计算,分析两者差别及造成差别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SHAKE软件在深软场地时,计算反应谱和加速度峰值均与实际统计结果差别较大,不适合工程应用。ESE软件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齐鑫靳超宇
关键词:反应谱
辽宁省及邻近地区主要地震构造及其危险性判定被引量:19
2017年
辽宁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城地震区、下辽河—辽东湾、鸭绿江口和辽东半岛西侧的金州断裂沿线,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明显受到了NE—NNE向和NW向两组构造的制约,构造交会部位亦即地震活动条带的结点是破坏性地震的多发区。研究表明,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海城河断裂、鸭绿江断裂西支东港以南段等6条地震构造(段)是区内危险性最高的地震构造,按照4级划分原则,可将其确定为高危险等级;金州断裂金州—普兰店段、郯庐断裂带渤中北—辽东湾段、依兰—伊通断裂铁岭—开原北段等10条地震构造(段)确定为较高危险等级;郯庐断裂带下辽河段、医巫闾山西侧断裂等4条地震构造(段)危险等级一般,其它地震构造(段)的危险性较低。
万波靳超宇索锐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震构造盆地活动性地震危险性
沈阳金融中心超高层写字楼项目不同阻尼比长周期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2015年
介绍了沈阳金融中心超高层写字楼项目如何确定不同阻尼比的长周期设计地震动反应谱,从而避免在周期10s前出现反超现象。反应谱参数确定的原则是新设计反应谱外包或略高于原规范形式的设计反应谱。以"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基础,从两方面入手调整不同阻尼比的反应谱参数。一是修改反应谱下降段的形状,去掉直角坐标系下的直线下降段,将曲线下降段延长到原直线下降部分;二是修改下降段衰减指数。这样确定的反应谱在长周期部分不会过于保守,且调整参数的难度和工作量都大大降低。对于高于阻尼比5%和低于阻尼比5%的反应谱,在参数确定上也有不同考虑。
靳超宇肖遥臧石磊
关键词:长周期反应谱
场地地震地表破裂危险性估计被引量:3
2010年
地震地表破裂是强地震活动中沿发震断层在地表形成的位移,它是包括震源因素、传播途径因素、场地地质条件因素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产物。地震地表破裂可以定量地加以描述。在假定基岩介质具有各项均匀刚性的前提下,对于一般的场地,地震地表破裂的危险性(概率P)大致可以确定为场地地震危险性(P1)、断层(P2)、场地第四系覆盖层(P3)的函数,即P=3Πi=1仪Pi。Pi值的确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本文在Pi值的确定过程中,以场地所在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Mu)为指标,P1=1.5874(Mu-6)-1;P2表示为断层发育状况、活动程度和断层最新活动性质的概率指数,P2=3Πi=1仪P2i;P3=nΠi=1仪kiwi,wi为分解的第i均质土层(i=1,2,…,n)对地震破裂的衰减系数,ki为破裂通过第i均质土层(i=1,2,…,n)与其下土层临界面的破裂传播折射损耗率。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到一般场地条件下地震地表破裂的危险性估计,这一估计是相对保守的估计。
万波靳超宇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断层地震厚度
欧洲中小震基岩水平向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大震与中小震之间的地震动衰减规律有所不同。本文使用了132条欧洲基岩水平向记录研究中小震地震动衰减规律。震级范围在地方震级4~6级,距离在震源距70km以内。本文得到了峰值加速度和5%阻尼比、周期0.04~4.00秒之间的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通过与欧洲和美国西部地震动衰减关系对比,分析了在地震活动性不同的地区内,大震与中小震之间存在的差异有何不同。
靳超宇俞言祥
关键词:中小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加速度反应谱地震活动性
辽河特大桥项目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合成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针对辽河特大桥项目进行了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合成的研究。在单点地震动合成的基础上,引入相干函数反应空间各点的相干性,用视波速反应行波效应,并通过matlab来实现。对4个输入点,进行了地震动合成。合成地震动反应谱与目标反应谱误差在5%以内。
靳超宇廖旭
关键词:地震动合成多点输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