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松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能源
  • 2篇能源强度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能源替代
  • 1篇情景
  • 1篇技术进步
  • 1篇方差分析
  • 1篇LMDI
  • 1篇产业结构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篇唐旭
  • 2篇张宝生
  • 2篇韩松
  • 1篇齐帅
  • 1篇袁峰

传媒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技术经济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正交试验的“十三五”中国能源强度情景预测与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1990—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法构建了中国能源强度预测模型,分析了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总数4个因素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将正交试验法与情景分析法相结合,对"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能源强度发展进行情景预测及相关路径规划。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中国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口总数增加和能源结构优化对中国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上升对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促进作用。对2016—2020年中国能源强度的发展路径进行情景预测,其中2020年中国能源强度最低可降至0.477吨标准煤/万元。最后,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韩松张宝生唐旭袁峰
关键词:能源强度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被引量:14
2016年
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指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任务。探究导致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提高中国综合能源效率的重要前提。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将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替代、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四个效应,对中国2001-2013年能源强度进行结构因素分解分析。研究得出:技术进步效应是导致中国总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能源替代效应对总能源强度变化影响不大;产业结构使能源强度增加,部门结构对能源强度降低起到促进作用。
韩松张宝生唐旭齐帅孟繁妍
关键词:能源强度LMDI能源替代技术进步产业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