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兴
-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点蚀行为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借助电化学极化曲线以及阻抗法研究了合金元素Ti的加入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点蚀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铸造双相不锈钢在发生点蚀前后微观形貌、元素分布以及析出相种类的变化并探讨点蚀的萌生机制。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中,点蚀主要发生在奥氏体相以及相界处,产生点蚀的原因是奥氏体相中富Cr区的存在以及相界碳化物的析出。在双相不锈钢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Ti,可以提高双相不锈钢的耐点蚀能力。
- 曹静安立聪齐兴杨弋涛
-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点蚀交流阻抗合金元素
- 复杂贝氏体组织和性能的定量关系研究(三)
- 2017年
- 6)钢Ⅲ-1和钢Ⅲ-2:钢的相应牌号为35Mn V7和35CrM o4。它们的CCT图比钢II-6、II-7的相对左移和稍移向较高的温度,而铁素体和珠光体的转变曲线略为下降,从而与贝氏体的相互叠合,见图10(e)、10(f)。由CCT图可以推知,钢Ⅲ-1在3℃/s和钢Ⅲ-2在3、5℃/s下得到的组织为(80%B+20%M)和(F+70%B+M)、(70%B+M),相应的硬度为350 HV和(380~410)HV。
- 朱祖昌杨弋涛齐兴曹静
- 关键词:贝氏体CCT图珠光体铁素体牌号
- 复杂贝氏体组织和性能的定量关系研究(二)
- 2017年
- 2研究的试验用钢和贝氏体组织[1]
2.1试验用钢类型和组织设计[1]
报告中采用了16种不同成分钢,涵盖C含量为0.06%~1.0%的低中高碳钢和许多复杂的贝氏体组织钢,有一些实验室的铸钢和委员会参加成员公司生产的钢,化学成分列于表3。这些研究的钢按C含量和贝氏体促进元素的量分四种类型:类型I,含C量≤0.1%的低碳低合金贝氏体钢,
- 朱祖昌杨弋涛齐兴曹静
- 关键词:贝氏体组织中高碳钢化学成分低碳低合金贝氏体钢
- 淬火介质对30Cr13不锈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对含1.5%Si、尺寸为15 mm×15 mm×15 mm的铸态30Cr13不锈钢试样进行了1100℃=×1 h退火、1 050℃分别水淬和油淬以及420℃回火处理,然后分析、测定了试样的显微组织和硬度,以研究淬火介质对30Cr13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介质中淬火的试样的显微组织均为马氏体和M_(23)C_6(Cr_(15.58)Fe_(7.42)C_6)型碳化物,但油淬试样的组织更为均匀细小,碳化物量较少,回火后硬度也更高。
- 金洋帆毛宏焕齐兴杨弋涛
- 关键词:淬火马氏体碳化物淬火介质
- 稀土Y对30Cr13铸造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稀土Y含量30Cr13马氏体不锈钢试样的显微组织,通过萃取试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不同试样析出相的变化情况,并测试了相关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Y添加到30Cr13马氏体不锈钢中,抑制碳化物的析出,可以改善碳化物的网状结构,使碳化物分布更加均匀弥散。但稀土含量继续增多时,碳化物趋于链状分布,同时引起夹杂物增多,导致抗拉强度降低。
- 臧其玉齐兴金洋帆杨弋涛
- 关键词:稀土Y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碳化物
- 不同含硅量30Cr13系列不锈钢的腐蚀行为被引量:2
- 2017年
- 以30Cr13马氏体不锈钢化学成分为基础,使用真空电弧熔炼炉调制出不同硅含量的30Cr13系列不锈钢试样,采用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Si及淬火温度对其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样腐蚀后的形貌。结果表明:Si含量的升高促进了铁素体形成,从而增大了碳化物析出活性,碳化物含量增多,材料腐蚀质量损失增加,抗点蚀性能下降,同时淬火温度的提高可以使更多的碳固溶进基体当中,减少碳化物析出,提高抗点蚀性能。
- 毛宏焕齐兴金洋帆杨弋涛
- 关键词:点蚀淬火温度
- 复杂贝氏体组织和性能的定量关系研究(九)
- 2018年
- 7讨论本研究课题认真研究钢中棘手的复杂贝氏体显微组织的自动定量分析、表征和建立组织-力学性能的定量关系。在物理冶金学上对奥氏体向贝氏体的转变机制和其形态上存在着分歧和混淆。因此,现在更好探究钢中贝氏体的形成行为是特别重要的。在贝氏体钢的技术重要性不断增长和预测多种因素影响力学性能的需求情况下。
- 朱祖昌杨弋涛齐兴曹静
- 关键词:贝氏体钢力学性能物理冶金学显微组织
- 含氮30Cr13铸造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 2016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解萃取法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氮含量对于30Cr13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变化的影响,并通过硬度测试和拉伸实验探究了不同氮含量试验钢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试样的基体组织均为板条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析出相,但随着氮含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多,析出相含量先有所下降后逐渐增加,析出相主要类型为M_(23)C_6型(Cr_(15.58)Fe_(7.42)C_6)碳化物和部分Cr_7C_3型碳化物。氮含量对试验钢硬度影响不大,但抗拉强度、伸长率、强塑积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氮含量为0.05%试样具有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的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20 802.6 MPa%。
- 齐兴毛宏焕杨弋涛
- 关键词:显微组织析出相力学性能
- 复杂贝氏体组织和性能的定量关系研究(八)
- 2018年
- 6.2.3沉淀强化(第二相析出强化)应用Ashby观点,沉淀强化Δσp是第二相析出物平均尺寸x和体积分数f的函数,这些析出物是指碳化物相,参见表22中的第二相类型:Δσp(MPa)=5.9f1/2/xIn(2000x)(8)对本研究中测得的沉淀粒子尺寸和体积分数范围的沉淀强化增量可以在图57中求得,图中的数字是本文作者加上的。
- 朱祖昌杨弋涛齐兴曹静
- 关键词:贝氏体体积分数
- 复杂贝氏体组织和性能的定量关系研究(一)被引量:1
- 2017年
- 钢中的贝氏体组织能提供强度和韧度的很好匹配,因而现在已引起人们的青睐。贝氏体组织的这种又强又韧的特性起自于其超细贝氏体铁素体以及内部析出细微第二相。工业贝氏体钢经过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省略其后的热处理过程,从而能获得大的经济效益。Zajac等^([1])选定和生产具有4种贝氏体类型的16种钢,含碳量范围为0.06%~1.0%,能处理获得单一和复杂的贝氏体组织。他们把CCT和TTT图用于膨胀的仪测定,以次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得到全贝氏体组织,并对试样进行拉伸和冲击测试。采用高分辨S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技术获得详细的显微组织信息。测得了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中有明显不同的位向错配界面角度。基于这些测定结果,提出界定不同类型贝氏体的新定义和分类系统。基于鉴定统计图像分析结果提出复杂贝氏体显微组织的自动定量分析计算机模型。应用称作图像分类器的先进方法,开发了复杂贝氏体组织的鉴别和定量方法学。对单一和复杂的贝氏体显微组织试样做了拉伸、冲击和硬度的测量,并分析了对不同组织的影响,开发了贝氏体钢改进的结构-性能关系,它涉及一些和全部的控制因子,如:铁的本征强度,固溶强化,结构尺度因子(晶粒大小或板条尺寸),位错密度和第二相析出强化。归纳起来,主要成功在于改进贝氏体钢的结构-性能关系和建立复杂贝氏体组织的自动定量化计算机模型。这样人们能从控制好贝氏体显微组织性能的角度来确认贝氏体的形态。
- 朱祖昌杨弋涛齐兴曹静
- 关键词:贝氏体贝氏体转变固态相变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