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兰 作品数:9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IL-31、IL-33及其受体ST2在难治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IL-31、IL-33及其受体ST2在难治性鼻-鼻窦炎(R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R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设立难治组、初治组及对照组。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组织形态和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数(EO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31、IL-33及ST2蛋白的相对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mRNA水平检测IL-31、IL-33及ST2蛋白的表达;外周血检测血清总Ig E的表达水平。结果 (1)难治组、初治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难治组高于初治组;(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IL-31、IL-33在难治组、初治组及对照组均有表达,难治组、初治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难治组高于初治组。ST2表达量难治组、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但难治组与初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mRNA表达水平上,IL-31、IL-33在难治组及初治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难治组高于初治组;ST2表达量难治组、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但难治组与初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外周血总Ig E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1、IL-33及其受体ST2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尤其在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能在难治性鼻-鼻窦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张俐悦 刘金兰 姚东方 李杰恩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 鼻窦炎 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6月3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295例,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87例。改良切口与传统Killian切口不同,改良的手术切口位于鼻中隔软骨前方。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对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或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先行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后再同期行鼻窦手术。结果 3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手术时间为8-35 min,中位手术时间20 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中位出血量为30 ml;鼻中隔成形术后随访6-12个月,鼻中隔偏曲矫正良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鞍鼻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保留了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手术方法简便,术中鼻中隔黏膜张力小,术野清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鼻中隔偏曲,是一种微创手术的新方法。 李杰恩 唐臻臻 王扬 刘金兰 姚东方 周永 黎木兰 杨颖 陆升关键词:改良切口 鼻中隔 鼻中隔成形术 鼻部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鼻部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部多形性腺瘤患者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3~60岁,中位年龄47. 5岁;全部患者均行鼻窦CT平扫,其中1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 4例鼻部多形性腺病患者中,1例位于鼻根部,3例位于鼻中隔前部,肿瘤大小为1~3 cm,病变形状1例呈椭圆形,3例呈类圆形,边界均清楚。CT平扫时病灶密度与邻近肌肉组织密度相等,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病变内部可见裂隙样低密度区,1例病变周围骨质呈轻微压迫性骨质吸收,其病灶内部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结论鼻部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刘金兰 李杰恩 陈飚友关键词:鼻腔鼻窦肿瘤 AMPA受体在新生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兴奋毒性中的表达 2020年 目的观察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 SS)作用新生SD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 SGN)后,SGN中α-氨-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receptors, AMPAR)在分子水平的表达改变。方法实验动物为10只新生3天的SD大鼠,分为免疫荧光染色组、正常对照组、水杨酸钠组、AMPAR激动剂组及AMPAR拮抗剂组,每组2只大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大鼠SGN中AMPA受体GluA2的表达;采用FQ-PCR技术检测SGN和大脑皮层神经元中AMPAR各亚单位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GN中GluA2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新生SD大鼠SGN胞体和轴突上均有AMPA受体GluA2的表达。FQ-PCR发现,①SGN及大脑皮层神经元中均有AMPAR亚单位GluA1、GluA2、GluA3和GluA4的表达(简称A1、A2、A3、A4),其中SGN中AMPAR各亚单位之间表达量呈A3>A2,A3>A4,A2和A4>A1。在大脑皮层神经元中,AMPAR各亚单位之间表达量呈A2>A3>A1>A4。②0.5 mM SS作用SGN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只有A2在30 min时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③5 mM SS作用SGN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1~A4在30 min时表达量均降低(P<0.05);A2和A3表达量在1、3 h时降低(P<0.05);A2、A3和A4表达量在6 h时均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 mM SS作用SGN 30 min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2的膜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表达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新生SD大鼠SGN及大脑皮层神经元中均有AMPAR表达,AMPAR各亚基在SGN及大脑皮层神经元中表达量高低变化呈不同规律。②水杨酸钠致SGN兴奋毒性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PAR的A2、A3和A4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A2膜蛋白表达量亦明显下降;推测在水杨酸钠致SGN兴奋毒性中,水杨酸钠能促进A2膜蛋白表达量下调,促进AMPAR发生内化。 叶文华 陈慧英 韦芳玉 林晓宇 刘金兰 易健启 叶莞丽 苏纪平关键词:新生大鼠 水杨酸钠 兴奋毒性 多巴胺受体调节听觉功能及调控耳鸣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目前耳鸣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多巴胺作为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内耳中也存在,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DR)在内耳也有表达。DR可通过下游信号通路对听觉功能进行调节,参与耳鸣的发生,是治疗耳鸣的潜在靶点。本文将从DR对听觉功能的调节以及DR与耳鸣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覃江圆 陈慧英 韦廷佳 林晓宇 刘金兰 叶文华 韦芳玉 苏纪平关键词:多巴胺受体 听觉功能 耳鸣 CT联合鼻内镜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CT联合鼻内镜检查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CT初步诊断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患者184例,再结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单纯CT、CT联合鼻内镜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的准确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单纯CT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为75.8%,CT联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为93.0%,CT联合鼻内镜检查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准确率比单纯CT检查高17.2%,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CT与鼻内镜联合诊断提高了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诊治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刘金兰 李杰恩 陈飚友 骆禹良关键词:上颌窦炎 真菌 鼻内镜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水杨酸钠诱导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兴奋毒性中的表达变化 2023年 目的 观察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drenergic receptor, α2-AR)在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 SGN)中的分布,以及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 SS)作用SGN不同时间点后α2-AR各亚型的表达改变,以探讨其在SGN兴奋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S处理6 h组、SS处理12 h组和SS处理24 h组,每组2只。急性分离各组SGN后进行原代培养48 h,对照组用新的培养基培养,不做处理,余三组分别用5 mM水杨酸钠处理6 h、12 h、24 h,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SGN中α2-AR各亚型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S作用不同时间后α2-AR各亚型的mRNA和总蛋白表达改变情况。结果 (1)免疫荧光染色表明SGN上存在α2A-AR、α2B-AR、α2C-AR三种亚型的表达;(2)RT-qPCR结果显示在SGN中α2-AR各亚型mRNA相对表达量α2A-AR>α2B-AR(P<0.01),α2A-AR>α2C-AR(P<0.01),α2B-AR和α2C-A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5 mM SS作用SGN 6 h、12 h、24 h后α2A-AR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SS作用12 h后α2C-AR表达量开始增高(P<0.05),而α2B-AR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GN中α2-AR各亚型蛋白表达量α2A-AR>α2B-AR(P<0.01),α2A-AR>α2C-AR(P<0.05),α2B-AR和α2C-A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NA表达一致。与对照组相比,5 mM SS作用SGN 12 h后α2A-AR总蛋白开始下降(P<0.05),作用24 h后α2C-AR总蛋白下降(P<0.05),α2B-AR总蛋白不变。结论 α2-AR三种亚型在SGN中均有表达,其中α2A-AR、α2C-AR可能介导了SS诱导的SGN兴奋毒性且α2A-AR比α2C-AR反应更快速。 易健启 林晓宇 刘金兰 陈慧英 祝小婷 叶莞丽 黄佳琳 李睿琳 苏纪平关键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 水杨酸钠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 兴奋毒性 儿童鼻部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加深对儿童鼻部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特点的全面了解,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的40例鼻部肿瘤患儿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17例。良性肿瘤以纤维血管瘤(7例)、毛细血管瘤(4例)及骨化纤维瘤(4例)为主;恶性肿瘤以淋巴瘤(10例)及胚胎型横纹肌肉瘤(3例)为主。10例病变主要位于鼻窦,7例病变局限于鼻腔或鼻前庭,8例鼻腔鼻窦均受累,10例病变位于鼻咽部和(或)后鼻孔,3例位于外鼻,2例位于鼻中隔。CT或MRI表现:骨质破坏13例,骨质吸收5例,14例累及邻近结构,6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儿童鼻部肿瘤以淋巴瘤、纤维血管瘤、毛细血管瘤、骨化纤维瘤和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较常见,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影像学检查,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改变情况和邻近结构侵犯,对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刘金兰 张俐悦 姚东方 李杰恩桥尾蛋白磷酸化参与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GABA_(A)受体内化 2022年 目的探讨桥尾蛋白(gephyrin)丝氨酸S270位点磷酸化在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SS)介导的GABA_(A)受体(GABA type A receptors,GABA_(A)Rs)内化的作用。方法将12只SD大鼠分成4组,分别为SS处理组、LiCl处理组、SS+LiCl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急性分离各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SGNs原代培养48 h后分别用5 mM SS、1 mM LiCl、5 mM SS联合1 mM LiCl处理1 h,对照组不予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GABA_(A)Rsα2亚基、桥尾蛋白基因表达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GABA_(A)Rsα2膜蛋白和总蛋白表达的改变、桥尾蛋白及其S270位点磷酸化的改变。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各组GABA_(A)Rsα2亚基mRNA、桥尾蛋白mRNA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S处理组GABA_(A)Rsα2亚基膜蛋白(0.08±0.02)较对照组(0.18±0.04)表达显著下调(P<0.01),LiCl处理组(0.14±0.03)有效逆转SS诱导的GABA_(A)Rsα2亚基膜蛋白下调(SS组为0.08±0.02)(P<0.05),LiCL组膜蛋白、各组总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SS处理组桥尾蛋白S270磷酸化(0.84±0.02)较对照组(0.35±0.14)显著增强(P<0.001)。LiCl处理组(0.66±0.10)有效逆转SS诱导的桥尾蛋白S270磷酸化增强(SS组为0.84±0.02,P<0.05),LiCl处理组桥尾蛋白磷酸化、各处理组桥尾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桥尾蛋白S270位点磷酸化可增强参与SS诱导的SGNs GABA_(A)Rs内化。 林晓宇 韦芳玉 覃江圆 叶莞丽 易健启 陈慧英 刘金兰 覃继新 苏纪平关键词:磷酸化 内化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