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雪 作品数:7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油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层次优势植被根区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真菌的28SrDNA的特异性引物对千山油松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植被根区土壤中提取的真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并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针叶树(油松、红松)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低,草本层植被根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最高。乔木层阔叶树根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灌木层相似,草本层与二者差异较大。 阮晓东 张惠文 孙冬雪 蔡颖慧 李新宇关键词:针阔混交林 群落结构 江苏省云台山7种野生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江苏省云台山地区7种不同野生中草药植物烟台百里香(T.quinquecostatusCelak.)、掌叶半夏(P.pedatisectaSchott.)、何首乌(P.multiflorumThunb.)、海洲香薷(E.splendensNakai ex F.)、野葛[P.lobata(Willd)Ohwi]、紫金牛(A.japonicaBl.)和菝葜(S.sieboldiiMiq.)根区土壤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真菌16属126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种野生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真菌种群多样性丰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是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中的优势种群,镰孢菌属(Fusarium)、交链孢属(Alternaria)、腐霉属(Pythium)、毛霉属(Mucor)真菌分布丰度也较高。结果也表明根区土壤真菌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草药植物的影响,大部分野生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低于裸地非根区土壤,而丰富度指数却高于裸地非根区土壤。不同野生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真菌区系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紫金牛根区土壤中真菌种类最多,达到14属,而野葛根区土壤中真菌种类最少,只有8属。 阮晓东 孙冬雪 李新宇 张惠文关键词:中草药 根区 真菌 多样性 基于构效关系研究吴茱萸主要活性成分对芳香烃受体的作用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去氢吴茱萸碱对芳香烃受体的激活作用及构效关系。方法:应用小鼠原代肝细胞研究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去氢吴茱萸碱对芳香烃受体靶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和量... 张友波 严婷婷 孙冬雪 张雷 郑怡然 谢岑 杨秀伟 Frank J.Gonzalez关键词: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芳香烃受体 构效关系 文献传递 舒心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与建立舒心冲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丹参和黄柏。采用RP—HPLC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测丹参和黄柏的特征性斑点。盐酸小檗碱在0.0648—0.1512μg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2.12%(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所建质量标准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 李松波 刘阳 刘志惠 殷军 孙冬雪关键词:丹参 黄柏 盐酸小檗碱 薄层色谱法 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009年 微生物转化中药是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系作用于中药底物,以期产生新的活性成分,提高中药药效,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去除中药中的大分子杂质和将其作为研究药物代谢机制的辅助手段。综述了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利用微生物对中药进行转化是中药高效利用的一条新思路,也符合中药生产现代化和产品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阮晓东 张惠文 蔡颖慧 王艺纯 孙冬雪 黄婷关键词:微生物 中药 生物转化 中药现代化 基于构效关系研究吴茱萸主要活性成分对芳香烃受体的作用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去氢吴茱萸碱对芳香烃受体的激活作用及构效关系。方法:应用小鼠原代肝细胞研究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去氢吴茱萸碱对芳香烃受体靶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和量... 张友波 严婷婷 孙冬雪 张雷 郑怡然 谢岑 杨秀伟 Frank J.Gonzalez关键词: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芳香烃受体 构效关系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明确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愈伤组织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红豆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愈伤组织的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11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x-uyunnanine C(1)、2α,5α,10β-triacetoxy-14β-propionyloxy-4(20),11-taxadiene(2)、2α,5α,10β-tri-acetoxy-14β-isobutyryloxy-4(20),11-taxadiene(3)、2α,5α,10β-triacetoxy-14β-(2′-methyl)butyrylo-xy-4(20),11-taxadiene(4)、云南红豆杉甲素(yunnanxane,5)、紫杉醇(paclitaxel,6)、taxol C(7)、baccatin VI(8)、1β-deoxybaccatin VI(9)、taxayuntin C(10)、baccatin I(11)。结论化合物9、11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10尚未在东北红豆杉中发现。 白皎 孙冬雪 李占林 坂井淳一 安东政义关键词:东北红豆杉 愈伤组织 紫杉烷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