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悦
-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核载体的构建表达及纯化
- 2017年
- 目的克隆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基因,构建不同结构域(1-507、1-587、553-970、553-1057、1018-1390)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其原核表达产物,并纯化相应蛋白质,为基于MET不同结构域的小分子抑制剂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 G2 cDNA文库中扩增出人MET基因(1-507、1-587、553-970、553-1057、1018-1390),将其克隆到p GEX-4T-2载体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后,对原核表达产物进行纯化,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与纯化产物。结果从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 G2 cDNA文库中扩增获得分别约1 524 bp、1 764 bp、1 257 bp、1 518 bp和1 119 bp的DNA片段,并成功构建在p GEX-4T-2载体上,经测序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在BL21中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2 kU、91 kU、72 kU、82 kU、67 kU的目的蛋白,经纯化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GST-c-MET。结论成功获得了MET不同结构域的重组蛋白GST-c-MET(1-507、1-587、553-970、553-1057、1018-1390),为后续研究MET小分子抑制剂筛选奠定了实验基础。
- 邱栾赵珂董小明高瑞张飞翔张欣悦詹轶群李长燕李建雄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核表达纯化
- lncRNA KCNQ1OT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促癌功能和下游调控通路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明确lncRNA KCNQ1OT1在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中的功能,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系中转染KCNQ1OT1的过表达质粒及空白对照,siRNA干扰KCNQ1OT1及空白对照;分别在两个细胞系中进行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以验证KCNQ1OT1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免疫共沉淀(RNA immune precipitation,RIP)和双荧光素酶标记实验分别验证KCNQ1OT1与miR-125a-5p的特异结合以及miR-125a-5p和SMURF1蛋白的特异结合。过表达和敲低KCNQ1OT1、miR-125a-5p后,Western hlot验证SMURF1的表达;完成过表达KCNQ1OT1同时过表达miR-125a-5p、敲低KCNQ1OT1同时敲低miR-125a-5p后检测SMURF1表达情况的Resecue实验,验证KCNQ1OT1与miR-125a-5p的调控关系。结果在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中,过表达的KCNQ1OT1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KCNQ1OT1敲低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受抑制;miR-125a-5p与KCNQ1OT1及SMURF1均能特异性结合;过表达KCNQ1OT1促进SMURF1的表达,敲低KCNQ1OT1抑制SMURF1的表达;过表达miR-125a-5p抑制SMURF1的表达,敲低miR-125a-5p促进SMURF1的表达;过表达KCNQ1OT1的基础上同时表达miR-125a-5p能显著抑制SMURF1的表达,敲低KCNQ1OT1的基础上同时敲低miR-125a-5p能促进SMURF1的表达。结论在结肠癌细胞中,lncRNA KCNQ1OT1通过KCNQ1OT1-miR-125a-5p-SMURF1调控轴,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冀天楠赵志飞怀思远张欣悦李建雄
- 肝细胞癌治疗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4
- 2017年
- 肝细胞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十分复杂。本文介绍了肝细胞癌现有的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分析了临床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局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 邱栾张欣悦李建雄
- 关键词:肝细胞癌
-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本院放疗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20例无法手术且接受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观察,并通过Log-rank法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判断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2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男13例,女7例;中位年龄56岁;13例肿瘤位于胰头(62.5%),7例位于胰体/尾(37.5%)。7例放疗后CA199水平下降;8例疼痛缓解(8/11)。放疗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0%(8/20)、10%(2/20)。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和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是影响螺旋断层放疗后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1例放疗后发生Ⅲ级血液系统反应,未见Ⅲ级及以上消化道反应。结论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是一种治疗LAPC的有效方式,肿瘤部位和KP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张欣悦邱栾刘其腾赵志飞高灵灵叶蕊吴璇许兵女李世宏李建雄
-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
- 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无接触血压监测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无接触血压监测方法,属于非接触生命体征检测领域,具体为:首先,调频连续波雷达采集来自待测人体胸膛的回波信号,随后经变分模态分解探测人体目标的心率值,以基于心率引导的脉搏波提取方法在区间内...
- 张金辉张欣悦穆文遥姜夕康央妮李蕾
- micro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胃癌是预后较差的常见癌症之一,micro 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核糖核酸。miRNA作为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具体参与机制包括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此外,miRNA的水平对于胃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就mi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张欣悦邱栾李建雄
- 关键词:胃癌MICRORNA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术后患者的综合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1例PNET术后患者,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4-65岁,中位年龄24岁。中枢性PNET 6例,外周性PNET 35例,肿瘤原发灶位于四肢8例,颅内及头面部10例,椎管内及椎旁4例,胸部5例,腹腔7例,盆腔7例。单纯手术2例,手术+化疗22例,手术+放疗4例,手术+化疗+放疗13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8%、51.9%、37.1%,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3%、29%。26例术后局部复发(63.4%)。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局部复发、手术切除不完整是影响PNET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而局部放疗可以改善PNET术后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完整切除和手术+化疗+放疗联合治疗为PNET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6、0.013)。结论 PNET治疗仍推荐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术后局部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手术完整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
- 高灵灵冯林春赵志飞杜乐辉吴璇叶蕊张欣悦邱栾李建雄
-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肿瘤综合治疗外科手术预后
- 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无接触血压监测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无接触血压监测方法,属于非接触生命体征检测领域,具体为:首先,调频连续波雷达采集来自待测人体胸膛的回波信号,随后经变分模态分解探测人体目标的心率值,以基于心率引导的脉搏波提取方法在区间内...
- 张金辉张欣悦穆文遥姜夕康央妮李蕾
- 贝伐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中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初治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贝伐珠单抗组):先给予贝伐珠单抗+2周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行贝伐珠单抗+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对照组:先给予2周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00%(20/20)和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除淋巴细胞减少外,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2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头颈部鳞癌安全有效。
- 叶蕊赵志飞高灵灵吴璇牛保龙张欣悦邱栾李建雄
-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疗效
- 胃癌中MicroRNA的靶点筛选和功能学研究
- 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常见肿瘤之一,由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困难,通常患者诊断明确时已处于进展期,治疗效果不佳。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或者研究靶向治疗胃癌的新作用位点是我们科研工作努力的方向。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
- 张欣悦
- 关键词:胃癌微小核糖核酸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