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梅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1篇电池负极
  • 1篇电池负极材料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印迹聚合物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弱相互作用
  • 1篇碳包覆
  • 1篇吡咯
  • 1篇锂离子电池负...

机构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湖南省银峰新...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篇吴雄伟
  • 3篇张秀梅
  • 2篇汤剑锋
  • 2篇刘俊杰
  • 1篇王辉宪
  • 1篇王杰
  • 1篇袁新海
  • 1篇莫俊
  • 1篇黄杰
  • 1篇张凯

传媒

  • 2篇广州化学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NaV_3O_8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水热-退火法合成了钒酸钠材料NaV_3O_8,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发现,该材料表现出了高容量及良好的循环性能,在200 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80次循环后其比容量还能维持在150 mAh/g以上。此外,在充放电电流密度分别为0.2、0.4、0.8、1.6、2 A/g时,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07、195、170、139、102 mAh/g,展现了良好的倍率性能。
莫俊黄杰袁新海张秀梅刘俊杰吴雄伟
关键词:钒酸钠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碳包覆Li_3VO_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2018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碳包覆Li3VO4复合材料(Li3VO4/C),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25 C(1 C=400 m Ah/g)的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99.6 m Ah/g,循环15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9.2%。此外,在充放电倍率分别为0.5、1、2、5、10 C时,其充电比容量分别为228.7、202、180.5、149.9、116.6 m Ah/g。
张秀梅周彬汤剑锋吴雄伟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吡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分析
2017年
以吡咯(Pyrrole)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酰胺(AM)三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泛函,在6-31+G(d,p)基组下,模拟吡咯印迹分子与甲基丙烯酸、4-乙烯基吡啶、丙烯酰胺三种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自组装体系的构型,找到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最优构型,并计算其结合能,并通过RDG函数的等值面分析来展现功能单体和吡咯分子弱相互作用类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单体与MIP均是通过氢键的形式相互作用,而丙烯酰胺与吡咯之间相互作用最强,对MIP的识别能力最强,最适合作为制备吡咯分子印迹聚合物。
张秀梅王杰张凯刘俊杰吴雄伟汤剑锋王辉宪
关键词:吡咯分子印迹聚合物弱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