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永红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活菌数
  • 3篇红茶
  • 2篇中草药
  • 2篇仔猪
  • 2篇母猪
  • 2篇菌制剂
  • 2篇OD值
  • 2篇草药
  • 1篇断奶
  • 1篇断奶仔猪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关联分析
  • 1篇宰后
  • 1篇增重
  • 1篇日增重
  • 1篇乳杆菌
  • 1篇乳糖
  • 1篇乳仔猪
  • 1篇色泽
  • 1篇舍内

机构

  • 9篇罗牛山股份有...
  • 5篇海南职业技术...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海南罗牛山食...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易永红
  • 6篇谢式云
  • 6篇马燕
  • 3篇陈俊波
  • 2篇孙为正
  • 2篇陈俊波
  • 2篇金桩
  • 1篇刘永刚

传媒

  • 5篇养猪
  • 2篇食品科技
  • 1篇畜牧兽医科学...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红茶菌在绿茶液中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9年
该研究将分离筛选所得的酵母菌、产膜醋酸菌和短杆乳酸菌复配得到红茶菌,以绿茶基液为发酵液,对红茶菌中3株菌接种量、配比、时间、温度、加糖量和装液量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合pH值、菌膜生成情况及菌液总活菌数,得出最佳接种比例分别为酵母菌1%、产膜醋酸菌3%、乳酸菌1%,即总接种量5%,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佳培养时间为8 d,绿茶基液最适加糖量8%,装液量60%。
马燕黄海珠金桩易永红陈俊波谢式云
关键词:红茶菌PH值
乳糖乳杆菌的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2016年
研究通过单因子优化和正交试验对乳糖乳杆菌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的优化。结果表明,乳糖乳杆菌属于厌氧菌,在改良MRS培养基中培养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 H为9.0,接种量为2.0%;乳糖乳杆菌最适合生长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8 g,酵母提取物6 g,牛肉膏8 g,葡萄糖16 g,乙酸钠5 g,柠檬酸铵2.15 g,Tween 80 1 m L,七水硫酸镁(Mg SO4·7H2O)0.58 g,四水硫酸锰(Mn SO4·4H2O)0.05 g,磷酸氢二钾(K2HPO4)2 g,琼脂粉17 g,水1 000 m L。此时OD值能达到1.638,活菌数能达到1.88×109 cfu/m L。
马燕谢式云易永红金桩陈俊波
关键词:培养基成分OD值活菌数
初产杜陆母猪上产床背膘厚与产仔性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通过测定海南某猪场244头初产杜陆母猪上产床时的背膘厚度,并根据其背膘厚分为4组(Ⅰ组:背膘厚<23 mm、Ⅱ组:23 mm≤背膘厚≤27 mm、Ⅲ组:27 mm<背膘厚≤32mm、Ⅳ组:背膘厚>32 mm),统计分析母猪相关产仔性能的数据,探讨初产杜陆母猪上产床背膘厚与其产仔性能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总产仔数,Ⅱ组、Ⅲ组比Ⅰ组、Ⅳ组多0.9头左右,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产健仔数,Ⅱ组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各组间产弱仔数、木乃伊数和死胎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产床背膘厚在小于23 mm时与死胎数呈显著中度负相关(P<0.05),与其它各产仔性能指标均呈弱度相关,且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建议初产杜陆母猪上产床背膘厚选择在23~27 mm。
马燕王俊慧杜晴天杨勇谢红涛易永红谢式云
关键词:初产产仔性能
中草药红茶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红茶菌制剂对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猪舍氨气浓度的影响。选用2栋保育猪舍,分别设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6头断奶仔猪,分4个重复,每个重复4个栏,每个栏约26头猪。预试期3 d,正试期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自由饮水,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1%中草药红茶菌制剂稀释液自由饮用。结果表明,在对照组和试验组猪舍内平均温度分别为28.11℃和28.21℃、平均湿度分别为63.62%和63.27%条件下,末重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6.05%(P<0.05),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8.22%(P<0.05),日采食量两组差异不显著,料重比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6.67%(P<0.05),发病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2.17个百分点(P<0.05),舍内平均氨气浓度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43.60%(P<0.05),经济效益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3.36%。说明中草药红茶菌制剂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改善健康状况,降低保育猪舍内氨气浓度。
谢式云马燕易永红林天明陈俊波金桩
关键词:断奶仔猪氨气浓度
甘蔗糖蜜培养饲用酵母菌YS-01条件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甘蔗糖蜜培养饲用酵母菌YS-01的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饲用酵母菌YS-01在处理糖蜜中生长良好,优化的培养条件是:糖蜜浓度为100Bx、接种量为8.0%、培养时间为12 h;最佳营养盐配比为:硫酸铵0.10%、尿素0.10%、磷酸二氢钾0.16%、七水硫酸镁0.05%;该条件下OD值达到14.670,活菌数达到2.55×10~8CFU/m L。
谢式云马燕金桩易永红陈俊波
关键词:甘蔗糖蜜OD值活菌数
MYST2基因与大白猪瘦肉率和日增重的性状关联分析
2022年
研究通过随机选择150头180日龄的大白猪群为试验材料,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与探讨大白猪不同MYST2基因型与活体瘦肉率和平均日增重的相关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参与试验的150头大白猪中,基因型AA个体的活体瘦肉率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1),基因型AA个体的活体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1)。经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建议选择MYST2基因中含有AA基因型的个体作为种畜,可以极显著提高大白猪后代的瘦肉率与平均日增重。
李昌武刘永刚万长华廖柱谢式云易永红
关键词:大白猪瘦肉率日增重
宰后僵直过程中猪肉保水性变化及冷却工艺优化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宰后僵直过程中冷却速度对猪肉保水性的影响,解决实际生产中对僵直期猪肉缺乏相应冷却工艺标准的问题。以二元杂交猪为对象,宰后猪肉分别在(1±1)、(4±1)、(7±1)℃冷却0、2、4、6、8、10、12、14、16 h,测定不同条件下通脊肌肉的温度、pH、汁液损失和水分分布,分析僵直期猪肉适宜的冷却时间,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冷却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宰后僵直过程中,汁液损失先减小后增大,在8 h达到最低值,冷却速率越大p H降低速度越缓慢,冷却(12~14)h后p H趋于稳定且汁液损失无显著性变化(P>0.05),即冷却(12~14)h后达到僵直后期;结合水(pT_(21))和自由水(pT_(23))含量先减小后增大,不易流动水(pT_(22))先增大后减小,冷却速率对结合水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含量的变化影响显著(P<0.05),冷却速率越大不易流动水含量越高,而自由水含量越低;最优冷却工艺参数为冷却时间13 h、库温(4±1)℃、风速1 m/s、湿度90%,与常规冷却工艺相比,最优冷却工艺显著提高了猪肉保水性(P<0.05),但与两段式冷却工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黄明焜易永红龙达嘉金桩王枫孙为正孙志昶
关键词:冷却速率水分分布保水性
宰后猪肉冷却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冷却工艺优化被引量:5
2018年
为研究宰后冷却时间和冷却工艺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6、8、10、12 h和14 h冷却时间下库温、风速和湿度对猪肉色泽、嫩度、质地剖面分析特征(TPA)等品质的影响,优化了冷却工艺参数,并与常规冷却工艺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在冷却过程中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库温和湿度对冷却6 h的a*值有显著性影响(P<0.05),湿度对冷却8 h和12 h的咀嚼性、L*值有显著性影响(P<0.05),风速对冷却10 h的咀嚼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冷却(6~8)h最优工艺参数为库温(2.5~6.5)℃,风速1.5 m/s,湿度80%;冷却10 h最优工艺参数为库温(6.5±1)℃,风速1 m/s,湿度80%;冷却(12~14)h最优工艺参数为库温(2.5±1)℃,风速(1.5~2)m/s,湿度80%。最优工艺参数为不同冷却时间的猪肉提供了最佳冷却速度,与常规冷却工艺相比,显著提高(P<0.05)了猪肉综合评分,改善猪肉色泽、嫩度、质构特性等品质。
黄明焜易永红龙达嘉王枫孙为正孙志昶谢式云马燕
关键词:猪肉色泽嫩度
中草药红茶菌制剂对母猪及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试验将甘草、菊花、罗汉果等中草药和红茶菌制备成中草药红茶菌制剂,通过对母猪进行饲喂及口鼻喷雾,研究该制剂对母猪及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将68头妊娠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26母猪料),试验组[326母猪料+5 kg/t中草药红茶菌制剂饲喂+100 mL/(头·次)中草药红茶菌制剂稀释液口鼻喷雾]。结果表明:在平均温度为29.5℃、平均相对湿度为64.9%的条件下,试验组母猪采食量及母猪断奶后7 d内的发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母猪哺乳失重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仔猪21日龄断奶窝均重与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7.34%和9.23%;21日龄成活率达100%,而对照组则为96.3%;试验组母猪没有发生便秘情况,而对照组母猪便秘率为8.83%;试验组哺乳仔猪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4.41个百分点,试验期间母猪死淘率均为零。说明该制剂可提高母猪及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同时对母猪便秘、仔猪腹泻等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谢式云马燕易永红陈俊波金桩
关键词:母猪哺乳仔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