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垂直骨面型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成人个别正常不同垂直骨面型与宽度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成年人个别正常52例(女31例,男21例)。拍摄CBCT片,以下颌平面角(MP-FH,SN-MP)的高度分成高(n=13)、均(n=19)、低(n=20)角3组,测量上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及牙槽弓宽度,计算同一样本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检验3组测量数据的正态性及方差齐性,做3组间单因素ANOVA及与下颌平面角的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上颌尖牙间牙槽弓宽度(mm)分别为38.03±1.90、39.65±1.80、39.78±2.20(P<0.05),高角组上颌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37.01±1.60)mm小于低角组(38.65±1.30)mm。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差值(mm)在尖牙处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分别为7.39±1.82、9.04±1.43、9.26±1.67(P<0.05),在第一前磨牙处高角组(6.8±1.59)mm小于均角组(7.79±1.09)mm;上下颌牙弓宽度差值3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检验显示:上颌尖牙间牙槽弓宽度、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和牙槽弓宽度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同时,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差值在尖牙、第一前磨处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上下颌牙弓宽度差值均与下颌平面角无相关性。结论:成人个别正常上颌前中段牙弓宽度与垂直骨面型有关。
- 王璇谢小瑞李琴任利玲
- 关键词:CBCT垂直骨面型牙弓宽度
- 基于兔BMSCs预血管化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构建预血管化细胞膜片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取3周龄日本大耳白兔分离培养BMSCs,并在VEGF和bFGF作用下诱导其向血管内皮样细胞(endothelial like cells,ECs)分化(实验组),以未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貌,并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CD3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将第2代BMSCs以9×104个/cm2密度体外培养14 d形成未分化细胞膜片,将BMSCs诱导14 d获得的ECs以5×104个/cm2密度接种在细胞膜片上(A组)培养3、7、14 d,以单纯未分化的兔BMSCs膜片为B组,BMSCs诱导14 d获得的ECs单独培养为C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形成,并行CD31免疫荧光染色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原代BMSCs呈长梭形;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呈"铺路石"样。实验组vWF及CD31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而对照组均呈阴性。A组BMSCs诱导14 d后的ECs接种至未分化的BMSCs膜片上3、7、14 d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镜下可见空泡样、网状结构形成;CD3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了进行性管腔形成过程;HE染色显示了微血管管腔的形成。B、C组未观察到类似改变。结论 BMSCs在合适条件下可诱导形成ECs;将由BMSCs诱导分化形成的ECs接种至未分化BMSCs膜片上,可在体外形成具有血管网络结构的预血管化膜片,为工程化血管组织构建提供了新方法。
- 冯玉霞汪洋李琴马东洋任利玲
- 关键词:BMSCS血管内皮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