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智慧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重组SPLUNC1抑菌及调节NE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为研究重组绵羊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rSPLUNC1)的抑菌活性及对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SPLUNC1对巴氏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显色底物检测法测定rSPLUNC1对NE活性的调节作用。抑菌检测结果表明10μg/mL、20μg/mL、40μg/mL rSPLUNC1能够极显著地抑制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p<0.01),并且呈剂量效应;显色底物检测结果表明10μg/mL和20μg/mL^40μg/mL rSPLUNC1可以显著和极显著地提高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的外周中性粒细胞NE的活性(p<0.05,p<0.01)。表明rSPLUNC1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并提高NE活性,可能有助于机体抵御呼吸道的感染。
- 张晓丽高宝德刘海燕杜智慧王继雪孙延鸣
- 关键词:微量稀释法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 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绵羊SPLUNC1 mRNA表达水平监测
- 2017年
- 为检测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的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基因1(SPLUNC1)表达水平变化,对6只巴什拜羊和6只盘羊杂交羊分别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第0天)和感染后第5、14、21天,采集口腔喉咽部的上腭组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PLUNC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后两组羊SPLUN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在感染后第14~21天,巴什拜羊SPLUNC1 mRNA水平均极显著高于盘羊杂交羊(P<001)。该结果说明在临床上表现为抗MO感染的巴什拜羊,体内可表达高水平的SPLUNC1 mRNA,这为巴什拜羊抗MO感染的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刘海燕王继雪杜智慧赵宁杨义孙延鸣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PCR
- 巴什拜羊与其杂交羊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了比较巴什拜羊与其杂交羊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的差异,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杂交羊人工感染MO,分别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制作肺部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感染后杂交羊比巴什拜羊表现出更严重的、典型的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杂交羊的评分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杂交羊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结果表明,巴氏拜羊对MO感染具有一定的抗性,而杂交羊对MO较易感。
- 杜智慧沈文刘海燕王继雪杨义孙延鸣
- 关键词:巴什拜羊绵羊肺炎支原体
- 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绵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检测
- 2017年
- 为研究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前后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将6只盘羊杂交羊和6只巴什拜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5、IL-9、IL-12及IL-13含量。结果显示:2组羊在感染后IL-5浓度均升高,第7(P<0.05)、14(P<0.01)和21天(P<0.01)盘羊杂交羊IL-5含量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感染后第7(P<0.01)、14(P<0.01)和21天(P<0.05)盘羊杂交羊的IL-9浓度极显著和显著地高于巴什拜羊;在感染后的第7(P<0.05)、14(P<0.01)和第21天(P<0.01),盘羊杂交羊的IL-12浓度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巴什拜羊;在感染后的第5(P<0.05)、7(P<0.05)、14(P<0.01)和21天(P<0.01),IL-13浓度巴什拜羊显著和极显著低于盘羊杂交羊。结果表明:绵羊感染MO前后血清中IL-5、IL-9、IL-12及IL-13的浓度有明显变化,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也有显著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 刘海燕曾义夫李运科杜智慧王继雪孙延鸣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巴什拜羊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