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轲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电位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制备、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相变被引量:2
- 2016年
- 尖晶石LiNi_(0.5)Mn_(1.5)O_4因其可在4.7 V高电位下工作并有良好的循环特性,已成为最具潜力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首先采用喷雾干燥辅助烧结法制备了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考察了热处理条件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XRD、SEM和FT-IR等技术对所制备的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原位XRD技术研究了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iNi_(0.5)Mn_(1.5)O_4材料均具有Fd-3m空间群的立方相尖晶石型结构,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0.1 C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32 mA·h/g,首轮库仑效率93.48%,高倍率下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越。原位XRD测量结果分析表明,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材料在充电过程中存在4个显著的相变过程,在嵌脱锂过程中,从四面体相向立方相结构相变过程是可逆的。
- 李景坤杨轲文闻陆美凤马紫峰
- 关键词: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构相变
- 新型移动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设计与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报道了一种新型移动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其核心储能器件为钠离子电池,采用自制的NaNi_(1/3)Fe_(1/3)Mn_(1/3)O_2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为硬碳。采用XRD、DSC等对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表征。设计制作了1 A·h软包型钠离子电池,对其电化学性能与安全性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钠离子电池包以及基于钠离子电池的0.1 kW·h新型移动式储能系统。该系统在家用储能、军事电源、低速电动车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红廖小珍颉莹莹王梦雪周广盖杨轲康书文赵政威马紫峰
-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安全性电池组储能系统
- 低温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综述了低温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磷酸铁锂和钴酸锂正极材料的低温性能研究进展、碳负极和其他负极材料的低温性能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改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低温性能的途径。
- 曾令杰杨轲廖小珍何雨石马紫峰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磷酸铁锂碳负极
- 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热/电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为锂离子电池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迫切要求锂离子电池朝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高功率性能、高安全性、低成本方向发展.随着电动汽车频繁发生的冒烟、起火事件,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更加迫切更加突出.
- 马紫峰颉莹莹杨轲贺益君
- 绝热加速量热仪在锂/钠离子电池研究中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电池热失控主要由于外部高温环境等因素,使得电池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电池内部的温度上升。电极材料、电解液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都将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绝热加速量热仪(ARC)由于其能研究绝热环境下的自加热情况且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电池安全性研究的方式之一。通过ARC测试,可以得到自放热速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推动锂/钠离子电池动力学研究、热失控原因分析以及电极材料、电解液热安全性能评估的研究。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年来绝热加速量热仪在锂/钠离子电池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比较了不同的电极材料、电解液以及电池的热行为,筛选出安全性更高的电池材料与电解液体系,为今后的锂/钠离子电池的设计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数据与参考。
- 喻妍车海英杨轲马紫峰
- 关键词:绝热加速量热仪电池电化学电解质
- 车载锂离子电池组的热管理模拟被引量:2
- 2017年
- 为解决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工作过程中散热不均匀的问题,对其进行热模拟仿真并优化管理。首先,对锂离子电池工作时的生热与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方形锂离子电池建立了三维热模型。其次,对单体电池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与变化曲线进行了模拟,对比实际工作时电池表面温度修正了模型。最后,将已修正的模型应用于电池组中,模拟其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与变化,并优化电池组结构,添加强制冷却装置以降低电池组工作温度。经模拟优化知,在环境温度20℃时,当冷却风入口面积为6倍单电池侧面面积,冷却风量为1 kg/s时,对电池组冷却效果较好,且更经济。
- 侯大鹏杨轲李兰清安越
- 关键词: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