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锋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α-FeOOH胶体对钚在裂隙介质中迁移行为影响的机理分析
- <正>研究了α-FeOOH胶体存在时,Pu在花岗岩裂隙介质柱中的穿透迁移行为,并从可动迁移量和迁移速度两方面讨论了模拟地下水条件下α-FeOOH胶体对钚在裂隙介质中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α-FeOOH胶体的...
- 林剑锋党海军谢金川周国庆李梅张继红张海涛
- 文献传递
-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单个铀颗粒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为准确地获取单个铀颗粒物中具有核保障监督和核取证意义的铀同位素组成信息和^(230)Th/^(234)U比值,本研究基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建立了不同粒径铀颗粒物中铀同位素比值的测量方法和不经化学分离纯化流程的^(230)Th/^(234)U分析技术。在评估铀钍本底的基础上,采用外标法校正同位素的质量分馏效应,进样0.40 ng/g的天然铀工作溶液跳峰测量离子计数器检测效率,使用已知铀钍比例的标样校正铀钍响应差异,完成分析方法的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化学处理过程引入的^(238)U和^(232)Th分别小于8×10^(-5)ng和1.5×10^(-3)ng,MC-ICP-MS对粒径0.5~5.0μm铀颗粒物中^(235)U/^(238)U测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3.6%(k=2),主要来自本底扣除引入的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对粒径>5μm铀颗粒物中^(235)U/^(238)U测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0.2%(k=2),主要来自法拉第杯检测器对弱信号测量的不确定度;对更大粒径铀颗粒物中^(234)U/^(235)U和^(236)U/^(235)U测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小于3.5%和3.8%(k=2),主要来自B类不确定度。不经铀钍分离纯化流程,MC-ICP-MS可测得粒径几十微米铀颗粒物中^(230)Th/^(234)U比值信息,并诊断浓缩铀颗粒物生产年龄。
- 汪伟方随徐江李志明袁祥龙沈小攀翟利华邓虎林剑锋柯昌凤
- 关键词: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MC-ICP-MS测定单个铀颗粒物中铀同位素比值
- <正>为准确地获取单个颗粒物中具有核保障监督和核取证意义的铀同位素比值,建立了化学处理样品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定单个铀颗粒物中铀同位素比值的分析技术途径。采用膜去溶进样的MC-ICP-M...
- 汪伟李志明方随徐江袁祥龙沈小攀林剑锋柯昌凤
- 文献传递
- 中国内地地区表层土壤和陆生植物的^(137)Cs水平分析
- 2023年
- 为评估当前中国地表环境人工放射性水平,用反康普顿HPGeγ能谱无损分析了我国陆地表层土壤和陆生植物中^(137)Cs的含量,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样品几何形状因子和密度差异进行校正.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内地表层土壤人工放射性水平最高的是西北部的哈密地区,^(137)Cs的比活度为29.9Bq/kg,其次为东北部的罕乌拉地区,^(137)Cs的比活度为24.6Bq/kg;高值带是从哈密到罕乌拉的一条长约3000km,宽约200km的区域,与20世纪上风向核试验场的大气层核试验放射性烟云的传输沉降带基本一致,其他地区土壤中^(137)Cs含量较低,但所有样品的^(137)Cs含量均在全球沉降本底范围以内,最可几比活度为1.74Bq/kg;陆生植物样品中^(137)Cs的含量整体上很低,大多数低于1.5Bq/kg的水平,云南和河南两个地区的植物中^(137)Cs出现了一些高值,这与该地区中土壤样品可交换态的^(137)Cs含量较高有可能相关.
- 翟绍晶张小林张海涛伊小伟林剑锋张伟超张佳媚张自禄党海军
- 关键词:放射性水平土壤植物蒙特卡洛方法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准确表征浓缩铀材料被引量:4
- 2023年
- 本研究联合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QQQ-MS)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快速准确地测量浓缩铀材料中铀同位素丰度比值、^(230)Th/^(234)U和^(231)Pa/^(235)U原子物质的量比值,并诊断铀年龄。结果表明,Neptune XT型MC-ICP-MS和Agilent 8800型ICP-QQQ-MS对^(233)U丰度的有效检测限分别为3×10^(-9)和6×10^(-10),适用于^(233)U丰度高于6×10^(-8)和样品量充足的样品,对10^(-7)量级^(233)U/^(235)U同位素丰度比的测量精密度达到1.0%(2σ)和4.8%(2σ)。采用GBW04240作为外标校正质量分馏效应,建立了基于ICP-QQQ-MS的10-5量级原子物质的量比值的230Th/234U和10-8量级原子物质的量比值的231Pa/^(235)U的同时测量方法,对230Th-234U和231Pa-^(235)U模式年龄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2 a和0.5 a,定年不确定度为0.65 a(2σ)和0.67 a(2σ)。结合MC-ICP-MS测量的234U/^(235)U、^(235)U/238U和236U/^(235)U等同位素丰度比值,判断某批次浓缩铀样品可能用于实验堆,最后一次分离纯化时间在2009年左右,且均已经历反应堆辐照。该技术将铀年龄诊断由经典系统分离定量方法的1个月左右缩短至1周以内,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为核取证、核标准物质研制定值和核保障监督等提供技术支持。
- 汪伟徐江席瑞阳王亚龙郭思琪方随李志明林剑锋张海涛张小林王春杰何亚姣
- 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价态钚的含量被引量:2
- 2017年
- 用带有50cm液芯波导毛细管池的光纤光谱仪测定了混合溶液中不同价态钚[Pu(Ⅲ)、Pu(Ⅳ)和Pu(Ⅵ)]的含量。根据Pu(Ⅲ)、Pu(Ⅳ)和Pu(Ⅵ)的吸收光谱特征,分别选择600,474,828nm作为测定这3种离子的波长,并选择在其吸收曲线的波谷区640,492,850nm依次作为参比波长。将在测定波长处所测吸光度减去在参比波长处的吸光度,从而得到上述3种价态钚离子的有效吸光度以扣除基线漂移等所导致的偏差。同时,用单一价态不同浓度的钚离子分别测定其在3个波长处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得其有效摩尔吸光率。将所测得的有效吸光度及有效摩尔吸光率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得到上述3种价态钚离子的含量。本方法的测定结果与TTA萃取法所测得的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是一致的。
- 伊小伟党海军曾斌林剑锋
- 关键词:吸收光谱法钚价态
- 229Th的分离和测量方法被引量:2
- 2020年
- 229 Th是一个适合于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分析环境样品中钍同位素浓度的同位素稀释剂。建立了一种稳定可靠的从233 U溶液中提取高纯229 Th同位素稀释剂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串联阴离子交换柱分离U和Th同位素,全流程238 U和232 Th的回收率接近100%。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反同位素稀释法准确标定了制备的229 Th同位素稀释剂的浓度,为1.959×10^-9(1±0.5%)g/g,230 Th与229 Th的同位素比值为3.322×10^-3,并根据测量过程评定了稀释剂浓度的不确定度。
- 张海涛林剑锋徐江汪伟李志明
- 我国陆地表层土壤的^(238)Pu水平和溯源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基于我国陆地表层土壤样品中^(238)Pu本底水平数据缺少的问题,分析了采自全国多个地区陆地表层土壤样品中^(238)Pu的比活度.结果表明,我国陆地表层土壤样品中^(238)Pu比活度很低,范围在0.007~0.045Bq/kg,^(238)Pu/^(239+240)Pu活度比范围为0.032~0.041,这些数值均与周边国家和中纬度地区的报道值接近.根据二元模型对我国陆地表层土壤的^(238)Pu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表层土壤样品中^(238)Pu主要来源于核试验的全球沉降和SNAP-9A的沉降.
- 翟绍晶张海涛罗茂益伊小伟林剑锋张伟超张自禄党海军
- 关键词:表层土壤
- 裂隙介质中α-FeOOH对钚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
- Pu可以粘附在胶体上通过地下水迁移相当远的距离,地下水中存在的大量胶体,特别是一定含量的α-FeOOH胶体,也会对Pu的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实验合成并提取α-FeOOH胶体,样品颗粒均匀,长轴和短轴分别为500nm和80n...
- 林剑锋谢金川党海军李梅张继红张海涛
- 关键词:地球化学裂隙介质
- 文献传递
- 裂隙介质中α-FeOOH对钚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
- 很多研究发现,Pu可以粘附在胶体上通过地下水迁移相当远的距离,这是Pu在地质介质中迁移的一个重要机制。很多低渗透地质构造中存在着大量的单裂隙或裂隙网络作为地下水运移通道,而地下水中存在的大量胶体,特别是一定含量的α-Fe...
- 林剑锋谢金川党海军李梅张继红张海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