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近56年来内蒙古东胜矿区潜在蒸散发的时程变化被引量:10
- 2014年
- 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ET0),研究东胜矿区1957-2012年潜在蒸散发量的演变趋势,并就其时间变化序列进行频率分析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该区ET0年均值为1 128.1mm,线性变化趋势为0.9mm/(10年),经Mann-Kendall检验增加趋势不明显,但2003年可认为是突变点。ET0的多年月均值为94.0mm,12月份最小,5月份最大。ET0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小,春秋次之,夏季最大;频率分析得出该区56年来的最大值(1 284.9mm)属于300年一遇,而50年一遇的ET0为1 243.2mm,10年一遇的ET0为1 197.1mm;小波分析发现,该区ET0在25~30年较大尺度上的周期最明显,经历了7个升高-降低的循环交替,震荡主周期为28年,平均周期为11.5年左右。
- 宁婷婷刘文兆林文韩晓阳
- 关键词:重现期小波分析
- 黄土塬区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变化与生育期差别供水的响应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通过黄土塬区播前底墒变化和生育期差别供水(降水+补充灌溉)对冬小麦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揭示该区域农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明确现有措施下冬小麦旱作生产潜力可实现水平。【方法】划设田间试验小区,在夏闲期通过覆盖保水与生物耗水措施形成底墒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如下试验:(1)由不同底墒+生育期降水形成4个冬小麦全生育期无补灌处理,以分析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变化的响应。其2 m土层底墒变化范围为350—550 mm。(2)相同底墒下不同生育期灌一水处理:在平均底墒约为500 mm下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补充灌溉40 mm,探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等量灌溉的响应差别。(3)高底墒542.3 mm与571.6 mm下分别进行灌2水与4水处理,形成冬小麦全生育期比较充分的供水条件,研究冬小麦在低水分胁迫下产量提升的可能程度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结果】(1)在黄土塬区降水季节分布特征下,播前底墒对冬小麦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产量随底墒线性增加。在做好夏闲期蓄水保墒的基础上,旱作冬小麦产量可达到充分供水情况下能够取得产量的88%—90%水平。(2)与2 m土层底墒为500 mm且生育期无补充灌溉的处理比较,供水增加同为40 mm时,表现为底墒增加处理的产量提高了11.8%,次之是在拔节期与孕穗期分别补灌的处理,但三者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播前底墒较高并在拔节期及孕穗期补充灌溉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达到试验年份较高水平,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得到提高。(3)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表现为Logistic曲线关系,随着耗水量的增大,产量提升速率表现为先快后慢,边际水分利用效率(MWUE)则持续降低,而WUE表现为上升、达到峰值和下降三个阶段,且WUE到达其最高值的耗水量小于产量到达其最高值的耗水量�
- 李超刘文兆林文韩晓阳周玲王亚萍
- 关键词:补充灌溉冬小麦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 旱作冬小麦生育后期持续无降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通过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实施遮雨,以自然降雨样地为对照,研究黄土塬区旱作冬小麦生育后期持续无降水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生育后期持续无降水将导致旱作冬小麦小幅减产,但并不显著。原因在于遮雨样地冬小麦利用了深达3.5 m土层土壤水分,与对照样地相比多消耗了37.6 mm土壤储水,但总蒸散量小于40.4 mm,提高了土壤储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由此导致土壤水分亏缺深度和程度明显偏大,土壤水库水分调节功能减弱。夏闲期采取地表覆盖等蓄水保墒措施,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储水量,对于缓解冬小麦生育后期气象干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保证小麦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 程立平林文赵玉明刘沛松
- 关键词:黄土塬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底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