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日红
- 作品数:59 被引量:24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辽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测定δ^(15)N和δ^(34)S的信号强度响应特征
- 2023年
- 自然界中不同类型样品C、N和S元素含量以及C/N和C/S的差异极大,导致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联机系统的进样量和检测信号强度的变化范围极大。进样量和信号强度对EA-IRMS测定δ^(15)N和δ^(34)S的影响将导致样品测量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应对样品中目标元素含量低或样品稀缺等限制,本研究重点关注EA-IRMS测定δ^(15)N和δ^(34)S的信号强度依赖性特征。结果表明,EA-IRMS在小元素进样量或弱信号强度条件下测定δ^(15)N和δ^(34)S需要进行空白校正。在1.71~561.93μg N和3.74~100.62μg S的进样条件下,同位素标准物质δ^(15)N和δ^(34)S的测定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0.18‰~0.54‰和0.21‰~0.88‰,测定精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57‰和0.27‰~0.54‰。该联机系统对高C/N和C/S(>200)木材标准物质测定时,其δ^(15)N平均误差为0.34‰,其δ^(34)S的测定精度为0.58‰。此外,对两种木材样品δ^(15)N的连续(6~20 d)测定证明该联机系统的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该研究可为EA-IRM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 杜屹原杨斌孟宪菁温日红宋亮张嫒萍周晓
- 关键词:碳氮比木材信号强度
- 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碳通量特征及空间代表性
- 2023年
- 基于2019—2020年辽河三角洲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碳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采用Kljun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碳通量的空间代表性。结果表明:受短波辐射和气温的周期变化影响,2019年芦苇湿地对碳的净吸收周期为156 d,NEE峰值出现在7月中上旬,为-40.59μmol·m^(-2)s^(-1),固碳量显著高于2020年,达到0.561 kgC·m^(-2)。2020年的净吸收周期为131 d,NEE峰值出现在6月中旬,为-41.39μmol·m^(-2)·s^(-1),比2019年提前,生长季夜间呼吸作用较强,导致固碳量较低;碳通量在春季和夏季呈明显的U型日变化,秋冬季碳通量变化较平稳。2019年和2020年夏季的日平均最大值分别为-16.86μmol·m^(-2)·s^(-1)和-13.61μmol·m^(-2)·s^(-1),2020年最大值出现在11:00,比2019年提前;主导风向和不稳定层结状态90%最远距离贡献点的分布区域均在0°~90°和180°~270°方向。通量源区80%的上风平均距离最远为120 m,通量贡献峰值在距离通量塔10 m的位置。源区范围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加也逐渐扩大,主风向70%的通量贡献范围内是芦苇植被;在源区范围内,芦苇提供了76.20%的碳通量信息,水体提供了17.82%的通量信息,通量观测数据在夏季白天属于代表性级别,全年属于可接受级别。研究有助于了解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和减排中的能力和作用。
- 吴琼温日红贾庆宇张大为赵一俊于文颖于文颖王楠
-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桂林市2000-2018年生态承载力变化评估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将基于遥感反演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评估方法引进到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利用足迹广度和足迹深度两个指标,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计算并分析了桂林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利用经济评价指标(GDP)和生态足迹指标,定量评估了桂林市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2000—2018年桂林市的生态承载力略微增加,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呈现出一致的先增加(峰值在2010年)后下降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贡献率有较大的差异,社会经济建设中各类土地的需求和供应水平不对等。足迹广度除2005年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基本呈现出增长趋势,而足迹深度则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是影响桂林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0—2018年桂林市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以后第三产业逐渐在经济建设中占主要地位,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 王笑影张慧朱文泉温日红李荣平马姜明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国家公顷
- 辽宁省玉米种植农业气候要素分析及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根据农业气候条件的地区差异,研究辽宁省玉米种植气候区划的变化,规划辽宁省玉米种植和促进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8年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上呈现“降水减少、积温升高”的暖干化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地域性差异,对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因子进行指标划分,通过GIS得到近58年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从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基本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适宜区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 李雪洋温日红王立为王立为李晓婷李冰高西宁徐明洁
- 关键词:玉米气候资源分析气候区划
- 辽西北地区近60 a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了解辽西北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20年辽西北地区23个气象站点的数据,利用Theil-SenMedian斜率估算、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在辽西北区域尺度,探讨1961—2020年的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间、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相对湿度、大气压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在辽西北地区行政区的局域尺度上,探讨不同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以0.027℃·a^(-1)倾向率呈显著增加(p<0.01),降水量以0.686 mm·a^(-1)倾向率下降。风速、气压、日照时间呈显著下降(p<0.01),但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的下降趋势及相对湿度的增加趋势均不显著。春季、冬季的增温倾向率(0.040、0.039℃·a^(-1)),明显高于夏季、秋季的增温倾向率(0.016、0.018℃·a^(-1))。夏季降水、日照时间倾向率降幅分别达到-0.949 mm·a^(-1)、-1.814 h·a^(-1)。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呈现出,中部局域强暖干化趋势明显,而东北、西南局域暖干化趋势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异特征。日照时间下降倾向率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其极显著下降趋势会给昌图、康平、彰武、阜蒙、朝阳等生态脆弱区的农业生产具有更大的负面影响。
- 王笑影李雪华温日红季飞龙张英明
- 关键词:气候变化倾向率气温降水
- 春玉米根系原位成像图片自动识别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微根窗成像技术推动了植物根系表型研究,但是根系长度和直径仍然需要人眼识别再绘制轨迹,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将U-Net语义分割技术引入到植物根系图像识别中,研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iRoot-V02根系自动识别软件。采用iRoot-V02软件识别微根窗法获得的植物根系成像图片的根长、直径、投影面积、根尖数等参数。结果表明:iRoot-V02软件批处理600 dpi图片的速度为每张26.6 S;获取根系的骨架信息、总根长与人眼识别结果基本一致;按直径每0.1 mm为一级,获得不同直径的根长,与人眼识别结果的根长决定系数大于0.76;精确捕捉到根系生长旺盛期不同直径根长的变化;分析了300 dpi和600 dpi两种分辨率根系图片的参数,两种分辨率结果具有高相关性,因此可建立低分辨率根系参数和高分辨率根系参数之间的关系方程,采用低分辨率拍摄根系图像,通过方程转化成更准确的根系参数,减轻工作量。用iRoot-V02软件的根系生长信息近似于人眼识别,相比人眼识别在大批量根系图像智能识别、自动化、快速目标检测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 贾庆宇谢艳兵赵一俊王荣刘晶淼温日红
- 关键词:自动识别
- 温度对东北平原水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水稻(Oryza sativa)田是农业环境中甲烷(CH4)排放的重要来源。在东北水稻主产区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开展典型水稻田CH4排放监测、分析CH4排放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对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来降低水稻田温室气体CH4排放具有的一定参考意义。该研究将两地2017-2018年水稻田CH4的高频通量、温度、水稻生育期数据相结合,研究CH4的排放过程、不同时间尺度的排放特性及其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17年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CH4的年排放量分别是26.77 g·m^−2和16.17 g·m^−2。两地2018年CH4的排放量均比2017年明显增加,年际变化差异显著。三江平原6月和7月排放量最大,分蘖期是CH4排放高峰,最大排放速率为0.127μmol·m^−2·s^−1,非生长季基本无CH4排放。辽河平原拔节抽穗期和成熟期是CH4排放高峰,7月CH4月排放量最高,拔节—抽穗期的排放速率增加至0.102μmol·m^−2·s^−1,然后逐渐减少,生长季末出现第三个峰值,在非生长季存在CH4排放弱日变化。2018年与2017年的气温持平,但5—9月土壤温度比2017年略有升高。三江平原生长季夜间CH4排放与土壤温度符合指数相关关系,孕穗到排水前CH4排放对温度变化最敏感(温度敏感性系数Q10=11.336),辽河平原只有泡田到返青期CH4排放与土壤温度符合指数相关关系(温度敏感性系数Q10=2.846)。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典型水稻田的灌溉制度、淹水条件、种植方式基本相同,而辽河平原水稻田CH4排放比三江平原水稻田低。土壤温度变化对三江平原水稻田CH4排放速率的影响比辽河平原强。
- 贾庆宇李晓岚于文颖周莉温日红谢艳兵赵一俊孙胜阳
- 关键词:辽河平原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温度
- 中国典型生态系统GPP的季节变异及其影响要素被引量:7
- 2022年
-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组分之一,明晰GPP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深入认知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多站点通量监测阐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GPP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ChinaFLUX,沿着东西水热梯度分布的草地样带选择内蒙古温带草原(内蒙古站)、高寒灌丛-草甸(海北站)和高寒草地(当雄站)作为研究对象,沿着南北森林样带选择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长白山站)、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人工林(千烟洲站)和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鼎湖山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机器学习等统计方法,探讨GPP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甄别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3种典型生态系统GPP的季节动态整体呈单峰分布,且森林生态系统GPP高于草地和灌丛。(2)全子集回归等分析发现,草地生态系统GPP与土壤含水量(C_(SW))、叶面积指数(LAI)和气温(t_(a))呈正相关,与饱和水汽压差(D_(vp))呈负相关,而灌丛和森林生态系统GPP的影响因子主要为t_(a)和光合有效净辐射(R_(PA)),与水分因子的关系较弱。在季节干旱期间,千烟洲站GPP与C_(SW)和D_(vp)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方差分解和随机森林结果表明,水分是草地生态系统GPP季节变异的主导因子,其解释比重高于30%;温度是高寒灌丛(海北站)和温带落叶针叶林(长白山)生态系统GPP变异的主导因子,其解释比重接近或高于50%;辐射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鼎湖山和千烟洲站)GPP变异的主导因子,其解释比重高于50%。在季节性干旱期间,水分因子对千烟洲站GPP变异的解释比重高于对其他灌丛和森林站点的。因此,在中国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生长季GPP变异的驱动要素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中在干旱和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中,水分(C_(SW)和D_(vp))是GPP变异的主要影响要素,�
- 姜鹏秦美欧李荣平孟莹杨霏云温日红孙沛方缘
- 关键词:GPP典型生态系统
- 森林凋落物组分的气象影响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凋落物是连接植被与土壤的"纽带",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基于1977年以来森林的凋落量及气象资料,分析中国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量不同组分的气象影响状况。结果表明,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叶、枝和花果凋落量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天然林凋落量各组分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人工林。天然林叶、枝和花果凋落量与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45、0.58(P〈0.01);树皮凋落量与年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P〈0.05)。气温明显影响着人工林叶、枝、花果凋落物的凋落,相关系数在0.26-0.37之间(P〈0.05,P〈0.01)。通径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是影响叶、枝和花果凋落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森林类型来源不同,凋落物不同组分受气温的影响存在差异。
- 吕国红李荣平温日红谢艳兵王笑影
- 关键词:天然林人工林凋落物量气象因子
- 不同土壤水分控制对东北地区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基于锦州地区土壤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土壤相对湿度分别为86%、96%和105%)对东北地区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锦州地区玉米农田不同土壤水分控制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大小,同时间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条件下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随土壤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相对湿度86%<土壤相对湿度96%<土壤相对湿度105%)。锦州地区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均不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均呈单峰型,其中土壤呼吸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11—14时,土壤呼吸速率季最大值出现在8月。不同土壤水分控制影响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变化与10 cm土壤温度的日动态变化存在时间滞后性,8月和9月土壤温度最大值较土壤呼吸最大值滞后5—6 h。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15 cm、30 cm和45 cm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呼吸速率与45 cm土壤温度相关性最高。2013年锦州地区不同土壤相对湿度条件下(86%、96%和105%),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与45 cm土壤温度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相对湿度为86%、96%和105%时的土壤温度敏感性指数Q_(10)分别为1.92、2.20、1.72。
- 吕国红温日红谢艳兵王笑影
-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