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蓉

作品数:4 被引量:76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中层...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型
  • 2篇心型脂肪酸结...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结合蛋...
  • 2篇中层厚度
  • 2篇内膜
  • 2篇内膜中层厚度
  • 2篇结合蛋白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内
  • 2篇颈动脉内膜
  • 2篇颈动脉内膜中...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暨南大学第四...

作者

  • 4篇王亚蓉
  • 2篇郭壮波
  • 2篇韦建瑞
  • 1篇吴同果
  • 1篇黄丽萍
  • 1篇陈思伟
  • 1篇李彪

传媒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代谢综合征病人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例MS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凝血酶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期检测3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结果MS组病人血清CRP、血浆FIB水平(3.74mg/L±0.85mg/L,3.91g/L±0.23g/L)显著高于对照组(1.12mg/L±0.36mg/L,2.65g/L±0.72g/L,P<0.05),CIMT(1.11mm±0.26mm)较对照组(0.81mm±0.15mm)显著增厚(P<0.01)。结论MS病人血清CRP、血浆FIB水平及CIMT较正常者增高。
王亚蓉吴同果韦建瑞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I患者209例及对照组98例;入院后6h内测定血清H-FABP,按照心功能Killip(Ⅰ-Ⅳ)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E/A比值进行分组,对比各组间血清H-FABP的差异;分析血清H-FABP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血清H-FABP随心功能Killip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随LVEF水平降低,血清H-FABP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LVEDd的增加,血清H-FABP逐渐升高(P<0.05);E/A比值≤1组血清H-FABP水平高于E/A比值>1组(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3,-0.497,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水平随Killip(Ⅰ-Ⅳ)分级增加逐渐升高;血清H-FABP与AMI早期LVEDd呈正相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血清H-FABP水平与AMI早期心功能参数具有相关性,对于AMI早期心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王亚蓉李彪郭壮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功能
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0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TnT)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确诊为AMI组95例,非AMI组43例,检测两组患者发病〈3 h、3~6 h及6~12 h的血清CK-MB、c TNT和H-FABP水平,并比较2组CK-MB、c TNT和H-FABP不同时间血清水平;比较CK-MB、cTNT和H-FABP在AMI发病〈3 h、3~6 h及6~12 h诊断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AMI组血清HFABP在AMI后〈3 h即明显升高(P〈0.01),3~6 h及6~12 h进一步升高(P〈0.001);血清cTnT在发病3 h内无明显升高,3~6 h轻度升高(P〈0.05),6~12 h水平显著升高(P〈0.01);CK-MB在发病3 h内及3~6 h均无明显升高,发病6~12 h水平显著升高(P〈0.05)。AMI发病〈3 h、3~6 h血清H-FABP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CK-MB、c TNT(P〈0.05),发病6~12 h血清H-FABP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nT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CK-MB(P〈0.05)。结论 AMI患者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对AMI早期〈3h及3~6h)诊断价值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
王亚蓉郭壮波黄丽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钙蛋白T
强化降脂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研究强化降脂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98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并随机分为常规降脂治疗组(A组,n=48,予辛伐他汀20 mg/d)和强化降脂治疗组(B组,n=50,予辛伐他汀40 mg/d),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B组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TC、TG、LDL及hs-CRP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05),CIMT降低较A组更显著(P<0.01),颈动脉斑块2、3级显著减少(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CIMT,并可明显消退颈动脉斑块。
王亚蓉韦建瑞陈思伟
关键词:高血压高脂血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