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春霞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原子
  • 3篇课程
  • 3篇课程教学
  • 3篇教学
  • 2篇物理学
  • 1篇电子密度
  • 1篇多光子
  • 1篇多光子过程
  • 1篇研究性
  • 1篇研究性教学
  • 1篇有效哈密顿
  • 1篇有效哈密顿量
  • 1篇原子物理
  • 1篇原子物理学
  • 1篇原子系统
  • 1篇噪声
  • 1篇政教
  • 1篇师范
  • 1篇师范生
  • 1篇师范生培养

机构

  • 6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贾春霞
  • 2篇彭朝晖
  • 2篇刘小娟
  • 2篇姜春蕾
  • 2篇刘明伟
  • 1篇许英
  • 1篇张禹涛
  • 1篇王艳辉
  • 1篇唐海波
  • 1篇罗岸

传媒

  • 2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南昌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逻辑门操控腔内多光子过程中原子最大相干性恢复被引量:2
2016年
考虑初始处于最大纠缠态的两全同二能级原子,将其中一个注入单模真空态腔场中发生多光子共振相互作用,而将腔外原子及腔场视为腔内原子的环境,研究通过操作腔外原子实现腔内原子最大相干性恢复调控.考察对腔外原子作Hadamard门操作及基态测量前后两种情况下,腔内原子约化密度矩阵非对角元时间演化曲线.结果表明:对腔外原子操作前,腔内原子总是处于混合态或经典态,相干性不能恢复;对腔外原子操作后,腔内原子密度矩阵非对角元呈现周期性演化,最大相干性可周期性恢复,而且最大相干性恢复周期随光子数目k增大而变小.通过利用腔场与原子之间的共振相互作用和原子之间的纠缠,可实现腔内原子相干性恢复远程控制,与单光之过程相比,多光子过程更有利于原子相干性的恢复.
罗岸刘小娟彭朝晖刘明伟贾春霞姜春蕾
关键词:多光子过程
面向师范生培养的“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究
2023年
物理学专业课程对于物理学专业师范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何将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原子物理学”课程的特点和师范生培养的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讨论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相关方法,并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物理情怀,以期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好、教学技能佳、思想品德高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物理教师。
张玉青朱中华贾春霞
关键词:原子物理学师范生培养教学改革思政教育
两四能级Ξ型原子系统相位噪声的BangBang控制
2010年
本文给出了由两个四能级Ξ型原子组成的系统当存在相位消相干时的Bangang解耦方案,包括具体的解耦操作。在理想脉冲条件下,BangBang解耦操作能很好地压制量子噪声。
王艳辉贾春霞姜春蕾
关键词:有效哈密顿量
研究性教学在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2015年
固体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文章结合讲授固体物理学的心得和体会,主要从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
许英贾春霞
关键词:固体物理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手段
物理光学共轭波概念教学探讨
2016年
物理光学中定义的共轭波和非线性光学中定义的相位共轭波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包含了前向共轭波和后向共轭波;由于参照入射波的时间相位因子,物理光学中的共轭波容易被理解为后向共轭波,但教材中的共轭波实例实际上又是前向共轭波。建议教学中在以复振幅的复数共轭引入共轭波概念后,强调共轭波的时间相位因子有2种选取方式,具体化为前向共轭波和后向共轭波,省去"波都来自波前的同一侧"等假设和注释。
刘明伟张禹涛贾春霞唐海波刘小娟
关键词:物理光学课程教学时间反演
双模压缩光场作用下电子干涉器件中电子密度的关联
2007年
通过对双模压缩态光场和两个电子干涉器件相互作用的研究,得到了两个电子干涉器件中电子密度的关联,并采用归一化关联函数来描述这种关联,发现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相位差,量子关联可以很好地从双模压缩态光场转移到电子.
贾春霞彭朝晖
关键词:关联函数量子关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