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静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义理
  • 1篇道德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心曲
  • 1篇一体观
  • 1篇责任伦理
  • 1篇致良知
  • 1篇人伦
  • 1篇人伦道德
  • 1篇散曲
  • 1篇诗歌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实验教学改革
  • 1篇实验教学模式
  • 1篇太虚
  • 1篇天枢
  • 1篇万物一体
  • 1篇良知
  • 1篇刘宗周
  • 1篇伦理

机构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雷静
  • 1篇卢桂莲
  • 1篇颜俊松
  • 1篇丁美荣
  • 1篇钟良吉
  • 1篇陈壹华
  • 1篇李琴

传媒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伦理学术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由“角色”转进“责任”:二程责任伦理思想的理念与进路
2023年
二程的君臣共治理念是理学家责任担当精神的典范,通过对《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的诠释,呈现了君臣共治的天道基础、伦理关系,尤其君臣角色伦理与责任伦理的辨证互动。基于天道之公(仁)而有君臣相比(相亲),即君臣和合相保的角色伦理,二程礼学升华了儒家宗法制内蕴的一体共存的价值,角色伦理被拓展为主动对天地万物负责的责任伦理。在君臣责任伦理方面,二程提出“君臣犹父子”之伦常的本分责任,以及师臣之德位的政治责任。实际上清晰地明确了君臣伦常(君臣上下之义)与共治责任(君臣一体之仁)的界限,建构了君位与德位的平衡关系。二程责任伦理学所呈现的仁义并行、德位君位共济的关系,反映了天理相即于人伦日用的本体—方法论,对于考察中国哲学之伦理本位特质,乃至探索“伦理学之为第一哲学”的证成,可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雷静
关键词:角色伦理责任伦理
万物一体观与张载责任思想的义理脉络
2023年
张载哲学的责任承担精神,尤其体现于“横渠四句”与《西铭》,这是20世纪以来哲学史的诠释重点,以及新哲学思考的原点。现有研究已揭示了张载将人伦道德价值奠基于太虚一气、乾坤父母的本体论,并将道德价值落实为主体责任担当,凸显了张载责任精神与其本体论、价值论的关联。但是,张载责任思想的内在理路仍有不少论域值得深入细致思考。
雷静
关键词:万物一体人伦道德《西铭》太虚
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根本职责。文章针对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研究探讨了地方高校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实验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方法。
陈壹华钟良吉李琴卢桂莲颜俊松雷静丁美荣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模式
刘宗周独体论的思想历程与义理建构被引量:1
2022年
独体是刘宗周哲学的核心观念,在其义理建构的思想历程中,呈现了“本体-流行-境界”的论域推进与交相阐发:(1)52岁始提“独”为好恶一机;54岁明确提出“独体”概念,并以好恶一机来诠释独体;66岁指出“好恶之性发为喜怒哀乐”,在体用流行语境中,以好恶一机来界定独体之为主宰流行的枢机、本体含义,确立独体作为心性相即的统体。(2)宗周探讨独体流行主要集中于59岁(丙子之悟)至60岁,认为好恶之意即无善无恶之体,独体是存发一机、中和一性、寂感一体的体用相即的统体,从而彰显了独体作为无滞于善恶的实体(仁体)亦即好恶一机作为主宰流行的枢纽。(3)独体论完成于66岁,体现于“独体即天枢”的境界,“独体-天枢”作为宇宙实体,是心性与天道维度相即贯通的一体,表现为好恶一机(独体)相即于德妙一原(天枢)。
雷静
关键词:刘宗周天枢
张载责任思想的义理脉络
2022年
张载责任思想的本体论基础是“太虚一气—乾坤父母”,因而具有生生之理、价值伦理、道德责任同源同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位天德”来诠释责任,体现了性分即职分的义理,道德本分是责任的内涵。阴阳交感的“感之道”是责任的发生原理,感应是直接触发责任的发生之机(感应之几),由此层层开展为“交感—感应—责任”的因果链条。知礼成性是责任实践的工夫,从而在现实中将性分、道德本分落实为个体的道德行为。“通天下之志”是责任主体的意志特点,责任主体将人己感应活动所反映的众人的公共意志作为自我意志的目标和事项内容,确保责任实践得以实现。由上述梳理而呈现张载责任思想的义理脉络,并通过与现代责任伦理思想的比较,彰显张载责任思想统合道德责任与道德本分,以及转化道德情感为道德理性的实践路径特点。
雷静
王阳明“致良知”工夫心曲考察:以正德年间散曲诗歌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王阳明在明代正德年间提出的“致良知”说不仅是哲学命题,更是其道德实践工夫。探析正德年间王阳明创作的散曲、诗歌等直抒胸臆的文本,将直面“致良知”说产生的心路历程,从而呈现出阳明所强调的“良知即是非”“自致其良知”等工夫关键。阳明由致良知工夫体证得出,良知作为是非标准,而自致其良知的自信,正是对良知作为是非标准的自立自信,其归于万物一体之仁的不容已,这既是士人的为己之学,更是使天下人自致其良知的大同理想。
雷静
关键词:致良知工夫散曲诗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