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 作品数:276 被引量:1,385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机械工程更多>>
- 脉络膜黑色素瘤微循环模式与其组织病理学关系的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脉络膜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与肿瘤内血管生成的因素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参与血管重塑的微循环模式不同于新生血管。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不同微循环模式的形态特点,分析其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因素及肿瘤细胞增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1997年11月至2006年3月保存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标本48例进行回顾分析,应用过碘酸希夫染色法确定4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的微循环模式,并在以544nm波长激发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及其在肿瘤中的分布特点,分析瘤组织中不同微循环模式与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组织病理学因素及核增生抗原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发现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中共有9种微循环模式,其中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在含有上皮细胞的肿瘤组织中的出现率为66.7%,明显多于梭形细胞者中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有环状结构、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的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率分别为18.961±10.995和19.481±12.167,明显高于无环状结构、无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的肿瘤组织的10.261±5.669和12.021±6.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环状结构微循环模式进入回归模型,即环状结构的存在与否对Ki-67表达阳性率影响最为显著(P=0.002)。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的9种微循环模式结构中,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在含上皮样细胞型肿瘤中出现明显增多,而在有环状结构和有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的肿瘤中Ki-67表达明显增高,这种微循环模式可能与临床上表现的肿瘤恶性程度和增牛程度有关。
- 刘雯李彬高飞李辽青孙宪丽
-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生
- 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的临床发生发展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临床工作中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白发退行病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病例平均年龄25.06月,首发症状多为白瞳症(77.19%)、眼红(48.39%)和眼球变小(25.81%),病程为0.5月~4.5年,多出现类似青光服发作、色素膜炎、眼内炎及发热等症状,最终白发退行,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灶内大片坏死、凋亡区及血管退行性改变,部分白发退行病灶中仍可见残存的肿瘤细胞。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眼红、眼球变小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非典型表现,减少误诊;同时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应密切随访观察。
- 喻巍李彬任若瑾孙宪丽李辽青高飞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
- 睫状体神经纤维瘤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分析
- 目的:了解睫状体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对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睫状体神经纤维瘤病例的症状、进展过程、影像学检查(包括UBM, B型超声,MRI等)特点、手术方式及随访2年3个月至9 年的...
- 丁宁魏文斌李彬
- 文献传递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后角膜的光电镜改变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光敏剂行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后角膜的组织学改变。方法碱烧伤有色兔角膜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血啉单醚5mg/kg自耳缘静脉注射,不同的能量密度61.2-52.8J/cm2的氲绿激光照射角膜新生血管根部,不注射血啉单醚并单纯行同等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组作为对照组,PDT治疗后3h、1周、1个月行角膜光电镜检查。结果PDT后3h可见角膜急性炎症反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少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虹膜组织无损伤。PDT后1周角膜炎症反应大部分消失,可见新生血管腔内有无定形物质填塞和许多影子血管。透射电镜显示:PDT组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内线粒体显示出空泡样变,细胞形态不完整。结论血啉单醚作为光敏剂,应用氩绿激光对角膜新生血管行PDT治疗,导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能有效封闭角膜新生血管,对周围组织无明显损伤。
- 黄映湘张风李彬李志辉严伟熊颖周辉
- 关键词:氩绿激光角膜新生血管光动力学治疗
- 重视印迹细胞学检查在眼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印迹细胞学检查被广泛用于眼表肿瘤(上皮细胞及黑色素细胞来源)的诊断及治疗后的随诊.与手术后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相比,印迹细胞学检查技术具有对患者眼表组织无创、操作简便、可提供较为完整和保存良好的上皮细胞等优点.对于某些非手术病例,印迹细胞学检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随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印迹细胞学检查在眼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述,以期引起临床的关注和重视.
- 李彬梁庆丰
- 关键词:眼肿瘤细胞学技术随访研究
- 眼科病理学发展与精准医学被引量:7
- 2016年
- 眼科病理学作为不可缺少的专业,在眼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范围对精准医学的关注和推广以及当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病理学发展面临着生存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论述病理学发展与精准医学的关系,说明精准的病理学诊断是实施精准医学的基础.眼科病理学工作者应将提高眼部疾病病理学诊断的精准性放在首位,以期病理学诊断在未来的眼科精准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李永平李彬
- 关键词:石蜡包埋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长春新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背景 肿瘤细胞对传统化学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化学疗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是RB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其是否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传统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尚不清楚.目的 观察ATRA联合长春新碱对SO-RB50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方法 对SO-RB50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ATRA或不同质量浓度的长春新碱,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别测定ATRA及长春新碱作用48 h后对SO-RB5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常规培养的SO-RB50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TRA组、长春新碱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将不同药物根据IC50量添加至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采用CCK-8法于培养后每24小时检测细胞增生情况,连续测定6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用药72h后不同细胞周期的比例,annexin V/碘化丙啶(PI)法检测各组药物处理48 h后SO-RB50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ATRA作用于SO-RB50细胞的IC50值为12.84 μmol/L,长春新碱为0.11 μg/ml.正常对照组SO-RB50细胞生长曲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但ATRA和长春新碱处理后细胞增生曲线平缓,以联合用药组细胞增生量最低,曲线最平缓.药物作用48 h,正常对照组、ATRA组、长春新碱组和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吸光度(A450)分别为1.078±0.022、0.611 ±0.038、0.596±0.031和0.483±0.030,药物作用72 h分别为1.380±0.021、0.799±0.016、0.668±0.041和0.532±0.03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 115.207,P=0.000;F时间=257.781,P=0.000),ATRA组、长春新碱组和联合用药组A450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SO-RB50细胞经药物处理后72 h,各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TRA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期细胞百�
- 白海霞李彬张浩顼晓琳申令畅颖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长春新碱视网膜母细胞瘤增生
- 葡萄膜黑色素瘤MRI及动态增强研究
- 本研究探讨葡萄膜黑色素瘤MRI和动态增强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表明,MRI对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向球后、颅内侵犯的显示优于超声和CT,DCE-MRI不仅受MVD数量影响,而且受毛细血管...
- 陈青华王振常李彬刘雯鲜军舫杨本涛
- 关键词:葡萄膜黑色素瘤磁共振成像技术微血管密度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62
- 1999年
-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近年来,众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治疗方法的探索上,然而疗效仍不尽人意,复发率居高不下。目前对其治疗和防治复发依然是眼科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免疫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对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综述如下,以期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 刘阳孙宪丽李彬
- 关键词: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免疫病理学细胞生物学
- 葡萄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肿瘤转移和肿瘤所致死亡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53例行眼球摘除手术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患眼眼别、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肿瘤形态、肿瘤大小、继发视网膜脱离等临床特征,以及肿瘤细胞类型、是否侵犯睫状体、巩膜导管、视盘、穿透眼球壁、巩膜浸润等病理特征。手术后随访7.2~66.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7.1个月。分别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各因素与肿瘤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基底直径(x2=10.084)、肿瘤细胞类型(x2=18.974)、肿瘤是否侵犯睫状体(x2=12.968)、巩膜导管(x2=17.814)、肿瘤穿透眼球壁(x2=4.050)、虹膜表面是否有新生血管(x2=9.318)以及手术前高眼压(x2=9.318)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和肿瘤所致死亡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犯睫状体与肿瘤发生转移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4.334,P=0.037);肿瘤细胞类型(x2=5.260)、虹膜新生血管(x2=5.145)与肿瘤所致死亡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手术后20-40个月发生转移和死亡的比例升高。结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预后与其大小、侵犯部位、肿瘤细胞类型等因素相关。手术后20个月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肿瘤转移的发生。
- 朱瑞琳魏文斌李彬顼晓琳
- 关键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