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杰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OPN和B7-H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目的:分析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骨桥蛋白(OPN)和肿瘤标志物B7-H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妇科手术获取的卵巢组织标本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正常组织25例,良性肿瘤2...
- 高义军郝春杰范淑英周红萍刘耘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肿瘤OPNB7-H4
-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DLC-1、BMI-1、C-myc、FHIT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肝癌缺失基因1(DLC-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CIN组织32例、宫颈癌组织47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DLC-1、BMI-1、C-myc、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LC-1、BMI-1、C-myc、FHIT蛋白表达与CIN及宫颈癌组织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及CIN组织中DLC-1、FHIT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DLC-1、FHIT阳性表达率均低于CIN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织(P均<0.05)。CINⅠ级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Ⅱ、Ⅲ级(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DLC-1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BMI-1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C-myc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相关,FHIT表达与FIGO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与宫颈CIN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DLC-1、FHIT表达较低,BMI-1、C-myc表达率较高;DLC-1、BMI-1、C-myc、FHIT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董仙萍王健杨冬梅范淑英郝春杰高义军王阳阳唐艳荣刘耘陈素华
- 关键词:原癌基因C-MYC宫颈上皮内瘤变
- 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原癌基因和肝癌缺失基因-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和肝癌缺失基因-1(DLC-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3例宫颈癌组织为A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为B组,以及20例良性病变宫颈组织为C组。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BMI-1、Cmyc和DLC-1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MI-1、C-myc和DLC-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和C组BMI-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 93±0. 09,0. 29±0. 06和0. 17±0. 03,C-myc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 96±0. 08,0. 29±0. 04和0. 16±0. 03,DLC-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 11±0. 01,0. 83±0. 11和0. 95±0. 1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宫颈癌组织中BMI-1、C-myc和DLC-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均P> 0. 05),与患者的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和分化程度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 <0. 05)。DLC-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BMI-1、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 <0. 01)。结论在宫颈癌中,BMI-1和C-myc呈高表达,DLC-1呈低表达,其均与宫颈癌患者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BMI-1、C-myc和DLC-1可作为评价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 董仙萍王健杨冬梅范淑英郝春杰高义军王阳阳唐艳荣刘耘陈素华
- 关键词:原癌基因肝癌缺失基因-1
-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尿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夜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确诊为BPH的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治疗组(115例)和坦索罗辛组(115例)。坦索罗辛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3个月后分别对夜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夜尿次数少于坦索罗辛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夜尿次数差值大于坦索罗辛组[(1.7±0.5)次比(3.2±1.0)次、(2.6±0.8)次比(1.6±1.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1、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坦索罗辛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大于坦索罗辛组[(3.9±1.4)分比(4.1±1.2)分、(2.8±1.1)分比(3.2±1.0)分、(2.5±1.2)分比(1.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能有效减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尿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宋蕊高双友李敏李立勇郝春杰白建洁李双利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夜尿症认知行为干预坦索罗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