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瑛

作品数:143 被引量:433H指数:11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6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生物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文化科学
  • 8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9篇植物
  • 10篇刚毛藻
  • 9篇驱蚊
  • 8篇藻类
  • 8篇水体
  • 8篇氯苯
  • 7篇水质
  • 7篇轮藻
  • 6篇资源化
  • 6篇木耳
  • 5篇药用
  • 5篇提取物
  • 5篇念珠藻
  • 5篇区系
  • 5篇污水
  • 4篇电磁屏蔽
  • 4篇藻类植物
  • 4篇土壤
  • 4篇聚氨酯
  • 4篇聚氨酯保温

机构

  • 117篇太原师范学院
  • 28篇山西大学
  • 18篇广东工业大学
  • 6篇晋中学院
  • 4篇山西工程科技...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佛山市顺德区...

作者

  • 135篇石瑛
  • 44篇李砧
  • 41篇张猛
  • 35篇谢树莲
  • 23篇杜青平
  • 22篇李艳晖
  • 11篇王捷
  • 9篇赵文婧
  • 7篇胡变芳
  • 7篇宋敏丽
  • 7篇王瑞祥
  • 6篇张育平
  • 6篇王惠玲
  • 6篇冯佳
  • 6篇燕平梅
  • 5篇许燕滨
  • 5篇袁保红
  • 4篇邢勇
  • 4篇单树花
  • 4篇熊开容

传媒

  • 9篇太原师范学院...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生命世界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大学教育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学生物教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17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15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4-二氯苯在褐土中的残留量变化及对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1,4-二氯苯(1,4-DCB)作为农药和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和中间体,在环境中的含量越来越多.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浓度1,4-DCB处理后土壤中药物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对1,4-DCB处理后褐土土壤中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脲酶活性进行测定,用其改变来反应1,4-DCB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4-DCB处理30 d后,土壤中1,4-DCB残留保持在44%~50%;1,4-DCB处理后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酶活性峰值因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不同而不同.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改变趋势不同,1,4-DCB处理后土壤脱氢酶活性降低.两种酶活性与1,4-DCB处理浓度之间均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与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变化结果不同,1,4-DCB处理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随着处理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因此,土壤中不同酶活性对1,4-DCB污染产生了不同的响应.
石瑛杜青平李砧张猛
关键词:1,4-二氯苯土壤酶氧化还原酶脲酶褐土
念珠藻属植物nifH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念珠藻(Nostoc)固氮过程关键在于固氮酶的催化,而固氮酶复合物中的铁蛋白(NifH)是由高度保守的nif H基因编码的,该基因是进化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功能基因之一。该研究选取念珠藻属及近缘类群的nif H基因序列共40条,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运行PAML4.9软件,对nif H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使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检测该基因的选择位点,探讨nif H基因的适应性进化特征。结果表明:(1)最大似然树显示内类群中该研究物种共分为6个分支(A、B、C、D、E和F),其中D和E是2个大的分支,每个大分支中又各包含2个特殊的小分支A、F和B、C,其中F分支包含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采集到的9株念珠藻,A分支包含F分支及该研究测定序列的4株葛仙米,B分支包含本研究测定序列的4株地皮菜和3株未定种的念珠藻,C分支包含NCBI数据库中下载的5株念珠藻、鱼腥藻序列和本研究测定序列的1株念珠藻。(2)在所分析的3种进化模型中,仅通过分支-位点模型检测出14个统计学上显著的正选择位点,即1F、2S、3S、4T、5A、6F、7F、8I、9S、10C、17I、27Y、29D和31R位点,表明念珠藻属植物的nif H基因发生了适应性变化,分支-位点模型是研究藻类基因适应性进化较好的模型。
王捷徐羽石瑛王清华孟志龙谢树莲
关键词:念珠藻适应性进化
内生真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对内生真菌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包括内生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制、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增强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抗逆性、对植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等,对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珍稀活性成分的生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石瑛
关键词:内生真菌植物保护生长发育
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收集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收集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架、安装箱、支撑臂、第一支撑杆、往复电机、板链、齿轮轴和滚轮道,所述安装箱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右表面,所述安装...
李艳晖李毓喆张猛石瑛李砧
文献传递
一种水源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源取样装置,包括长板,长板的顶部固定有顶板,长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且第一矩形槽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取样瓶,并且取样瓶的顶部插设有盖板,第二矩形槽的一侧设置有标识板,取样瓶的一侧设置有用...
孟志龙吕文娟王捷石瑛
基于席夫碱配体构筑的Ln_(2)^(Ⅲ)配合物的结构、荧光性质及生物活性被引量:4
2023年
以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E)-N′-(3-乙氧基-2-羟基亚苄基)-3-羟基吡啶甲酰肼)为配体,与Ln(acac)_(3)·2H_(2)O(Ln=Tb、Ho、Er;acac-=乙酰丙酮根)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得到了3例新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n_(2)(acac)_(2)(L)_(2)(C_(2)H_(5)OH)_(2)](Ln=Tb(1)、Ho(2)、Er(3))。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3的结构主要由2个Ln^(Ⅲ)离子、2个乙酰丙酮根(acac^(-))、2个L^(2-)及2个C_(2)H_(5)OH组成,中心Ln^(Ⅲ)离子通过2个μ_(2)-O原子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Ln_(2)O_(2)核心。固体荧光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表现出TbⅢ离子的荧光特征发射峰。此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_(2)L和稀土离子相比较,配合物1~3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凝胶电泳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3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
辛晓艳陈凤姣李文钰王捷杨晨李敏石瑛王文敏
关键词:荧光性质生物活性DNA作用
科学探究环境下5E教学模式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分析中学生物学课堂存在理论与实验教学脱节、实验学时过少的问题,阐述指向科学探究的5E教学模式,指出可以利用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人教版“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中“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利用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李艳晖刘莉妹石瑛赵晓燕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
不同氮磷比和Fe^(3+)浓度对刚毛藻生长繁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将刚毛藻放在不同Fe3+浓度人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研究不同N/P、不同Fe3+浓度对刚毛藻增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Fe3+浓度在藻类生长过程中都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在N/P为40、含0.6 mg/L Fe3+的培养基中,刚毛藻生长9 d,生物量最大。
张猛石瑛丁义晶
关键词:刚毛藻培养基PFE
太原市野生毛茛科中草药植物资源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太原地区的药用毛茛科植物资源有14属,36种.文章探讨了其分布特点,药用价值,并对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石瑛李砧王惠玲
关键词:毛茛科药用价值
nano-ZnO对斑马鱼鱼鳔发育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根据鱼鳔发育的不同阶段,从受精后0 h(0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0 hpf)开始对5个发育阶段(0 hpf~孵化前、0~120 hpf、0~168 hpf、孵化后~120 hpf、120~168 hpf)的斑马鱼进行nano-ZnO暴露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nano-ZnO对斑马鱼鱼鳔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ZnO悬浮液中溶解的Zn^2+不是导致斑马鱼死亡和鱼鳔缺损的唯一或主要原因.nano-ZnO暴露浓度越高,斑马鱼的死亡率和鱼鳔缺损率越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15 mg·L^-1 nano-ZnO可造成90%的斑马鱼鱼鳔缺损和死亡,10 mg·L^-1 nano-ZnO可导致斑马鱼鱼鳔面积缩小70%.斑马鱼鱼鳔早期发育阶段(0~168 hpf)对nano-ZnO敏感度大小为:出芽阶段(0 hpf~孵化前)>充气阶段(孵化后~120 hpf)>充气完成阶段(120~168 hpf).斑马鱼鱼鳔的发育面积和发育时间也受nano-ZnO暴露染毒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斑马鱼死亡率和鱼鳔缺损率(鱼鳔发育)之间存在相关性(r=0.978,p<0.01).这表明斑马鱼鱼鳔的发育缺损是造成斑马鱼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nano-ZnO对斑马鱼鱼鳔的影响机理,尤其是对鱼鳔出芽阶段和充气阶段的致毒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刘涛杜青平秦春怡林俊熙彭皇强石瑛雷施恩周奕彤
关键词:斑马鱼鱼鳔发育阶段毒性效应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