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静
- 作品数:67 被引量:3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心脏功能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ALCAPA及先天性CLMCA-A-附27例临床分析
- 背景 ALCAPA (ALCAPA)及先天性CLMCA-A (CLMCA-A)是两种极为少见的影响心脏功能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本研究旨在阐述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1984年4月至2012年7月,北京安...
- 肖燕燕梁永梅焦萌戴辰程顾燕韩玲金梅丁文虹耿斌张桂珍王霄芳郑可郭保静
-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分类及转归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82例(男女比1.16∶1,中位年龄48个月)按不同标准行临床分组研究:包括主动脉瓣解剖形态,合并的心内畸形及不同的干预手段等,通过随访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评估其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1本组病例单纯AS36例中,10例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11例选择外科手术9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另15例随访观察;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患儿46例中,14例选择外科手术同时矫治AS及其他合并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的部分病例因AS轻度未处理主动脉瓣,随访AS程度减轻。2瓣膜形态与疗效:40例三叶主动脉瓣(TAV)中,有13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41例二叶主动脉瓣(BAV)中,22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按BAV及TAV分组,本组提示同种干预方式时的即刻和中期压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3干预方式与疗效:33例AS矫治成功的患者中,10例PBAV及23例AVP分组比较,发现在同种瓣膜形态时,即刻和中期压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主动脉瓣反流无明显加重。结论:PBAV或AVP治疗对BAV与TAV的AS患儿,早、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儿童AS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随诊治疗方案。
- 顾燕金梅丁文虹王霄芳郭保静郑可梁永梅肖燕燕焦萌
- 关键词: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成形术二叶主动脉瓣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与外科治疗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比较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可控制性强、患者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本研究主要从炎症反应、心肌损伤的角度探讨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异同。
- 梁永梅韩玲金梅郑可郭保静张桂珍肖燕燕苏俊武张辉
- 关键词: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损伤炎症反应外科治疗住院时间先心病
- 肺动脉内隧道术治疗婴幼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超声心动图随访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内隧道术治疗婴幼儿左冠状动脉起源肺动脉 (ALCAPA)疗效。方法 对 5例肺动脉内隧道术矫治ALCAPA患儿 ,于手术后出院前及门诊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全部患儿重建之左冠状动脉 /肺动脉内隧道通畅 ,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 ,射血分数显著增加 ,术后 2~ 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肺动脉内隧道术可以显著改善ALCAPA患儿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随访能够显示内隧道通畅情况、心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及术后残留异常。
- 李永青罗毅金梅韩玲吴邦骏郭保静苏俊武张辉
-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超声心动描记术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在儿童心导管术后股动脉血栓治疗中的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在儿童心导管术后股动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心导管术后24 h仍存在股动脉血栓的1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转归。所有患儿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股动脉血栓。结果10例患儿中男2例、女8例;月龄9~80个月,平均(32±24)个月;体质量5.8~17.5 kg,平均(12±4)kg。10例患儿中7例为动脉导管未闭,1例为法洛四联症,1例为房间隔缺损,1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股动脉血栓发生率为0.84%(10/1189)。7例为股总动脉闭塞,1例为股浅动脉闭塞,1例为股总动脉合并股浅动脉血栓闭塞,1例为股总动脉中度狭窄,血栓长度0.7~2.7 cm。7例患儿于股动脉血栓形成第2天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1例于第3天应用,2例于第5天才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3~28 d,平均(10±8)d。口服阿司匹林最终治疗剂量2.0~4.6 mg/kg,平均(3.2±0.8)mg/kg。所有患儿经治疗后股动脉血流均恢复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皮肤温度恢复正常。随访1~33个月,所有患儿超声多普勒提示股动脉血流通畅,血栓均未复发。治疗期间无出血、过敏、皮疹、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心导管术后股动脉血栓安全有效。
- 戴辰程何楠肖燕燕王霄芳郭保静焦萌梁永梅李刚金梅
- 关键词:心导管术股动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临床治疗经验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动脉导管未闭残余分流(rPDAs)是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探讨此类并发症再次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39例rPDAs患者(外科结扎术后38例,介入治疗术后l例)施行了经导管封堵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17(5,33)岁,初次手术关闭后经导管干预中位时间为6(1,15)岁,中位体质量28(17,53.5)kg。结果:39例rPDAs均封堵成功,最常见的rPDAs的形态是漏斗型,中位直径2.4(2,4.3)mm;封堵器材的使用:3例使用可控弹簧圈,6例使用ADO-Ⅱ封堵器,28例使用普通蘑菇伞封堵器,2例使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本组患者中33例(85%)使用经典的顺行经肺动脉入路封堵,其中11例通过网篮抓捕建立轨道。6例患者因rPDAs细小穿刺股动脉,通过逆行入路封堵。结论: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的残余分流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吕震宇金梅王霄芳郭保静王志远杨一妃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心脏外科手术
- 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生理双向Glenn手术后的经皮介入治疗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通过多种介入治疗方法,优化单心室生理双向Glenn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单心室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手术)后患儿(者),选择性行经皮主-肺动脉侧支栓堵术、体静脉侧支栓堵术和/或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等介入治疗.结果 22例接受介入治疗,男16例,女6例;年龄3.3~18.9岁,平均(9.3±4.2)岁;体质量13~54 kg,平均(29±13) kg.双向Glenn术后(3.1±3.8)年行介入治疗.栓堵主-肺动脉侧支12例,封堵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11例,肺动脉球囊扩张6例;6例同时行两种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9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7例正等待Fontan手术,6例暂不宜行Fontan手术者仍随访中,临床状态稳定.结论 单心室行双向Glenn术后,通过个体化的经皮介入治疗方案,可优化治疗效果,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凌雁郭保静张陈顾虹戴辰晨李强强金梅刘迎龙
- 关键词:单心室双向GLENN手术经皮介入治疗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20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自1987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PS 202例,PA/IVS 2例,男性116例,女性88例,年龄3个月~40岁,平均4.25岁,体质量5~60 kg,平均(17.32±8.85)kg,发绀34例。完善心电图、心脏X线像、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并完成PBPV。结果:PBPV 204例,成功200例,成功率98%。PBPV术后,导管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30.84±15.05)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75.75±30.04)mmHg明显下降,P=0.001。4例失败病例中,1例因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导丝难以到达肺动脉,取消PBPV。第2例导丝送入肺动脉出现循环不稳定取消PBPV。第3例PA/IVS,射频打孔成功后球囊扩张时出现心包填塞,转外科手术。第4例术中球囊扩张时右心室流出道撕裂致心包填塞,抢救无效死亡。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PBPV治疗PS及PA/IVS安全有效。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
- 王霄芳金梅吴邦骏郑可郭保静梁永梅肖燕燕李伟韩玲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
-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意义、临床经验、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PDA 348例临床资料。男性226例,女性122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岁7个月,体质量:4.5~18 kg,平均10.2 kg。常规右心导管检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PDA最窄处内径2.5~8.2 mm(平均3.97 mm),QP/QS 1.1~17.6(平均3.54)。肺动脉高压252例(72.4%),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显著下降。封堵后29例(8.3%)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均于封堵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345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99.14%。3例封堵器移位,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及适应证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大多数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
- 郑可金梅王霄芳郭保静梁永梅肖燕燕李伟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在外科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评价肺血减少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术后,补充性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15例患者,肺血减少性先心病外科根治或减状手术后的补充性介入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3.7岁。病种及外科手术方式包括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或减状术5例,右心室双出口Glenn术3例,肺动脉闭锁根治术3例,Glenn术1例,单心室Glenn术2例及共同动脉干根治术1例。介入治疗情况:1.体肺侧枝血管封堵术10例,其中因肺出血而急诊封堵术3例,体肺侧枝血管肺静脉瘘1例。2.因Glenn术后奇静脉扩张窃血、血氧饱和度下降行奇静脉封堵1例。3.外科术后肺动脉狭窄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4例。结果:介入治疗达到预期效果,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可作为一些复杂先心病外科术后,有效的补充性治疗手段。
- 郭保静刘天洋王霄芳梁永梅郑可金梅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