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离散元法的玉米籽粒建模被引量:5
- 2018年
- 对十余个品种玉米籽粒的几何形状、尺寸参数及各尺寸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球充填的单个玉米籽粒和玉米籽粒群体的建模方法。以2个品种玉米籽粒为例,通过玉米籽粒堆积试验和"自流筛分"试验的试验结果与其离散元法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当单个玉米籽粒模型的充填球数为16时,所建立的玉米籽粒群体与实际玉米籽粒群体较相近,由此初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玉米籽粒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如何使用玉米籽粒模型和离散元法对粮仓卸料过程进行分析。
- 王扬王晓梅陈泽仁于建群
- 关键词:农业工程离散元法玉米籽粒优化设计
- 大豆籽粒形状和尺寸分析及其建模被引量:21
- 2018年
- 为建立大豆籽粒的离散元法分析模型,对大豆籽粒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由测试分析可知,大豆籽粒的几何形状与椭球近似,三轴尺寸均服从正态分布,三轴尺寸中主尺寸与次尺寸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球充填的大豆籽粒建模方法,即将大豆籽粒的几何形状简化成椭球形,以实际大豆籽粒的各三轴尺寸平均值作为椭球的三轴尺寸,采用球充填方法建立椭球(单个籽粒)的分析模型;选单个籽粒分析模型的主尺寸,按正态分布随机生成,次尺寸通过与主尺寸的关系计算得出,由此建立具有不同尺寸及分布的大豆籽粒群体模型。以2个品种大豆籽粒为例,通过堆积试验和本文提出的"自流筛分"试验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当充填球数为5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接近,初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大豆籽粒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王扬吕凤妍徐天月于建群
- 关键词:农业工程离散元法大豆籽粒
- 基于虚拟仿真的农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 2023年
- 农业工程学科实验需要模拟农田、农机和农业作业等实际环境,基于传统实验带来的限制,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对实验对象或过程的模拟和再现,并对多种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本文通过对虚拟技术与农业工程学科实验特点的深入剖析,明确虚拟仿真技术在农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优势,提出一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明晰虚拟仿真技术在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方面的作用,设定教学模式评价指标、采集数据并分析评估结果、提出优化策略和建议,进一步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农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中的挑战与前景,为高校农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为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 于亚军于建群周德义隋媛媛王扬
- 关键词:农业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 基于DEM和MBK耦合的CAE软件研制被引量:3
- 2015年
- 为分析复杂运动方式机械部件与颗粒的接触作用,基于多刚体运动学(MBK)建立复杂运动方式机械部件的离散元法(DEM)分析模型,实现多刚体运动学与三维离散元法的耦合,在此基础上研制复杂运动方式机械部件与颗粒接触作用过程的仿真分析软件,实现与三维CAD软件的集成,开发一种集设计与性能分析为一体的CAE软件——AgriDEM。实例验证了该软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付宏管秋月王扬徐静于建群
- 关键词:离散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
- 基于AgriDEM软件的小麦根系建模与试验验证
- 2025年
-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AgriDEM,建立了小麦单条根和整株根系的离散元模型。然后,通过单条根的拉伸试验和仿真,确定了不同含水率(6%、15%和27%)下单条根的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并对平行粘接模型的各项粘接参数进行标定和优化。通过土壤堆积角试验和仿真,确定了土壤仿真使用的“黏颗粒”接触力学模型各项参数。最后,进行了单条根埋入土壤中的拉拔试验以及实际根系在土壤中的拉拔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中单条根和实际根系受到的平均最大拉拔力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由此证明了所建立的单条根和整株根系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收获后耕整地过程的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 赵瑾汶于建群孙凯孙永昌王扬梁留锁于亚军
- 关键词:离散元法小麦根系根土复合体拉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