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丹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青藏高原
  • 3篇地震
  • 3篇青藏高原东南...
  • 3篇走滑
  • 3篇南缘
  • 2篇断层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貌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意义
  • 1篇地震滑坡
  • 1篇地震空区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地震预报
  • 1篇地质
  • 1篇地质雷达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第四纪
  • 1篇断裂带

机构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作者

  • 8篇马丹
  • 7篇吴中海
  • 6篇李跃华
  • 5篇刘艳辉
  • 5篇李家存
  • 5篇蒋瑶
  • 4篇周春景
  • 2篇张克旗
  • 2篇田婷婷
  • 1篇马志邦
  • 1篇赵根模
  • 1篇叶培盛
  • 1篇张迪
  • 1篇赵希涛
  • 1篇冯卉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震地质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川西理塘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遥感影像标志被引量:30
2014年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直观性、时效性以及不受其他外部因素制约的特点,在活动断裂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的基础上,综合利用Landsat ETM、ALOS、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ASTER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关键地段的野外实地考察,对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藏东-川西高原地区的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该断裂带整体呈不连续的北西-南东向弧形展布,全长可达400km左右。根据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对其进行分段,自北西向南东可分五段,依次为:卡贡断裂、章德断裂、毛垭坝断裂、理塘断裂及康嘎-德巫断裂。综合分析不同断裂段的影像特征、错断地貌特征及现代地震活动情况表明,整条断裂带南段的毛垭坝-理塘-德巫断裂段的影像特征最明显、最连续,活动性明显较北段显著,这一特征可能暗示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速率有自西向东加快的趋势。
马丹吴中海李家存李跃华蒋瑶刘艳辉周春景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诱发滑坡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被引量:26
2014年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造成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笔者在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结合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航片影像数据,以目视解译为主,共提取了542处地震滑坡,并首次发现了13处古地震滑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玉树地震滑坡主要包括崩塌、狭义的滑坡和土溜等3种类型。其中地震崩塌占到了90%以上,按其物质成分可进一步划分为碎屑型崩塌、碎屑流型崩塌和岩崩等3类。地震滑坡的空间展布特征显示,该区80%以上的地震滑坡集中分布在以玉树活动断层为轴的长约95km、两侧宽2km的廊带区内,并与发震断层距离和宏观震中有很好的相关性,其高密度区与同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段性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体现出典型的走滑型发震断层的控灾特点。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山体坡度、坡体形态、临空面高度和地层岩石与岩体完整度等因素对地震滑坡总体分布的影响。对古地震滑坡的初步研究发现,古地震滑坡的规模、期次和分布特征间接地反映出玉树断裂带在全新世期间曾发生过多次震级强度明显大于本次玉树7.1级地震的古地震事件,这为更深入探索玉树断裂带古地震事件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研究途径。此外,地震滑坡分布与地表破裂和极震区破坏程度之间的密切空间关系指示,地震滑坡也可以成为快速圈定宏观震中以及开展极震区地震烈度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蒋瑶吴中海李家存马丹周春景李跃华刘艳辉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震滑坡走滑断层
利用地面激光与地质雷达综合探测活断层浅层三维结构——以川西理塘毛垭坝盆地北缘正断层为例被引量:9
2019年
快速获取活断层的高精度微地貌形态和对应的浅层三维结构是揭示活断层浅地表形迹与活动特征的关键。文中综合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地质雷达技术,以川西理塘地区毛垭坝盆地北缘主边界断裂禾尼段的正断层崖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该处正断层错动2期最新地貌面的精确地表垂直位移量和浅层二维地质雷达图像,并初步建立了基于地面三维激光与地质雷达的活断层微地貌精细化三维测量方法,构建了断层崖微地貌的精细三维模型和浅表三维图像,揭示了正断层崖处发育的伸展地堑结构,同时初步实现了断层微地貌地表地下三维数据的一体化融合显示及相互解译。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快速、高效、无损地获取大范围内的活断层微地貌及浅层结构的多层次、多视觉的空间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对活动断层微地貌形态与浅层结构进行快速调查与研究的精度和认识水平,也为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活断层的空间分布与变形特征、活动习性和多期古地震遗迹等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方法支持。因此,对该方法的继续探索和完善,将显著提升和扩展其在活断层定量化和精细化研究中的实用性及应用前景。
张迪张迪吴中海李家存马丹马丹
关键词:地质雷达活断层微地貌
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标志及其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玉树断裂带位于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北西段,是一条总体呈NWW向展布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沿断裂带发育错断水系与冲沟、拉分盆地、地震地表破裂与断裂破碎带等一系列反映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典型地质一地貌标志。在室内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舍最新的野外实地调查成果,对沿玉树断裂带上反映其左旋走滑活动的地质一地貌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断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玉树断裂带总长约150kin,总体走向120-130°,自西向东可划分为呈左阶雁列分布的陇蒙达一结隆段、结隆一结古段和结古一查那扣段3段。沿该断裂带发育的串殊状拉分断陷盆地规模的大小反映出玉树断裂带自西向东拉张效应逐渐减弱、挤压效应逐渐增强的特点。玉树2010年7.1级地震的宏观震中处于晚第四纪活动性最为显著的中段,而仪器震中恰好处于该断裂带的不连续部位,进一步证明雁列走滑活动断裂带上的不连续部位通常是强震活动的初始破裂区域.
李跃华吴中海叶培盛马丹刘艳辉蒋瑶李家存周春景
关键词:青藏高原
青海玉树地区探槽和剖面揭露的全新世含炭地层及其气候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对青藏高原东南部青海玉树地区的39个泥炭和含炭砂土样品进行了AMS14C年龄测试,这些样品来自于为研究玉树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和2个剖面.通过分析泥炭层及其他含炭地层的宏观岩性及其中样品的AMS14C年龄,将玉树地区的全新世含炭地层的沉积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早全新世,10100~6000a BP,非常适宜泥炭的形成;阶段Ⅱ:中—晚全新世,6000~3500a BP,较不适宜泥炭的稳定形成,沉积物中含炭量相对减少,碎屑增加,颜色变浅;阶段Ⅲ:晚全新世阶段,3500~1500a BP.该阶段的气候总体变的更加干旱和凉爽,基本上不能形成泥炭,碎屑沉积在持续增加;阶段Ⅳ:1500a BP以来:自1500~1100a BP,气候可能更加干冷,沉积物中主要为碎屑沉积;1100a BP以来,受中世纪暖期气候变化影响,在本区许多地貌单元近地表形成一层灰黑色的炭质层.这4个阶段与红原泥炭所反映的全新世气候变化波动趋势能较一致.气候、地貌和构造因素三者共同控制本区域内泥炭和炭质层的发育和形成.
张克旗吴中海尼玛次仁冯卉李家存李跃华马丹刘艳辉蒋瑶周春景田婷婷
关键词:泥炭气候变化全新世
地震空区法在大地震危险性初判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以ARCGIS系列软件和VS 2010、SQL Server 2008为平台,通过融合集成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在初步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构造空间数据库系统基础上,利用地震围空区方法,针对研究区进行区域大地震危险性中长期预测分析。通过地震信息分时间、分震级的整理与数据输出,分析汇总了11例M≥7.0大震震例的地震空区活动图像以及围空区发震震级与围空区特征与参数。在总结出的经验公式基础上,进一步利用1950—2012年的M≥5.0地震数据,对该区地震围空区的发生与发育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对未来可能发生大震的发震位置及震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带所围限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存在6个比较突出的与区域重要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带或断裂带相对应的大地震围空区,分别是错那—沃卡裂谷,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南汀河断裂—红河断裂,畹町断裂—南汀河断裂,澜沧—景洪断裂东段。这些围空区中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与历史地震活动状况也都显示出未来几年至几十年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在今后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应给予特别关注。应用实践表明,通过活动构造数据库的建设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对区域大地震围空区的动态分析、辨别及大地震危险性初判。
刘艳辉赵根模吴中海李跃华马丹蒋瑶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地震危险性地震预报
新疆赛里木湖的湖滩岩特征、时代及其对MIS3阶段湖面变化的指示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在对西天山赛里木湖盆地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与5万填图基础上,发现沿该湖泊的不同湖岸阶地上都不同程度地发育了可指示湖面变化的湖滩岩。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典型的湖滩岩最常见于高出现今湖面7.1-9.4 m和33.4-39.4 m的低、高两级湖积台地上。对湖滩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湖滩岩主要由内碎屑、藻团块、陆源碎屑、胶结物和填隙物等构成,胶结物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夹少量文石,表明赛里木湖周边的湖滩岩为典型的方解石胶结砂屑砾屑岩。湖滩岩样品的U系年代测试结果表明,低、高两级台地上的湖滩岩主要形成于距今24.8±1.5 ka至27.6±1.5 ka和55.4±3.8 ka的晚更新世晚期,大致对应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阶段早期和末期的相对暖湿气候阶段。湖滩岩及其测年结果指示,赛里木湖最近一期最高湖面出现在距今55.4 ka左右末次间冰阶早期,其后由于气候的干旱化,湖面整体处于逐步下降过程,在相对暖湿期间经历了多次湖面相对稳定期并形成湖滩岩。
陈明勇徐胜利吴中海李跃华赵希涛张克旗马志邦马丹田婷婷
关键词:湖面变化末次冰期
遥感技术在川西理塘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强震活动一直是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从地球科学角度看,地震活动是断裂活动的直接体现。世界强震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强震的发生都与第四纪特别是晚第四纪断层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掌握活动断裂带的分布、几何结构及运动特征,...
马丹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