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
- 作品数:29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模拟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土壤模拟降雨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土壤模拟降雨装置,属于模拟降雨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框架,其顶部设置有降雨装置,底部设置有四周密闭的土壤堆积盘;土壤加热带,其设置于土壤堆积盘上;控温器,其用于控制土壤加热带改变土...
- 袁雨瑾李青松陈国元李国新戴惠林
- 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铜的吸收机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应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对铜(Cu)的短期吸收动力学、各亚细胞组分吸收动力学以及Cu的释放研究,探讨了两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对Cu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①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均对Cu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两种植物最高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Vmax(DW)为2μmol·(g·min)-1,P>0.05];②在2μmol·L-1Cu溶液中暴露不同时间(0~96 h),两种沉水植物叶片和茎中各亚细胞组分的Cu含量均迅速增加并约在12 h后达到平衡.各时间处理下,两种植物叶片富集的Cu含量均显著高于茎(P<0.05),并且叶片中的Cu均主要分布在细胞壁(>60%),其次是可溶部分和细胞器;③两种植物相比,黑藻叶片细胞壁中富集的Cu含量显著高于狐尾藻,而细胞内富集的Cu含量差异不显著.轮叶黑藻对Cu的富集和释放能力均高于穗花狐尾藻.
- 薛培英李国新赵全利
- 关键词: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铜亚细胞
- 厦门湾海域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与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7
- 2009年
- 本研究测定了厦门湾海域沉积物中的AVS(acid volatile sulphide)、TOC(total organic carbon)和重金属SEM(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SEM和TOC、AVS的关系,结果表明TOC不是该区沉积物中AVS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该区域∑SEM的分布模式主要由SEMZn、SEMCu的分布模式决定。利用AVS归一化的方法评价沉积物中有毒金属化学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站点∑SEM/AVS>1,沉积物∑SEM-AVS的差值均0<(∑SEM-AVS)<5,说明该区存在潜在的重金属生态风险。
- 李庆召颜昌宙李国新张娴王灶生
- 关键词:SEMAVSTOC
- 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及生物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介绍了目前环境中存在的几种主要典型的人工纳米颗粒物的性质特点,并综述了不同纳米材料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同时对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生物毒性相关领域进行介绍,阐述了纳米颗粒对生物的可能致毒机理。最后文章总结了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毒性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需要拓展与深入的研究方向,希望有助于促进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提高对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的认识及降低纳米材料的生态风险,推动纳米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
- 李国新赵超
- 关键词:环境行为生物毒性
- 兼氧水解-加压接触氧化塔处理含盐吡虫啉废水被引量:2
- 2008年
- 对兼氧水解-加压接触生物氧化塔处理高含盐吡虫啉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兼氧水力停留时间、氧化塔压力、氧化塔容积负荷、农药废水含盐质量分数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废水经水解预处理后,其COD从5 000 mg/L降至3 500 mg/L左右,可生化性明显提高,BOD5/COD由0.20升高到0.351;加压接触氧化塔在压力p为0.2—0.3 MPa,体积负荷Nv<18.2 kg/(m3.d)时,其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其极限含盐质量分数可达2.8%;该组合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时间短、占地少、适用性强、耐盐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处理高盐工业废水。
- 巩有奎李国新
- 关键词:容积负荷吡虫啉废水
- 多波长UV-LED灯带协同氯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波长UV‑LED灯带协同氯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反应容器、电动搅拌器、全石英玻璃光源保护冷阱、多波长UV‑LED灯带、紫外光谱水质分析仪、加补氯装置、PLC控制面板和复数个余氯计;反应容器设有进水管...
- 李青松李国新陈国元李锐李霞江湘婷陈文超
- 文献传递
- 穗花狐尾藻对镉的生物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沉水植物吸附处理低浓度重金属是一项清洁和廉价的技术。研究了接触时间、pH值、初始质量浓度、共存Ca2+条件下,穗花狐尾藻对Cd的生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过程较快,在20 min内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拟合该吸附过程(R2=0.9996),且Cd吸附量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偏差控制在4.89%以下)。pH值显著影响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量。在初始Cd质量浓度为36 mg/L条件下,Cd吸附量在pH=5.0时达到最大(qe=17.73 mg/g)。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Langmuir模型对穗花狐尾藻吸附Cd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对Cd2+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Cd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34.97 mg/g。运用Langmuir模型参数计算所得的Cd吸附量与其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除2个点的数据外,其余点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控制在10%以下)。当温度为5-25℃时,升温有利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属于自发的吸热过程。溶液中共存的Ca2+不利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
- 李国新陈国元李青松王蕾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生物吸附镉穗花狐尾藻LANGMUIR模型
- 污水回用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被引量:29
- 2009年
- 污水回用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污水回用方面同样获得了很大成就,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目前污水回用现状及污水回用技术,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 李国新颜昌宙李庆召
- 关键词:深度处理回用资源化技术
- 射流曝气-压力式接触氧化塔氧传质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容积负荷和不同压力下压力式接触氧化塔的COD去除率,并据此推导出反应器的氧转移效率和充氧动力效率.结果表明:容积负荷<18.1 kg/(m3.d)时,其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压力增加至0.3 MPa时,COD去除率可增加19%;压力式接触氧化塔氧转移效率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动力效率随压力的增加有所降低,但耗电性能略有降低.
- 曹亚玲巩有奎李国新
- 关键词:氧转移效率
- 穗花狐尾藻铅吸附特征与机理被引量:4
- 2013年
- 为探讨沉水植物对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吸附特征,研究了不同重金属质量浓度及pH影响下,穗花狐尾藻鲜样在单一、二元和三元金属离子体系中对Pb2+的生物吸附特征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一Pb2+体系中,穗花狐尾藻对Pb2+的吸附能力随pH的升高而增强;当初始ρ(Pb2+)为100 mgL、初始pH为6.5时,Pb2+吸附率可达80.95%.Cu2+和Zn2+的存在负向干扰穗花狐尾藻对Pb2+的吸附;当初始ρ(Cu2+)和ρ(Pb2+)均为250 mgL时,Cu2+干扰下Pb2+吸附量降低为单一体系中Pb2+吸附量的62.40%.Sips和Langmuir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模拟,穗花狐尾藻对Pb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ax)可达52.12 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OH、—C=O、—COOH、C—O及C—H为主要作用基团.吸附Pb2+后,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增加,ρ(Ca2+)和ρ(Mg2+)与初始ρ(Pb2+)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Ca2+=0.943,P<0.01;RMg2+=0.915,P<0.01).Pb2+更易与Ca2+和Mg2+产生离子交换而被吸附.
- 李国新颜昌宙赵超王蕾
- 关键词:铅穗花狐尾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