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林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非人灵长类的亲缘选择被引量:1
- 2013年
- 亲缘选择是动物进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非人灵长类因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是亲缘选择研究领域的重要类群。动物进行亲缘选择的前提是亲缘识别,并常通过社会行为的亲缘偏向表现。因此,本文从非人灵长类的亲缘识别机制和亲缘关系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熟悉性和表现型匹配是目前普遍认同的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机制,同时这两种机制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可能共同在灵长类的亲缘识别中起作用;在非人灵长类中,亲缘关系是影响社会行为模式的主导因子,它影响着多种灵长类个体的友好行为、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的选择,同时亲缘偏向行为在不同物种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亲缘选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灵长类的行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两种亲缘识别机制的异同以及在实际研究中利用亲缘选择理论解释非人灵长类社会行为的局限及可能原因。目前,对非人灵长类社会中的亲缘选择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依然存在诸如汉密尔顿规则参数估计和新大陆猴的亲缘选择研究案例的难点,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 吴林林郭松涛齐晓光张培李保国
-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亲缘关系社会行为
- 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成年雄性的亲缘偏向行为
- 亲缘选择理论认为个体与亲属间的友好合作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广义适合度,在社会性动物中,友好行为也存在普遍的亲缘偏向,然而,亲缘偏向行为在不同种群中的具体表现却不尽相同,在大部分猴亚科中,个体的社会行为具有明显的母系亲缘偏向...
- 吴林林
- 关键词:秦岭川金丝猴亲缘关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