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能
- 作品数:8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千岛湖姥山岛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次生演替及机理研究
- 千岛湖地区的次生群落,因其形成时间一致,受到较好的保护,是研究次生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本文通过设立固定样地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了千岛湖姥山岛马尾松群落特征、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优势种幼苗的光合特性,其研究结果如下...
- 熊能
- 关键词:马尾松群落特征种群结构光合特性
- 文献传递
- 濒危植物夏蜡梅花的形态变异被引量:12
- 2010年
- 研究了不同地理位置的3个夏蜡梅自然种群间以及种群内花部形态变异,并对3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花部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各性状总的平均变异系数在6.293(内瓣长)~46.90(花柄长)之间,种群间总的平均变异系数在13.430(DMS)~15.7208(DLS),因此认为夏蜡梅花的表型性状无论是在物种水平还是在种群水平都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中又以大雷山种群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部分指标分化显著或极显著,13个指标在种群内的变异占了总变异的82.9%,这说明夏蜡梅种群内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由此可以推测遗传上的多样性是形成夏蜡梅花部形态变异的主导因素;种群间平均变异组分占了17.1%,表明花部形态在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分化;聚类分析显示距离较近的大明山种群和龙须山种群先聚在一起,表型差异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经分析认为微生境的异质性和种群隔离以及遗传漂变均可能导致夏蜡梅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相关性分析显示部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顾婧婧金则新熊能
- 关键词:夏蜡梅聚类分析
- 千岛湖姥山马尾松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为研究千岛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动态变化,在姥山岛上设置面积为5.76 hm2的固定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根据野外调查的数据,对马尾松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种群1、2级个体数极少,仅占样地中马尾松个体数的0.06%和1.01%,幼苗、幼树储备严重不足,5级个体的比例最高,达到28.28%,马尾松种群径级结构为纺锤型;马尾松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凸型。这些均表明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趋向衰退型。但马尾松种群中树个体很多,在较长的时期内马尾松还不会退出群落。马尾松种群静态生命表也可看出中一些小型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也说明马尾松种群幼苗严重缺乏,种群呈衰退趋势。马尾松种群各径级和总体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从小树→中树→大树聚集指数逐渐减小,种群呈扩散趋势。
- 熊能金则新陈琢
- 关键词:马尾松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
- 千岛湖姥山岛次生林群落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对千岛湖姥山岛次生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姥山岛天然次生林有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34科62属8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0科56属77种,单子叶植物4科6属7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8种类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最多,其次是温带分布,再次是世界广布;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3类,以热带性成分为主,也兼有相当比例的温带性成分。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统计,该群落的生活型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中叶的性质以小型、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 熊能金则新李建辉余彬彬
- 关键词:次生林区系分析生活型
- 乌药光合特性日进程与其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用LCA-4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于8月上旬的晴朗天气对乌药(Lindera aggregata)叶片光合作用日进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光照环境下乌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在午间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的日进程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相反,中午胞间CO2浓度增高,表明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暗呼吸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中午最高。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化方程为:Y=118.098 4+0.012 2X1-0.767 0X3-3.231 3X4(复相关系数R=0.987 3,F=38.488 7,显著水平P=0.006 8,剩余标准差S=0.689 7)。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着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影响乌药光合速率主要的环境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气温>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
- 王小伟金则新柯世省李建辉熊能
- 关键词:乌药净光合速率环境因子通径分析
-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幼苗光合特性及其对群落演替的指示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LCA-4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于2009年8月下旬晴朗天气,对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r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在林窗、林下2种生境中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窗中马尾松光合日进程为"单峰"曲线,其他3种均为"双峰"曲线,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在林下这4种幼苗的光合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但曲线平缓,峰值不明显.在林窗中青冈的日均Pn显著低于其他3物种,而在林下马尾松的日均Pn显著低于其余3物种.4个优势种的日均Pn在2种生境中均差异显著.(2)LCP、LSP、Amax、Rd均是马尾松最高,苦槠次之,青冈、石栎较低;青冈、石栎的AQY显著高于马尾松和苦槠,苦槠的AQY也显著高于马尾松.(3)在林窗中,青冈Fm最高,与其他3种均差异显著;Fv/Fm为马尾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物种.这说明马尾松属强阳性树种,苦槠为阳性树种,青冈和石栎具有较强的耐荫性,随着进展演替,群落郁闭度的增大,马尾松、苦槠将逐渐退出群落,而青冈和石栎将成为群落演替顶极阶段的优势种.
- 金则新熊能
- 关键词:千岛湖优势种幼苗光合特性荧光参数
-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被引量:24
- 2010年
- 为了揭示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机理,以砍伐后自然恢复40余年的浙江千岛湖姥山岛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存活曲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达到50.47%,其后依次是石栎(Lithocarpusglab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2)马尾松的种群结构呈纺锤型,但1、2径级个体数极少,幼龄个体储备严重不足,已呈衰退趋势;石栎、苦槠、青冈的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3)从静态生命表看,马尾松种群小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也说明马尾松种群幼苗严重缺乏,种群呈衰退趋势。4)马尾松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凸型,石栎、苦槠和青冈种群则近似直线型。5)4种优势种种群总体和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总体来看,马尾松种群为稳定型趋向衰退型,而石栎、苦槠和青冈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群落会继续向针阔混交林方向演替,进而演替成为常绿阔叶林。
- 熊能金则新顾婧婧王小伟宋文静
- 关键词:优势种种群结构存活曲线次生林千岛湖
- 花榈木光合作用日进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3
- 2012年
- 应用LCA-4型光合测定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对花榈木(Ormosia henryi)叶片光合作用日进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榈木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呈现"双峰"型,有"午休"现象;暗呼吸速率日进程亦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反,在午间出现1个峰值。气孔阻力曲线呈现"U"型,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变化幅度较大。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优化方程:Y=8.033 6+0.001 1X1-0.074 5X3-0.318X4(复相关系数R=0.997 1,F=171.606 6,显著水平P=0.000 7,剩余标准差S=0.141 2)。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是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
- 王兴龙金则新李建辉熊能
- 关键词:花榈木光合作用环境因子通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