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翔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突变株
  • 4篇烯酸
  • 4篇花生四烯酸
  • 4篇高山被孢霉
  • 4篇被孢霉
  • 2篇选育
  • 2篇花生
  • 2篇高产
  • 2篇高产花生
  • 1篇氮代谢
  • 1篇淀粉
  • 1篇用油
  • 1篇食用油
  • 1篇碳氮
  • 1篇碳氮代谢
  • 1篇突变
  • 1篇株产
  • 1篇邻苯二甲酸酯
  • 1篇寇氏隐甲藻
  • 1篇甲藻

机构

  • 6篇武汉轻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王文翔
  • 5篇何东平
  • 4篇陈涛
  • 2篇赵书林
  • 1篇尤梦圆
  • 1篇王澍
  • 1篇邹翀
  • 1篇张静雯
  • 1篇胡传荣
  • 1篇田华
  • 1篇佘隽
  • 1篇刘金勇

传媒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年份

  • 6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的选育和研究
本文以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200012201-12(简称12,下同)作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了一株高山被孢霉高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
王文翔
关键词:高山被孢霉花生四烯酸选育
文献传递
高山被孢霉突变株产花生四烯酸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高山被孢霉突变株12-2-2产花生四烯酸(ARA)的培养条件,选取温度、p H、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为4个影响因素,以生物量、油脂产量和ARA产量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高山被孢霉突变株12-2-2产ARA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p H;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6℃,培养时间7 d,摇床转速160 r/min,p H 8。在最优培养条件下,高山被孢霉突变株12-2-2的生物量为32.31 g/L,油脂产量为12.98 g/L,ARA产量为5.12 g/L。
王文翔胡传荣张静雯田华陈涛何东平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
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的选育被引量:3
2014年
为获得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利用^(60)Co-γ射线对实验室保藏的高山被孢霉M12进行辐照诱变育种。在辐照剂量为1、2和3 kGy时,致死率分别为73.6%、80.6%和93.8%。以生物量、含油率和花生四烯酸产量为综合评价指标,经初筛和复筛,选育出了一株M12-2-2突变株。经摇瓶发酵,该突变株的生物量为30.73 g/L,含油率为40.51%,ARA产量为4.75 g/L,其ARA产量比出发株提高了1.65倍。经十代传接培养后,该突变株的遗传性能稳定。
王文翔赵书林佘隽田华陈涛何东平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
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来源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24
2014年
日常饮食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食用植物油也可能是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污染的食品之一。通过对88批次小包装成品油样及6个加工环节样品进行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对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调查,根据检测结果,从食用油的原料、包装材料和食用油加工环节等方面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预防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食用油的措施。
邹翀尤梦圆刘金勇王文翔何东平
关键词:食用油邻苯二甲酸酯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的糖、氮代谢对产油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探索在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突变株的营养生长和油脂积累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及其影响.通过对照组和5个不同的补糖试验组进行研究,各组经发酵7d收获,并测定生物量、含油量、DHA含量和DHA产量.结果显示各组在发酵培养24 h时,碳消耗量约为22.5%,氮耗约为50%.随着不同时间的补糖,测定碳耗和氮耗虽有小幅度升降,但在144~ 168 h时碳耗、氮耗和碳/氮比基本稳定,各组间差异较小.研究表明,前72 h是寇氏隐甲藻生长的重要时期,当碳/氮比在15∶1左右时补糖最佳;当氮源耗尽时补糖不仅可以促进油脂的产生,而且对DHA的形成也是有利的.
赵书林何东平陈涛田华佘隽王文翔
关键词:碳氮代谢
淀粉对高山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
2014年
研究了淀粉对高山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采用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淀粉,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绘制其碳氮代谢曲线,并对其菌丝体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吸收碳氮的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其生物量、含油率和ARA产量各为30.57 g/L,41.16%和4.65 g/L,分别是对照组的1.09倍,1.18倍和1.53倍。据此可初步得出结论:虽然淀粉充当碳源的作用没有葡萄糖明显,但其作为一种固形物起到了附着物的作用,菌丝体依附其上生长的更为分散,不会聚集成团,能够更为高效地吸收周围的营养成分,代谢活动更为旺盛,代谢产物积累的速度和量也就随之增大了。
王文翔王澍佘隽田华陈涛何东平
关键词:淀粉高山被孢霉花生四烯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