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
-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日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城市重污染水体泥-水界面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方法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重污染河道泥-水界面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方法。该方法采用纳米微孔曝气管构成的曝气盘置于沉积物表面,并通过罗茨变频鼓风机进行曝气,使沉积物表面长期处在较高的溶解氧水平下,从而提高泥-...
- 杨长明徐琛刘琳张芬
- 文献传递
- 一种城市重污染水体泥-水界面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方法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重污染河道泥-水界面氧化还原电位调控方法。该方法采用纳米微孔曝气管构成的曝气盘置于沉积物表面,并通过罗茨变频鼓风机进行曝气,使沉积物表面长期处在较高的溶解氧水平下,从而提高泥-...
- 杨长明徐琛刘琳张芬
- 文献传递
- 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及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3
- 2013年
- 采用改良的连续提取法(BCR)对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市环城河采样点表层(O~10cm)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5 ~224.3mg·kg^-1(Pb),21.3~78.1nag·kg^-1(Ni),67.5~1126.3mg·kg^-1(Cr),50.7~217.4mg·kg^-1(Cu);新城区西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老城区东环城河;其中以Cr的质量分数在不同采样点差异最为显著.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随深度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西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较低,且随深度变化较小;受污染较严重的东环城河沉积物不同深度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普遍较高,且垂直变化波动较大;所调查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能较好表征周边环境现状和污染历程.4个采样点不同深度沉积物重金属的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的质量分数占总量的百分比均不超过5%,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r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Cu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采样点柱状沉积物各重金属形态垂向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分析结果显示,巢湖市东环城河2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Rsp值明显高于西环城河,其重金属潜在污染生态风险较高,其中Pb和Cr属于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
- 杨长明张芬徐琛
- 关键词:巢湖流域城市内河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形态
- 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对底泥重金属释放潜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采用自行研发的泥-水界面精准布氧系统研究了微孔曝气对安徽省合肥市南淝河城市重污染河段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以及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曝气明显改变了泥-水界面物理化学环境,增加了上覆水溶解氧(DO)质量分数和pH值,特别是显著提高了表层底泥氧化还原电位(ORP).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显著改变了表层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显著降低了酸提取态重金属质量分数,而残渣态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镍(Ni)的形态变化对微孔曝气反应更为敏感,曝气前后残渣态质量分数比例由39.5%上升到55.0%.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初期,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下底泥间隙水重金属质量分数有所增加,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这种增加效应逐渐减弱,至曝气处理10d以后,底泥间隙水重金属质量分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尤其Ni下降更为明显.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导致表层底泥中酸可挥发性硫(AVS)减少,但并没有促进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对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释放风险的抑制效应主要归功于上覆水和表层底泥DO质量分数、pH和ORP等理化环境的改变.
- 杨长明荆亚超张芬沈烁
- 关键词:重污染微孔曝气
- 东苕溪中下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5月在东苕溪中下游河段采集沉积物样品34个,测定了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并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Hg和Ni含量属于国家一级土壤标准;Cr、Cu、Pb、Zn含量基本属于国家一级至二级土壤标准;2009年As含量属于国家一级至二级土壤标准,2010年As含量属于国家二级至三级土壤标准;Cd污染最严重,属于国家三级土壤标准。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对东苕溪中下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d污染最严重,As次之,Cr污染最轻;东苕溪中下游河段76.5%的样品重金属浓度具有增大的趋势。
- 蒋科黄亮亮张颖纯张芬
-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污染评价
- 青山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9
- 2013年
- 在位于浙江省临安市的青山水库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比较了样品中As、Cr、Cu、Ni、Mn、Pb、Zn等7种重金属总量的差异,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不同形态(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进行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 geo)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青山水库不同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毒性与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山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流经城区和工业园区的青山水库支流入库河口附近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青山水库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中,Mn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Cu和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流经城区的支流入库河口附近表层沉积物还原态和酸提取态重金属比例较高,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风险.8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中,以As污染程度最高,潜在生态风险最大,其次是Cu、Ni、Mn、Pb和Zn,均处于轻度污染状态,而Cr处于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不同采样点比较发现,分别流经城区的锦溪和工业园区的横溪入库河口附近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
- 张芬杨长明潘睿捷
- 关键词:青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化学形态潜在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