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中国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合作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内蒙古地区致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分布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致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分布及其耐药情况,采用PCR对分离到的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并检测超抗原基因在分离菌中的分布,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开展分离菌的药敏试验和PCR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和mecA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52.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5株(47.2%);超抗原基因SEJ在分离菌中的携带率最高(70.0%),超抗原基因SEA、SEB及SEE携带率最低(1.9%),其他超抗原基因携带率在9.4%~43.4%之间;分离到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6.2%),对万古霉素最敏感,有多重耐药菌株检出;分离菌中BlaZ携带率达98%,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检出mecA,但CNS中mecA携带率为24.5%。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有12种肠毒素及eta、etb、TSST-1检出,其中SEJ基因的携带率最高;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高,并且发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
- 李志芳赵俊利关红丁月霞郭旭李培锋
- 关键词:耐药性奶牛子宫内膜炎
- 内蒙古地区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旨在调查引起内蒙古地区奶牛临床型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本试验对采集自内蒙古不同地区的260份患有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脓性分泌物进行了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调查了超抗原毒素基因(SEs和TSST-1)的分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9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MIC,并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菌株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60份样品中分离到10种127株(48.8%)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4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4株(58.3%);80株(63.0%)葡萄球菌至少携带1种超抗原毒素基因,超抗原基因可有17种不同的组合,其中sej(38.6%)检出率最高,sec+sej+sen(33.3%)组合最为流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79.5%)和氨苄西林(71.7%)耐药率最高,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在60%左右,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0%左右,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左右,对3种联合用药的抗菌药物组合耐药率均在10%左右,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菌株对红霉素的耐药表型主要由ermC(46.4%)和ermB(37.5%)基因贡献,未检出ermA基因。菌株对四环素的耐药表型主要由tetK(70.0%)基因介导,其次为tetM(10.0%)基因。22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拉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P<0.01),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MSS(P<0.05)。结果提示:内蒙古地区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携带毒力基因复杂,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且发现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流行。抗微生物药的耐药性可能是导致内蒙古地区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赵俊利李培锋李志芳关红丁月霞
-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耐药性
- 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干奶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预防效果观察被引量:13
- 2013年
- 本试验旨在观察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干奶期奶牛临床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非临床型乳房炎的泌乳末期健康奶牛共计75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对照组),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对照组(600mg/乳区),利福昔明高(400mg/乳区)、中(200mg/乳区)、低(100mg/乳区)三个剂量组,每组15头。分别在干乳期、泌乳期进行乳房观察,并采用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和乳汁中体细胞计数检测临床型乳房炎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利福昔明低剂量组保护率与空白对照组保护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苄星氯唑西林对照组、利福昔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干奶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预防效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利福昔明高、中剂量组与苄星氯唑西林对照组之间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 郭旭李培锋关红刘明强赵俊利李志芳丁月霞史林凯刘倩陈少博杨洋
- 关键词:利福昔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
- 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研究
-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该地区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对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赤峰、乌兰察布等地奶牛养殖场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中...
- 李志芳
-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葡萄球菌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性分析及ESBLs基因检测被引量:9
- 2015年
-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特性及ESBLs基因流行特征,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对其多重耐药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法对具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表型的菌株进行了8种动物源沙门氏菌常见ESBLs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甲氧苄啶(97.4%)及磺胺甲基异唑(94.7%)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为严重(耐药率为40%~80%),所有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94.7%,有29株菌(76.3%)同时对6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35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中,有30株(85.7%)为ESBLs基因阳性,共检出6种ESBLs基因,其中CTX-M型基因检出率最高(40.0%),未检出SHV和PSE型基因;共发现15种ESBLs基因型,9种ESBLs基因型组合,有16株菌(45.7%)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ESBLs基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ESBLs基因的流行模式较为复杂,提示兽医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可能是造成该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 赵俊利石瑞丽李志芳丁月霞李培锋关红
- 关键词:奶牛沙门氏菌耐药性
- 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分离、血清学鉴定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探明本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强度,为兽医临床防制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奶牛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采用SC增菌液和SS琼脂从兽医临床采集的奶牛乳房炎和奶牛子宫内膜炎病料中分离沙门氏菌;对分离到的疑似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采用A^F群O抗原多价诊断血清及单价诊断血清对疑似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腹腔注射感染小鼠,观察部分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和致死情况,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从460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沙门氏菌38株,分离率为8.3%;38株分离菌均分布于A^F群内,分属8个群、14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率最高(39.5%);选择的5株沙门氏菌攻毒后均可引起小鼠发生死亡,死亡率在50%~80%之间;在感染小鼠的心脏、肝脏均回收到了攻毒菌,且发病小鼠的心脏、肝脏和肾脏出现坏死灶,肺脏有细菌性栓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较复杂,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不同血清型菌株间的毒力存在差异。
- 关红赵俊利赵红霞李志芳丁月霞石瑞丽
- 关键词:奶牛沙门氏菌血清型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