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小妮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盆地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2篇演化史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年代学
  • 2篇热年代学
  • 2篇热演化
  • 2篇热演化史
  • 2篇准噶尔盆地
  • 2篇裂变径迹
  • 2篇南缘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过程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断褶带
  • 1篇新生代

机构

  • 9篇西北大学
  • 1篇陇东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9篇毛小妮
  • 8篇杨甫
  • 7篇丁超
  • 5篇陈刚
  • 4篇陈刚
  • 3篇李振华
  • 3篇李楠
  • 2篇李岩
  • 1篇徐黎明
  • 1篇蒲磊
  • 1篇胡延旭
  • 1篇章辉若
  • 1篇周立发
  • 1篇吴奋超
  • 1篇薛中天
  • 1篇苏海
  • 1篇张宏发

传媒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5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山前断褶带构造变形与横向河道作用关系研究
2011年
构造变形与地表过程之间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较小空间尺度上的山前褶皱冲断带变形与地表过程耦合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横向河流的切割作用影响背斜构造变形的新认识,改变了构造变形对地表作用单向控制的传统认识。背斜变形样式受地表过程和构造变形共同影响,背斜变形与横向河流切割之间存在双向耦合关系。山前带背斜构造变形区的地表河流是通过改变上覆物质的分布影响褶皱变形。在山前带背斜构造变形和河流作用关系时,不仅应考虑构造变形对河流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河流的侵蚀下切作用以及相应时间内气候因素的影响,这为盆山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杨甫陈刚丁超毛小妮李楠李岩
关键词:褶皱冲断带地表过程
准噶尔盆地南缘背斜构造变形与河流作用关系探讨
2011年
霍尔果斯背斜和安集海背斜分别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第2、第3排构造带。安集海河和金沟河横向穿越第3排背斜带时发生河流改道,但是穿越第2排背斜带的横向河流并没有因为构造隆升的不均一发生河流改道,相反横向河流穿越背斜时,对于不同的背斜,有横向河流强烈切割背斜拱顶背斜,横向河流下切幅度大背斜隆升高度大;对于在同一背斜,横向河流切割背斜拱顶的隆升速率比横向河流切割背斜两翼的隆升速率要快。在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背斜构造变形和河流作用关系时应该考虑的不仅是构造变形对河流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到河流的侵蚀下切的主动作用以及相关时间段内气候因素的影响。
杨甫陈刚丁超毛小妮李楠李岩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在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沉积盆地中未遭受热重置的碎屑颗粒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正成为山前冲断带蚀源区抬升-剥露过程及其与相邻盆地沉积作用关系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于未热重置碎屑岩样品的磷灰石(或锆石)单矿物颗粒裂变径迹年龄(FTGA)数据,采用高斯或二项式拟合方法可以获得样品中不同组分碎屑颗粒矿物的FT峰值年龄或称蚀源区抬升-剥露事件的FT封闭(冷却)年龄。已有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抬升冷却矿物的FT封闭年龄(tc)与其剥露搬运至相邻盆地的沉积年龄(td)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tc=A+Btd),二者的滞后时间(Δt=tc-td≈tc-te,te为抬升冷却的碎屑颗粒矿物剥露到近地表的剥露年龄)构筑了蚀源区抬升冷却矿物FT封闭深度(Zc)与抬升剥露速率(E)之间的定量关系(E=Zc/Δt)和不同碎屑颗粒的滞后时间与其沉积年龄之间相关变化的统计预测模型Δt=A+(B-1)td。显然,滞后时间越短,造山带蚀源区的抬升剥露速率越大、物源供应越充分,山前带沉积-沉降作用趋于增强,反之亦然。
李振华陈刚陈刚丁超杨甫毛小妮薛中天吴奋超
关键词:碎屑颗粒滞后时间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热演化史与隆升过程分析被引量:44
2012年
运用LA-ICP MS锆石U-Pb定年、角闪石和黑云母40 Ar-39 Ar定年、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FT)分析等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的热演化历史及其抬升冷却过程.紫金山侵入岩主要由次透辉二长岩和正长岩组成,锆石U-Pb测年给出的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36.7 Ma,角闪石和黑云母40 Ar-39 Ar测年获得的岩浆结晶-固结年龄集中在133.1~130.4 Ma,表明紫金山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36.7~130.4Ma.侵入岩T-t轨迹与磷灰石FT模拟热史路径综合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抬升冷却的三个构造热演化阶段:1)136~120 Ma侵位岩浆结晶-固结阶段,岩体平均冷却速率高达52℃/Ma;2)120~30Ma岩体相对缓慢抬升冷却阶段,平均抬升冷却速率为2.5℃/Ma;3)30Ma以来岩体快速抬升冷却阶段,平均抬升冷却速率3.6℃/Ma,尤以近10Ma以来的快速抬升冷却最为显著,抬升冷却速率接近7℃/Ma.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紫金山岩浆活动与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属于相同时期、统一构造作用的产物,早白垩世末期以来由慢到快的差异抬升过程主要受控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古)太平洋体系与其西南部特提斯体系之间相互联合、彼此消长的构造作用.
陈刚丁超徐黎明章辉若胡延旭杨甫李楠毛小妮
陆梁地区晚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晚石炭世的构造环境,为限定准噶尔洋的最终闭合时间及进一步研究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根据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运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少数为流纹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玄武岩显示板内岩浆演化特征在火山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处于板内环境,大部分玄武岩Nb/Zr(>0.3)、Th/Nb(0.11~0.20)与陆内裂谷环境相当。结论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地区晚石炭世火山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
毛小妮陈刚丁超杨甫李振华
关键词:大陆裂谷火山岩地球化学准噶尔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紫金山岩体地球化学与构造环境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紫金山岩体的地球化学分析,系统探讨了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岩浆成分演化特征和可能的动力学演化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部岩浆活动-热力作用提供重要信息。紫金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具有全碱含量较高((K2O+Na2O)=8.64%~16.09%),贫SiO2,根据碱度率图解,判别该岩体属于偏碱性-碱性系列;稀土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馏,Eu异常现象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主量元素的氧化物变异图解分析,认为紫金山岩体可能来源于深部相近或统一的原始岩浆源区,在其上侵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高钾-低钙的碱性系列岩石和低钾-高钙的碱性-偏碱性系列岩石。结合相关判别图解表明,其物质来源至少达到了壳-幔过渡带或其更大的深度层次;构造环境属于板内拉张环境。因此,紫金山岩体所代表的鄂尔多斯盆地燕山晚期的构造热事件是在华北克拉通大规模伸展背景下,深部物质在地壳中浅层或地表作用的结果。
丁超陈刚张宏发杨甫毛小妮
关键词:地球化学岩浆演化构造环境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北部石炭纪—早二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面貌与烃源岩特征研究
准噶尔盆地石炭纪—早二叠世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环境,是近年来这一地区古亚洲洋与其上叠陆相盆地构造体制转换研究和油气勘探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勘察、关键钻井剖面描述和典型样品测试分析,重点运用构造岩石地球化学...
毛小妮
关键词:石炭纪早二叠世烃源岩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发育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该套烃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具备良好的生储油条件。运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岩石学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烃源岩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地球化学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其沉积环境的变化。南缘马家沟组和西缘桌子山组沉积时水体较浅,还原性差,不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南缘峰峰组和西缘克里摩里组沉积时水体较深,为还原环境,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平凉组沉积时水体较深,为闭塞的还原环境,烃源岩发育良好。这些特点对该区奥陶系的油气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毛小妮周立发杨甫蒲磊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沉积环境烃源岩奥陶系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构造热演化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不同区段中新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历史,为盆地东北部石油和天然气等多种沉积能源矿产的勘探预测提供新的约束条件。模拟结果表明:盆地东北部经历了250~150 Ma缓慢埋藏增温过程,平均增温速率为0.9℃/Ma;150~120 Ma为快速增温阶段,平均增温速率高达2.1℃/Ma,地层温度达到最高,且均大于130℃。之后不同区段经历差异降温过程:北缘露头区经历了120~65 Ma快速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1.3℃/Ma;65~10 Ma缓慢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0.4℃/Ma。南缘露头区及盆地沉降区则经历了120~30 Ma缓慢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0.9℃/Ma;30~10 Ma快速降温,平均冷却速率约为1.5℃/Ma。10 Ma以来,盆地东北部整体抬升冷却,平均冷却速率约6.5℃/Ma。分析结果认为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之最高热增温作用的关键时刻为(120±10)Ma,促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主要烃源岩层系的成熟生烃和大规模油气成藏。在后期的差异抬升冷却过程中,北缘露头区在65 Ma±通过了110℃等温面,南缘露头区及盆地的沉降区在30 Ma±通过了110℃等温面,有利于相邻地区原生油气藏的积聚和保存,古近纪晚期(30 Ma)尤其是新近纪晚期近10 Ma以来的强烈构造抬升作用有可能是引发原生油气藏调整—改造和次生成藏的关键因素。
丁超陈刚陈刚李振华毛小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