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 作品数:17 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吸水剖面资料的优势通道分类方法——以孤东油田为例被引量:29
- 2013年
- 针对目前优势通道分类方法仅考虑绝对指标而忽略相对指标的缺陷,以孤东油田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级别优势通道渗流状态及其不同的分布形式,采用数值模拟与油藏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相对吸水量和吸水强度比2个相对指标绘制孤东油田优势通道分类图版,同时还考虑了优势通道发育级别较高时可能出现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将优势通道划分为优势通道发育不明显储层、普通高渗透层、强高渗透条带和大孔道4个级别。该图版克服了常规分类方法的缺陷,充分体现了优势通道的相对概念,并且只需要吸水剖面资料即可完成优势通道的分类和级别划分,方便有效,有利于现场的推广应用。将基于吸水剖面资料的优势通道分类方法应用于孤东油田七区西Ng63+4开发单元,判别结果与时变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示踪剂测试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王森冯其红宋玉龙王鹏陈德坡唐从见
- 关键词:非达西渗流图版法孤东油田
- CO2-原油混相带运移规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CO2-原油混相带的运移规律对混相驱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组分数值模拟和数学推导,研究了混相带运移变化规律及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相带前缘突破前,前缘和后缘波及系数、无因次面积线性增大,无因次宽度达到峰值0.14后逐渐减小,而前缘和后缘指进系数增大速度越来越快;混相带前缘突破时,无因次面积达到最大约0.22;混相带后缘突破后,前缘和后缘波及系数上升速度大幅度下降,无因次面积、无因次宽度、指进系数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混相带前缘突破前和后缘突破后,洗油效率和膨胀系数分别保持为常数,波及系数增大是影响开发效果的根本因素,可采取焖井、水气交替、耦合注采、封堵主流线区域等措施扩大波及系数。
- 曹小朋冯其红杨勇王森康元勇张传宝
- 关键词:CO2混相驱运移规律
- 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神经网络预测气窜方向被引量:7
- 2020年
- 注气开发是目前油田开发最有效的EOR方法之一,但注气开发面临见气时间早、气体突进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气窜方向预测能够及时调整工作制度,避免问题发生。利用深度卷积对抗神经网络建立渗透率场和注气后气相饱和度分布的动态映射关系,通过输入渗透率场的数据进行图像映射,得到不同时间的气相饱和度分布,预测气窜方向。结果表明:深度卷积方法在提取渗透率特征方面表现出良好性能;采用图像的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作为检验指标,将用对抗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气相饱和度分布与商业数值模拟器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结构相似度大于0.9;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能够有效地预测注入气体在油藏中的气窜方向。
- 冯其红李玉润王森王森王森范坤
- 基于相场方法的孔隙尺度油水两相流体流动模拟被引量:21
- 2020年
- 基于真实岩心颗粒粒径分布,利用过程法构建疏松砂岩油藏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利用相场方法建立两相流体流动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研究驱替速度、流体性质、润湿性对剩余油分布以及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替速度的增大和油水粘度比的减小会导致较大的毛管数,进而有利于采出程度的提高;就润湿性而言,水湿条件下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而在油湿条件下是阻力,因此水湿岩心采出程度更高.同时,从孔隙尺度对油水渗流机理及剩余油分布机理进行揭示,结果表明:由于多孔介质的复杂孔隙结构,流体在流经不同孔隙时呈现不同的流动特征,进而对油水两相流整体的压力分布、流速分布造成重要影响.
- 冯其红赵蕴昌王森张以根孙业恒史树彬
- 关键词:多相流剩余油多孔介质相场方法提高采收率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聚集过程模拟及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以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综合铸体薄片、高压压汞和微米CT等分析测试,分析致密储层含油饱和度增长过程,揭示致密油聚集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含油饱和度增长模式分3种,相渗曲线和最终含油饱和度存在较大差异;致密油聚集过程及渗流特征主要受充注压力和孔隙结构控制,充注压力是含油饱和度增长的必要条件,孔隙结构是导致含油饱和度增长过程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孔喉半径和配位数控制作用明显;孔喉半径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减小,油相相对渗透率和有效渗透率均增大;配位数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减小,但油相有效渗透率呈指数增大,石油渗流能力增强,储层含油饱和度增长速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最终含油饱和度也逐渐增大。
- 苏阳查明曲江秀丁修建冯其红王森张薇
- 关键词: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吉木萨尔凹陷
- 不同成熟度的有机质表面润湿性变化及对烷烃赋存的影响
- 富液态烃类页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有机质孔隙、基质晶间孔、粒间孔和粒内孔等。其中有机质孔隙是页岩储集空间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矿物相比,有机质与液态烷烃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机质对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具有较大...
- 王森冯其红夏天吴天琛董悦
- 关键词:有机质分子模拟赋存状态页岩油
- 优势通道的判识与发育规律研究
- 胜利油田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通道使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并且使油田其他增产措施实现困难。本文根据胜利油田整装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建立了大量符合油田实际情况的概念模型。为了准确判别水驱油藏开发中...
- 冯其红朱奇王森
- 关键词:判识发育规律
- 页岩油压闷采渗流机理的格子Boltzmann模拟
- 2025年
- 页岩油是我国潜力最大、最具战略性的石油接替资源之一,厘清压闷采过程中多孔介质内流体分布演化规律对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组分多相格子Boltzmann模型对页岩油压闷采过程中的渗流机理开展研究。首先使用Laplace定律、接触角、分层流动验证了模拟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基于济阳页岩扫描电镜图像,构建了包含顺层缝、网状缝和基质孔隙分布的页岩多孔介质结构。利用格子Boltzmann模型对页岩多孔介质内压闷采过程开展模拟,分析了压闷采不同阶段的流体分布特征,探究了不同闷井时间、储层润湿性和排液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闷井阶段压裂液会在毛管力作用下渗吸进入网状缝并将内部的油相置换出来,随着闷井时间增加压裂液返排率趋于减小;水湿岩心相较于中性和油湿岩心具有更好的开发效果,压裂液利用率和基质内原油动用程度更高;较高的排液速度会使孔隙内的压力快速下降,不利于后续页岩油的生产。本文从孔隙尺度研究了页岩油压闷采过程中流体流动机理,为页岩油井合理生产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支撑。
- 杨雨萱王森王森刘祖鹏刘祖鹏
- 关键词:页岩油格子BOLTZMANN方法
- 页岩油的微观运移规律
- 页岩油已经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亮点。然而由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的纳米级孔隙,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机理;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页岩油工业化探索的瓶颈。开展页岩油在微尺度条件下的流动机理研究,揭示液体滑...
- 王森冯其红夏天徐世乾袁诺
- 关键词:页岩分子模拟孔隙网络模型粗糙度
-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水平井改进拉链式压裂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了研究水平井改进拉链式压裂的裂缝扩展规律,根据水力压裂流-固耦合理论,采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分析改进拉链式压裂过程中簇间距、地应力等因素对各条裂缝扩展形态和缝间诱导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间距越大,簇间应力干扰作用越小,但对每条裂缝的影响程度不同;较大的裂缝间距能够保证压裂后形成的各条裂缝具有相似的形态,且压裂缝的长度更长并能从射孔处向两侧均匀延伸,从而实现储层的均衡开发;地应力差越大,各条裂缝的扩展越均匀,减少了裂缝发生偏转的可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邻井裂缝发生沟通的风险。
- 冯其红李东杰时贤王森徐世乾秦勇安杰
- 关键词:水平井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