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清华

作品数:67 被引量:45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脑损伤
  • 18篇颅脑
  • 16篇颅脑损伤
  • 14篇重型
  • 12篇重型颅脑
  • 11篇重型颅脑损伤
  • 10篇细胞
  • 9篇手术
  • 8篇亚低温
  • 6篇伤患者
  • 6篇外科
  • 6篇颅内
  • 6篇基因
  • 5篇神经外科
  • 5篇水肿
  • 5篇疗法
  • 5篇脑水肿
  • 5篇脑血
  • 5篇基因表达
  • 4篇疾病

机构

  • 3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兰州军区乌鲁...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日本香川大学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66篇王清华
  • 41篇徐如祥
  • 20篇柯以铨
  • 12篇罗成义
  • 10篇王向宇
  • 9篇张世忠
  • 5篇张旺明
  • 5篇李良平
  • 5篇郭燕舞
  • 5篇杨志林
  • 4篇段传志
  • 4篇杨俊
  • 3篇夏永勤
  • 3篇蔡颖谦
  • 3篇刘绍明
  • 3篇严丽丽
  • 3篇杨志林
  • 3篇张新伟
  • 2篇邹玲
  • 2篇薛杉

传媒

  • 19篇中华神经医学...
  • 7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首届中国中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9篇2000
  • 2篇1999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碱能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移植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胆碱能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C57BL/6小鼠基底巨细胞核注射Ibotenic酸制成AD模型,4周后于额叶和顶叶皮质移植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胆碱能神经干细胞。在移植术后12周,应用HE染色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绿色荧光蛋白免疫双标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以8方向迷宫试验评价小鼠近事记忆的改善程度。结果胆碱能神经干细胞移植至AD小鼠顶叶和额叶皮质后主要分化为成熟胆碱能神经元,并移行和整合至移植区周围皮质,该区皮质β-淀粉样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小鼠的近事记忆明显改善。结论胆碱能神经干细胞移植可部分重建AD小鼠的胆碱能支配,改善近事记忆损害。
王清华徐如祥长尾省吾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阿尔茨海默病乙酰胆碱
颅脑创伤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及救治研究
徐如祥王清华罗成义柯以铨杨志林张世忠李良平杨俊段传志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仪、粘附式细胞仪、同位素探针技术、Western blot技术、DNA探针技术、DNA未端标记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方法,从细胞-动物-临床三个水平阐明了脑损伤脑继发性损害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明确了单胺类神经...
关键词:
关键词:钙通道膜受体
重型颅脑损伤神经细胞信息传递机制及临床救治研究
徐如祥王清华柯以铨杨俊张世忠罗成义李良平杨志林张旺明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仪、同位素探针技术、粘附式细胞仪、DNA探针技术、DNA末端标记技术等先进方法,首次阐明了神经细胞信息传递机制即神经递质释放→膜受体激活→钙通道开放→早期反应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凋亡是脑继发性损害的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细胞
H7在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损害中的作用
2000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以C(PKC)抑制剂m在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大鼠脑损伤后0.5小时腹腔注射PKC抑制 H7(1mg/kg)12小时重复注射 1次,伤后 24 /小时应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伊文氏兰渗出。结果脑损伤后伊文氏兰明显渗出,治疗组渗出明显减少。结论应用PKC抑制剂H7能明显阻止血脑屏障开放,可望在血脑屏障保护作用中提供新的治疗措施。
李良平徐如祥王清华杨志林
关键词:脑损伤血脑屏障信号转导蛋白激酶C抑制剂H7
大鼠大脑损伤后皮质NMDA受体活性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被引量:17
1998年
目的脑损伤后释放的谷氨酸通过其受体,主要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而发挥神经元兴奋毒作用;通过对脑损伤后不同时期伤侧大脑皮质NMDA受体活性和含水量的测定,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自由落体致伤方法制作脑损伤模型,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对伤后不同时间的大鼠伤侧大脑皮质NMDA受体进行测定,用干湿法测脑皮质含水量。结果伤后30分钟脑皮质含水量开始增加,伤后6小时达高峰,伤后168小时恢复正常;NMDA受体的最大结合量(Bmax)于伤后15分钟开始升高,伤后30分钟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于伤后6小时达最低值,以后逐步升高,伤后72小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实验结果提示NMDA受体过度激活是脑损伤后早期继发性脑水肿的重要启动因素之一。
罗成义王清华徐如祥
关键词:NMDA受体脑损伤脑水肿
中脑、中脑-间脑结合部损伤与植物生存被引量:3
2001年
戴宜武徐如祥赵春平王清华李良平何江弘罗成义杨志林
关键词:脑损伤植物生存状态
9种小骨窗开颅手术入路的实用性探讨
本文在保证对病变能得到恰当处理和保护脑组织的基础上,对减少手术通路损伤为目的的小骨窗(直径2.5-3.0cm)开颅手术消除颅内病变的临床实用性进行了探讨。
王向宇徐如祥柯以铨张世忠王清华杨俊张新伟张旺明王建奇
关键词:开颅手术手术入路小骨窗神经外科
文献传递
尼莫地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VDI)的影响和指导尼莫地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 d。采用CVA LH-450型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观察伤侧颈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和动态血管阻力。结果严重脑外伤后Vmean、Qmean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与动态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比常规治疗组有提前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尼莫地平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液循环及预后的作用。
周雄鄂王向宇徐如祥王清华柯以铨杨志林
关键词:尼莫地平重型脑外伤脑血流动力学
早期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DAI病人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41例 ,均于伤后 6h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 (RT)控制在 3 2 .0℃~ 3 5 .0℃ ,持续 4~ 7d。对照组 42例 ,直肠温度控制在 3 6.5℃~ 3 7℃ ,其他治疗同亚低温治疗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时根据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降低 ,恢复良好率提高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早期亚低温治疗DAI病人 ,安全有效 ,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提高生存率 。
程树来陈永群任安洲王清华徐如祥
关键词:早期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损伤
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与增殖、凋亡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与增殖、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手术中切除的不同级别人脑新鲜胶质瘤标本26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8例,用TRAP法及TUNEL法、PCNA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端粒酶活性以及凋亡、增殖细胞百分率。结果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及代表端粒酶活性的平均△A值,在Ⅰ、Ⅱ级和Ⅲ、Ⅳ级之间差别显著(P<0.05),各个级别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别显著(P<0.05),对照组脑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平均PCNA阳性细胞率在正常组,Ⅰ、Ⅱ级和Ⅲ、Ⅳ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UNEL阳性细胞率在正常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存存显著差异(P<0.01),Ⅳ级与其余各组之间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代表端粒酶活性的平均△A值(r=0.78,P<0.05)以及平均PCNA阳性细胞率(r=0.86,P<0.01)分别与胶质瘤恶性级别呈正相关。结论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阳性及PCNA阳性表达细胞率可作为预测胶质瘤化疗效果和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标志之一,端粒酶活性表达水平和增殖活性与胶质瘤细胞恶性级别具有相关性。
王建奇王清华韩燕华卢洪流
关键词:胶质瘤端粒酶细胞增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