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峰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1篇油藏
  • 7篇水平井
  • 7篇平井
  • 5篇底水
  • 5篇底水油藏
  • 4篇剩余油
  • 4篇含水
  • 4篇高含水
  • 3篇断块
  • 3篇断块油藏
  • 3篇渗透率
  • 3篇数值模拟
  • 3篇见水时间
  • 3篇值模拟
  • 2篇压降
  • 2篇运移
  • 2篇渗透率曲线
  • 2篇水平井开发
  • 2篇水淹
  • 2篇相对渗透率

机构

  • 13篇中国石化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江苏油田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7篇李立峰
  • 4篇崔传智
  • 4篇冯绪波
  • 3篇张建宁
  • 3篇岳湘安
  • 3篇孔维军
  • 2篇张立娟
  • 2篇熊建华
  • 2篇周方喜
  • 2篇黄耀
  • 2篇师国记
  • 2篇陈刚
  • 1篇丁名臣
  • 1篇孙东升
  • 1篇张顺康
  • 1篇金勇
  • 1篇卞亚军
  • 1篇王业飞
  • 1篇李良川
  • 1篇孙雨轩

传媒

  • 3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油田化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复杂油气藏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江科技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驱油藏产量递减评价方法被引量:8
2019年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准确进行产量评价对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产量递减模型主要有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和双曲递减,但它们在产量递减后期的预测精度较差。针对该问题,运用反映渗流特征的油水相渗关系式,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物质守恒定律,建立了水驱油藏理论产量递减公式,并在江苏油田高6断块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递减率受递减初期产量、油相指数及油藏可动油储量等因素的影响,应用文中公式对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可以解决传统递减后期预测不准确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产量评价及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崔传智尹帆李立峰冯绪波
关键词:水驱油藏产能评价
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水淹后差异化治理技术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江苏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在开发过程中暴露的水淹严重问题,以水平井水淹动态曲线的形态为判断依据,将水平井划分为局部水淹型、整体水淹型和低液低效型三种类型。根据每一种类型水平井在开发过程中的生产特点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物理模拟、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开展了水平井差异化治理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形成了不同类型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成果在现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可为国内其他油田水平井治理提供技术借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顺康李立峰金勇孙东升张毅
关键词:复杂断块水平井水淹差异化
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相渗曲线及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19年
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储层物性、开发方式等动态数据发生变化都会综合反映在生产数据中,因此基于油藏动态数据反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更具有代表性。从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出发,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油藏,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分析了岩心驱替和动态数据反演获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岩心驱替所得相渗曲线相比,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相渗曲线的相对渗透率高,对应的残余油饱和度低;基于动态数据反演的相对渗透率能更加真实的反映油水流动能力,在数值模拟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该研究为水驱开发油藏后期开发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崔传智郑文乾李立峰冯绪波吴忠维
关键词:相对渗透率曲线数值模拟剩余油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水脊规律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针对局部底水脊进造成的水平井出水问题,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三维物理模拟系统,研究了底水脊进位置和发展特征,考虑了井筒压降、井眼轨迹和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压降使底水在水平井跟端脊进,导致见水时间明显提前,对水脊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井眼轨迹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是底水脊进的敏感因素,与井筒压降共同作用决定了底水脊进位置,存在下凹型井段时,底水易在下凹型井段处脊进;下凹型井段靠近水平井跟端,底水在跟端处脊进,波及范围小;下凹型井段远离跟端促使形成多处水脊,扩大底水波及范围。在非均质性模型中,高渗透区底水易形成水脊,而跟端位于低渗透区时,能促使水脊沿水平方向发展;水脊发展速度影响见水后开发动态,下凹型井段位于跟端会加快水脊发展,见水时间最早,含水率上升速度最快;下凹型井段远离跟端能减缓水脊发展速度;非均质性会加快水脊发展速度,而将跟端布置在低渗透区能在一定程度推迟见水时间,降低含水率上升速度。
李立峰岳湘安李良川张立娟贺丰果
关键词:底水油藏水平井井筒压降
等效渗透率在底水油藏水平井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等效渗透率在底水油藏水平井数值模拟中的应用。首先在水平井筒内压力损失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混合密度、混合黏度与混合速度定义,推导了井筒内两相流动等效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利用等效渗透率将井筒内压降与流速关系改写为达西定律形式,统一了井筒与油藏中运动方程,因此可将井筒处理为油藏的一部分;最后基于达西定律推导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数学模型,建立了数值模拟方法。实例研究表明,基于等效渗透率的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模拟井筒压降影响下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过程。
程强魏敬超李立峰
关键词:底水油藏水平井数值模拟
水平井开发油藏水淹程度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利用动态资料定量评价水平井开发油藏水淹程度,运用两相渗流理论推导了包含水淹程度的函数关系,确定了计算水淹程度的思路,结合图解法提出了利用动态资料确定水淹程度的定量方法,并与数模结果、生产动态数据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计算了江苏油田100余口水平井的水淹程度,将其分为整体水淹、局部水淹与点状水淹3种模式;针对低效水平井,依据水淹模式制定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其中整体水淹水平井以提液为主,其他水平井以调补层与卡堵水为主。通过分类治理单井增油超过500 t。
李立峰周方喜熊建华陈刚
关键词:高含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水淹程度
江苏油田不动管柱复合解堵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动管柱酸化作业存在作业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费用高、作业环境要求高、动复原管柱及洗井作业引起储层新的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高集、韦庄区块目标井岩样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动管柱的施工要求,优化了一种高效的复合解堵体系FH-2。室内评价结果表明,FH-2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岩心溶蚀性、缓蚀性、铁离子稳定性。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对于G6区块岩心,注入复合解堵体系后,岩心渗透率改善幅度为82.4%;对于W5区块岩心,注入复合解堵体系后,岩心渗透率改善幅度为74.2%。加入的起泡剂,有利于岩心的均匀酸化。该技术在江苏油田成功实施14井次,累计增油3689 t,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因地层结垢或作业污染的油井效果尤为明显。
马惠李立峰冯绪波
关键词:酸化解堵增产
考虑井筒压降的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明确水平井筒内流动对出水时机的影响,基于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耦合方法,研究了考虑井筒压降的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分析了见水时间随水平井产量、水平井筒长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井筒压降作用,从水平井趾端到跟端,油藏向水平井筒流入量逐渐增大,与不考虑压降模型相比,见水时间提前;提高水平井产量使见水时间提前,水平井产量超过20 m3/d时,见水时间计算中忽略井筒压降将造成明显误差,产量越高,误差越大;水平井长度增加,见水时间推迟,水平井长度超过400 m时,井筒压降对见水时间产生明显影响,使见水时间随长度变化速度减慢,水平井长度超过2 000 m后,受压降作用,见水时间不再随长度变化.实际生产条件下,井筒压降对见水时间作用显著,底水油藏开发决策中应考虑其影响.
李立峰岳湘安张立娟
关键词: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井筒压降
低渗透油藏中CO_(2)与原油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
2021年
为更好地指导CO_(2)驱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研究了CO_(2)与原油相互作用及其对CO_(2)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首先从溶解和萃取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压力下CO_(2)-原油的相互作用规律;然后利用设计的岩心模型开展了CO_(2)吞吐采油实验,同时对驱替前后的岩心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明确剩余油分布状态;最后结合江苏油田应用实例,提出下一步CO_(2)采油技术应用方向。结果表明,压力超过萃取开始压力(10.0 MPa)时,萃取率随压力的升高显著增大,40.0 MPa时的萃取率为85.2%。压力小于原油收缩压力(13.0 MPa)时,原油表现为体积膨胀,最大膨胀系数1.25;压力大于13.0 MPa时,在CO_(2)对原油的强萃取作用下,原油体积明显收缩。吞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长度为6.0 cm的低渗基质岩心,CO_(2)可采出48.0%的原油,初期主要增产机理为CO_(2)在原油中溶解膨胀,后期主要增产机理为CO_(2)萃取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在实际应用中,需充分考虑油藏条件对CO_(2)与原油作用的影响,压力低于15 MPa的油藏应优先考虑CO_(2)吞吐,高于15 MPa的油藏应优先考虑CO_(2)驱。
刘家军李立峰高苗
关键词:采收率
高含水油井关停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研究
2024年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油滴状和柱状剩余油再富集速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确立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要敏感因素,并建立了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及再富集时间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驱替压差时,储层渗透率为影响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控因素;当储层渗透率一定,驱替压差的增大和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增大;同一注采井距位置处的小油滴距离孔隙中滞留柱状剩余油越近,聚集过程中剩余油再富集时间越长,但数值上增加不多。该研究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潜力区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孔维军李立峰张建宁苏书震师国记黄耀张美丹
关键词:高含水油井剩余油储层渗透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