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忠习

作品数:44 被引量:33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盆地
  • 7篇地磁
  • 7篇古地磁
  • 7篇光谱
  • 7篇白垩纪
  • 6篇拉曼
  • 6篇拉曼光谱
  • 5篇四川盆地
  • 5篇矿物
  • 4篇断裂带
  • 4篇岩石
  • 4篇裂带
  • 4篇古风向
  • 4篇GPS监测
  • 3篇地层
  • 3篇地震
  • 3篇地质
  • 3篇三叠
  • 3篇三叠系
  • 3篇青藏

机构

  • 34篇成都地质矿产...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44篇潘忠习
  • 12篇庄忠海
  • 11篇江新胜
  • 10篇杜谷
  • 9篇朱同兴
  • 8篇冉敬
  • 7篇冯心涛
  • 6篇邹光富
  • 6篇张清志
  • 6篇刘宇平
  • 6篇唐文清
  • 4篇徐金沙
  • 4篇陈智梁
  • 4篇李建忠
  • 4篇赵济湘
  • 4篇何佳乐
  • 3篇金灿海
  • 3篇于远山
  • 2篇唐发伟
  • 2篇杨成

传媒

  • 7篇岩矿测试
  • 5篇沉积与特提斯...
  • 4篇地质通报
  • 3篇矿物岩石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岩相古地理
  • 2篇2005年青...
  • 2篇"97全国古...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钨业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地块晚白垩世以来的运动
<正> 喜马拉雅地块南缘古地磁和变形研究表明,晚白垩世以来,地块向北加速运动,形成强烈的逆冲、推覆。随着力学边界条件的改变,地块可能由北西往南东方向逆冲,形成压性右旋走滑剪切,同时,地块反时针旋转;大体上在上新世早期以前...
李建忠庄忠海朱同兴邹光富冯心涛潘忠习
文献传递
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风成沙丘的发现及其古风向被引量:33
2006年
长期以来,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K2t)均定为水成沉积,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认为属风成沉积。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净砂岩,基本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沙磨圆度好,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沙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特征,属于风成沙丘沉积。古流向恢复表明,信江盆地以西风为主,东北风为次,同时见有少量东南风与西北风。根据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及地表风带模式判断,研究区位于当时的北半球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之中,同时可能存在东南向和西北向的古季风。
江新胜潘忠习徐金沙李晓勇谢国刚肖志坚
关键词:晚白垩世风成沙丘信江盆地赣东北
海相沉积环境干酪根的拉曼光谱研究
本文利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测试了南方海相沉积环境100余件干酪根样品,系统研究了其光谱特征的变化;对比了源自不同地层黑色页岩中干酪根的拉曼光谱特征,探讨了激光拉曼光谱在干酪根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冉敬杜谷潘忠习
关键词:地质勘探黑色页岩干酪根拉曼光谱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被引量:21
2003年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多数人认为四川盆地白垩纪地层存在沙漠沉积(打儿凼组和夹关组),但仍有人对沙漠沉积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是河流或三角洲沉积。过去关于其沉积环境的判别主要是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并未对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过系统分析。笔者对采自四川盆地白垩系不同层位地层的样品进行了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可以成功地将石英沙区分为风成和水成沉积。因此,本文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方面进一步肯定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古沙漠的存在。
江新胜徐金沙潘忠习
关键词:四川盆地白垩纪石英沉积环境扫描电镜
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磁组构及其构造意义
2007年
通过对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磁组构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岩石磁化率百分率的各向异性胃值较高,均大于10%,这说明岩石曾经历了较强烈的韧性变形。根据岩石最小磁化率从主轴硒方向推断的岩石变形期,最大的主压应力方位主要有SN向、NE—SW向、NW—SE向。岩石磁组构费林(Flinn)图解表明,大部分岩石磁组构具有磁面理发育、磁线理不发育,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呈压扁状的特点。部分岩石磁组构还具有磁线理发育、磁面理不发育,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呈拉长形的特点。因此,该区域构造应变型式具有压缩应变和拉伸应变二种型式。岩石磁组构研究还表明,该区具有SN向挤压、NW—SE向挤压、NW—SE向伸展滑脱三期构造应力。这说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岩石曾经历了SN向逆冲推覆构造作用,NW—SE向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和NW—SE向伸展滑脱构造作用过程。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及其构造作用,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自白垩纪末~始新世晚期发生的弧~陆、陆~陆碰撞,和始新世晚期以来,强烈的陆内汇聚造山与青藏高原剧烈隆升,及区域伸展滑脱构造作用过程的响应。
邹光富庄忠海潘忠习朱同兴陈永明
激光拉曼光谱在岩矿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激光拉曼光谱以其非破坏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特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矿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激光拉曼光谱及mapping扫谱,可准确、方便的获得矿物的成分组成、应力分布、蚀变情况等信息,了解矿物的变形、断裂机理以及矿物质的形成机理,恢复其成岩环境。
何佳乐潘忠习冉敬
关键词:岩矿鉴定激光拉曼
西藏喜马拉雅地块显生宙古地磁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对采自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块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奥陶系—古近系沉积地层中的2920件古地磁定向样品进行了系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地块在显生宙时期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顺时针旋转运动。在奥陶纪—晚白垩世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发生了大约20.0°的顺时针旋转运动。但在晚泥盆世末到早石炭世初曾发生了0.4°逆时针旋转,在石炭纪和早三叠世分别逆时针旋转了6.0°和8.0°,可能与晚泥盆世末到早石炭世初、石炭纪和早三叠世大陆裂谷的张裂作用有关。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分别发生了古纬度为2.0°和3.8°的向南回返的逆时针旋转,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及洋盆开启有关。在始新世到上新世,喜马拉雅地块在相对快速北移的同时产生了约28.0°的顺时针旋转。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板块-喜马拉雅褶冲构造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构造缩短量至少为1 000km。通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显生宙古地磁的系统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冈瓦纳大陆的演化、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消亡历史和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邹光富毛琼庄忠海潘忠习朱同兴李建忠
关键词:显生宙古地磁
激光拉曼光谱法在单个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激光拉曼光谱法以其非破坏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特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流体包裹体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围绕激光拉曼光谱在流体包裹体中的应用而展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半定量-定量测试方面,即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斯-洛仑兹去卷积分峰、低温原位等定量方法获取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含量,从而克服了激光拉曼光谱法应用于溶液中阳离子的定量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较低的问题,不仅能获得流体包裹体中一些常温下不具拉曼活性的盐类物质拉曼特征峰信息,还能根据特征峰与浓度、内压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对盐度和压力等性质进行测定,从而拓展了激光拉曼光谱法在流体包裹体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对激光拉曼光谱法应用于分析流体包裹体成分、盐度、同位素和压力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并认为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拉曼光谱法未来的分析方向也将继续围绕多元复杂体系及其定量方面的研究展开。
何佳乐潘忠习冉敬
关键词:单个流体包裹体
西南三江地区古地磁研究新进展
庄忠海潘忠习
关键词:石炭系古地磁
四川汶川Ms 8.0级地震的同震位移量被引量:6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映秀发生了旷世罕见的8.0级大地震。这次强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之间的龙门山断裂带,其主震震级之大、余震次数之多令世人震惊。大震后2个多月发生余震1.8万余次,其中最强的余震震级达6.4级。
刘宇平张清志唐文清陈智梁赵济湘潘忠习R W KingB C Burchfiel
关键词:四川盆地MS龙门山断裂带青藏高原东部余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